长孙皇后凭什么能够母仪天下,成为千古贤后

诸心皆为非心 2022-06-06 16:53:09

一个母仪天下,以仁德闻名的皇后,却在早年积极参与丈夫的政治斗争,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不但亲自出来勉励出征的将士,还主动给士兵们分发武器,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这婆娘不简单,她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长孙皇后。

中国的历代后妃,能够让人记住的不多,不信咱扒拉手指头数一下,大部分人能够说出来的,都不够两只手十个。当然了,随着这几年宫斗戏的增多,什么甄嬛、如懿啥的,可能会让小伙伴们这类知识点增加一些。不过呢,要真论起排名来,不管是甄嬛的原型钮钴禄氏还是如懿的原型乌拉那拉氏,排的并不靠前。

这些后妃们,我们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祸国殃民型,以妲己、褒姒、冯小怜为代表。霸道御姐型,吕后、武则天、慈禧位列三甲。贤良楷模型,阴丽华、马皇后、长孙皇后为典型。此外还有一些什么脑子不大灵光型,没什么特点型的,那代表人物就多了。

今天我们就把长孙皇后拎出来,单独说下,为了显得咱们有文化,先祭出长孙皇后的《春游曲》,这也是她唯一流传下来的诗: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知名。

该诗给人的感觉是前面绮丽工整,俏皮活泼,最后两句又有一种洒脱飘逸的风度。与我们一般印象中的那个性情刚毅、贤良淑德、智慧眼光长远的长孙皇后似乎相去甚远,其实想想也不矛盾,谁年轻时候还不是个可爱的小女孩来的,至于什么千古贤后之名,等长大以后生活磨砺磨砺再说吧。

长孙皇后老早就过门当李家的媳妇了,她13岁的时候与年仅16岁的李世民完婚,按现在标准两人都没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有人说两人是青梅竹马,13岁算哪门子的青梅竹马。

那么这门婚事算门当户对还是下嫁,亦或是高攀呢?李家不用说了,关陇贵族出身,世袭唐国公。但是纯从血统而论,长孙氏与李家比,只高不低,长孙一姓从北魏皇族拓跋姓演变而来,长孙皇后的妈妈姓高,是北齐安乐王之女,也就是具有北齐皇室血统,所以长孙皇后当初嫁给李世民肯定不是高攀。

而长孙氏能够把闺女嫁给李家,其实最初看中的并不是李家的权势,而是冲着李世民的妈妈窦氏来的。窦氏是一位传奇女性,追求者众多,其中包括长孙家的长孙炽,最终长孙炽没竞争过李渊,窦氏成了李渊的婆娘。长孙炽不死心,一门心思想跟窦氏攀上点关系,窦氏没机会了,他就打起窦氏儿子的主意来,理由非常简单,这么优秀的女人,生出的儿子绝对也差不了。可是长孙炽全都是儿子,没闺女,他就跑去动员弟弟长孙晟把闺女嫁给窦氏儿子。

长孙晟非常开心地接受了哥哥的建议,不但如此,他还亲自带着闺女去找窦氏提亲,开门见山说我想把闺女嫁给你二儿子,你同不同意吧。要知道按当时的风俗,就没有女方登门提亲一说,从来都是男方提亲。长孙晟搞这一出纯属上赶着,常言说上赶着不是买卖,这要是被拒绝了,长孙家的脸还往哪里搁,长孙晟是不是有点唐突了?还真不是,如果我们了解了长孙晟这个人,就会发现,他从来不会做不过脑子的事。

长孙晟是武将,箭术超群,当年出使突厥,突厥可汗 想看他笑话,递给他弓箭让他射雕,长孙晟没客气,挽弓搭箭,一箭双雕,令在场的一众突厥人深深的折服,这便是成语一箭双雕的出处。

不过长孙晟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他更擅长于谋略。整个隋朝就不怎么鸟突厥,不但不鸟,而且隋朝对突厥的分化打击、拉打结合做得非常成功,强大的突厥在隋朝的搅和下,成功的分裂成东西两部分,这其中长孙晟的谋略居功至伟。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做没脑子的事呢,我们有理由相信,上赶着提亲其实就是长孙晟的故意谋划,让窦氏拒绝不得,窦氏也确实当场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长孙晟完成了这个使命后不久就领盒饭下线了。

很多人认为,窦氏对长孙皇后影响非常大,但是呢,这可能是一种一厢情愿的猜测,两人几乎没有什么交集,长孙晟去世的时候,长孙皇后才9岁,她被同父异母的哥哥给赶出了家门,没办法,只好跟哥哥长孙无忌投奔舅舅高士廉,13岁的时候才在高士廉的主持下与李世民完婚,而就在同一年的五月,窦氏去世,你说两人能有多少交集。

长孙皇后继承了窦氏的大局观和贤孝的品行这点倒是没有疑问。比如对待李渊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把皇位从老爹手里夺了过来,三年后灭东突厥之战,李世民荣登万王之王,地位超级稳固。相反,此时的李渊已经没有什么政治价值了,李世民把他圈在行宫中安度余生。长孙皇后仍保持做儿媳妇的本分,常年坚持去给李渊请安,侍奉,每次去都要带上李承乾、李泰这对孙子辈,也算是给晚年的李渊一点天伦之乐的感觉,逢年过节还要亲自给老人缝制衣物。

如果说玄武门之变前她这么做是为了政治考量,那么后来这么做,纯粹就是出于孝心。也有人说这是作秀,这个咱得承认,或许有这个可能,毕竟她老公李世民就是是历史上最会作秀、搞摆拍的人,但是能把这个秀坚持做到李渊去世,那也是相当不容易的,孝这个东西论事不论心,无论一个人内心怎么想,只要你做出来了,那就是孝。

