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不管你喝不喝酒,提起茅台酒都必定如雷贯耳!即使是平时不怎么喝酒的人,当对方拿出茅台时,多半也会感到心动。
茅台酒不但被誉为我国的“国酒”,还在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历次的国家评酒会上,都获得了“中国名酒”的称号。
文学家王蒙曾经有言:“文千言,诗千首,且从茅台唱起头。”
那么茅台酒为什么能够在我国白酒行业里,一骑绝尘,独领风骚呢?
这个,就得先从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的地理位置说起了。
去过茅台镇的人,一定会对茅台镇的地理位置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茅台镇三面环山,一面带水,用传统的说法,那就是“藏风聚水”的风水宝地。
然而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茅台镇这种特殊的地形,能够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温度和湿度,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群体的生殖繁衍,对于依靠微生物进行发酵的酿酒业来说,确实是一处极佳的风水宝地。
酿酒看似简单,哪里都能开炉酿酒。
但是成酒的风味和口感,却和产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茅台酒的口感之所以独特,跟茅台镇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当然,有了独特的地理位置,还不足以产生与众不同的茅台酒。
酿酒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条件;那就是水!
白酒虽然号称是“粮食精”,但是在酿造和发酵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大量的水。
毫不夸张的讲,酿酒时成酒的好坏,与酿酒用的水质好坏,是直接挂钩的。
酿酒用的水酸碱度如何?水质的硬度是否合适?
这都直接影响到了成酒口感和香气。
而茅台镇用来酿酒的是赤水河里的河水,这里的河水不但酸碱度合适,而且富含多种矿物质,非常适合酿酒。
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有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然而茅台镇的土地却是紫红色的。
这种特殊的紫红色土壤,不但富含各种矿物质,还有效的提升了赤水河的水质,使赤水河的河水入口微甘有一种若有若无的独特香气,更加适合酿酒!
茅台镇因为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早在明末清初时酿酒业就已经初具雏形,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茅台镇更是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酒”名扬天下。
虽然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茅台酒”是一个品牌,但实际上来说,只要是在茅台镇生产的酒,其实都算是广义上的“茅台酒”。
“茅香”是酱香的代名词,但是很多人品饮白酒,总会觉得味道过于浓烈,所以在喝白酒的时候,更应该去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酒。
首先,我们需要看原料。比如它是否是从茅台镇核心产业区选定的基酒。这便奠定了这款酒的酱香基础。
然后我们要看工艺,坤沙工艺是所有酱香工艺中最难但是也最好的。
接着我们要看藏酒环境,是否是卫生,温度是否适宜。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勾调工艺。专业的人员才能对勾调出的口感进行全方位把控。
比如我们想要提的「上阳台酒」。上阳台团队深入茅台镇实地考察,由品酒专家优中选优,从传统酱香16个核心工艺环节,98个关键控制点中,层层把关,细致筛选出基酒。
然后在产地用恒温储存技术,用传统陶罐贮藏基酒,以便激发基酒的香气和酒性。
经过一系列的窖藏沉淀之后,再经过专业调酒大师,根据基酒的年份、香气、酒性,制定出最合适的调制方案,力求达到酒体纯净,口感甘润绵柔,醇厚典雅的名酒风范。
背后的专业团队包括了仁怀(遵义)酒业协会会长、茅台前总工吕云怀先生;中国农业大学韩北忠先生;著名白酒专家、中国白酒品鉴推广教育的领军人物钟杰先生,用专业诠释品质,
「上阳台」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李白的唯一传世真迹《上阳台帖》,豪放的笔触下,是上阳台酒如诗人般细腻的内心。而方形瓶身的灵感来源于宋代的琮型瓶,寓意着天圆地方,清冷的设计配色,让饮者回归古人惬意的心境。
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之下,上阳台酒不单是一款酒,更像是一种情怀!
把中国的白酒文化推向世界,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白酒文化,从而爱上中国白酒,是我们的责任。
而上阳台酒,正在做出这种努力。
品上阳台酒,谈中华酱香文化,始为名士之真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