长孙皇后最高光的事迹是后期对李世民的辅助,所谓的贤内助,大概没有比长孙皇后做得更好的了,真正做到了千方百计帮老公,一心一意为李家。当然了,这一切是以两人的深厚感情为基础的。

李世民登基后第十三天就把长孙氏册封为皇后,这时候的李世民其实一堆烂事缠身,一方面突厥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直逼长安,另一方面李建成、李元吉的余党还没处理干净,再有就是李渊被迫让位后政治上并不甘心。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册封长孙氏为后,隆重地搞起了庆典,足见长孙氏在他心里的分量和两人的感情有多么的深厚。

长孙皇后不参与朝政,但是她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影响李世民,修正的是李世民的不足,保护的是李家的江山和一众贤臣。这其中与魏征有关的几则故事很具有代表性。

魏征最先其实是李建成的人,他在老早的时候就建议李建成先下手为强干掉李世民来的。玄武门之变后才被李世民招致麾下,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眼直,没私心,有时候说话不那么好听。

当然了,也有人说魏征这个人并没有看起来这么直,他的这种心眼直、没私心恰恰是隐藏了大大的私心。他一边不停的怼着李世民,一边给李世民灌输直臣明君的思想,其实就是高级的保命手段,一旦李世民对他动手,就坐实了昏君的名份。据说他每怼李世民一次,回头都要人拿本子详细的记录下来,而他死后李世民确实清算过他一次。但是至少在魏征活着的时候,他的这一行为是受到长孙皇后支持甚至是鼓励的。

有一次李世民下朝回宫后,怒气冲冲地说,我以后有机会一定杀了魏征这个狗东西,他居然敢在朝堂上侮辱我,太可恨了。长孙皇后听了后,既没有火上浇油,也没有出言相劝,而是退到里屋,换上正式的朝服,出来跪拜李世民,把李世民搞得一愣一愣的,心说媳妇这是哪一出,搞cosplay?长孙皇后笑着说我这是在祝贺陛下呢,我听说君主开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现在魏征敢于当众直言怼你,这不正说明陛下是明君么,我当然要祝贺了。李世民听了这才转怒为喜。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有个特宝贝的女儿长乐公主,等到长乐公主出嫁的时候,李世民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足足比李世民的姐姐永嘉公主的嫁妆多了一倍。这时候魏征又站出来了,坚决反对,认为这样做逾越了礼制,建议砍掉一半。

李世民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说:我一直都听陛下说您很器重魏征,我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今天听了他的谏言才理解,他是真正的国家栋梁之臣啊。我和陛下有幸结为结发夫妻,陛下对我情深意重。即使如此,我常常在劝谏的时候还要看着陛下的脸色行事,要看皇帝心情好的时候才给以劝谏,不敢轻易地冒犯您的威严。相比之下,魏征的做法更显得难能可贵。

后来长孙皇后还特意派人赏赐了魏征绢和钱,并捎口信说:“听闻你正直,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封建王朝,有时候避不开两件事情,一是宦官乱政,再就是外戚专权。外戚专权上,拿西汉来说,前有吕后,中有霍光,后有王政君。外戚一旦夺权,乱政专权的事就会发生。前面咱们讲过韩翃的《寒食》里有“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句,讲的就是王政君临朝称制后把他们老王家人都提拔起来封侯的事,后来她的侄儿王莽直接把汉朝的江山抢了过来,逼着她交出传国玉玺和氏璧,王政君才悔不当初,恨恨地把玉玺扔到地上,磕破了一个角。这个时候你别说扔玉玺了,就是扔冰箱彩电,香烟瓜子火腿肠,也于是无补了,充其量就是发泄下情绪而已。

长孙皇后读书多,对这些道理自然是懂得,所以有一次李世民跟她说想提拔长孙无忌当宰相时,遭到了长孙皇后的极力反对,她的理由很简单:长孙家已经宠贵之极,没必要再重用长孙无忌了,而且长孙无忌器量并不大,不适合当宰相。李世民的意思大概是,我只是告诉你这个事实,不是跟你商量,这事就这么定了。长孙皇后见无法说动李世民,就私下里把长孙无忌找来,命令他不许接受宰相的职位。李世民无奈,这件事情只好作罢。

长孙皇后临死前还不忘交待李世民,长孙家已经够荣耀的了,不要因为有姻亲关系就重用长孙家的人,才德如果配不上位置,其实是害了他们。这种懂得进退之心和非凡的远见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

长孙皇后的寿命很短,36岁就因病离开了人世,这位一直陪伴在李世民身边的人,最爱李世民的人,早年政治动荡的时候身藏毒药,一旦李世民不测自己也不想独活的人就这么走了,据说得的是气疾,大概是肺部哮喘之类的疾病吧。李世民自然也是痛不欲生,之后很多年都不曾从丧妻之痛中走出来,他当然也不会听从长孙皇后临终丧事从简、不起坟、不厚葬、砖瓦陪葬即可的交待,厚葬了长孙皇后。昭陵即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寝。

关于长孙皇后的故事还有很多,包括现代很多人挖掘出的所谓长孙皇后的黑料,这个能理解,只要挖掘,观音菩萨都能被他们挖出黑料来,何况是人呢。总体而言,长孙皇后是个形象比较完美的人。《双桥随笔》:三代以来,皇后之有贤徳者,唐长孙氏为最......。另外说一句猜测,长孙皇后很可能长得比较丰满,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没准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喜欢请关注,谢谢!!!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