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西北战场自西府战役后,基本成为了局外战场。
在这一年的下半年,东北战场打响了辽沈战役、徐州战场打响了淮海战役,那才是真正的战场核心。
荔北战役结束后,辽沈战役(11月2日结束)已经结束,淮南战役(11月6日开始)也开始进行,毛主席已经多次给西野下了命令,此时的西北战场就是牵制胡宗南,一兵一卒也不能让他调往徐州地区,西野必须像套马桩一样,摁住胡宗南。
一、胡宗南的布防胡宗南两个军在荔北遭到重创后,还是高调宣布荔北大捷,命令各军进驻关中东南地区,作为屏藩大本营的重要战略缓冲要地。
北上推进战线的三个军相继以澄城、合阳为和核心,摆了一道一字长蛇阵。
第76军(附第36军第165师):驻防澄城以及澄城以东地区第90军(附第69军第144师):驻防和家庄附近第 1 军(附第30军第30师):驻防洛河西岸的蔡邓附近国军的三个先遣军各自距离相距10-15公里,在驻防各地的同时,派出有力部队向着北部搜索前进。
在这三道防线的后方,又相继配置各军屯驻后方,机动增援。
二、西野的计划如何牵制胡宗南,算得上是技术活,也是苦力活。
因为此时西野仍旧不具有整吞胡宗南的能力,其折射到战场中,也仅能依靠运动战不断调动敌人,创造歼敌战机。
从11月18日开始,彭德怀和毛主席频繁来电,重点讨论具体在何处歼敌。
“拟于十一月中旬再组织一个战役,争取收复澄(城)、合(阳)、朝(邑)、平(民),解决吃饭过冬与进行整训。
以目前敌我情形看,拟以一纵(冯原镇以西)、四纵(白水以东),争取淳化、通润、口头镇,威胁经阳、咸阳,调动敌主力向西集中;
二、三纵(合阳东北二十里)、六纵(冯原东)相机歼敌,收复失地与扩大新区。”
对于这封电报的作战区域,毛主席并不认同。
十八日戎时电悉。目前敌主力集中澄城、合阳、蒲城,四面较空虚,你们似宜于休整二十天后,全军西移,相机攻取同官、耀县、三原、经阳、淳化一带,并准备在该区打一二仗以后,派一部出乾醴、永寿,大约费时一个月左右。
如果你们采取此种行动,澄(城)、合(阳)、蒲(城)之敌势必全部或大部西调,并于其调至西面时相机歼灭几部,那时你们才有可能收复澄(城)、合(阳)、平(民)、朝(邑)地区取粮过冬。
若只以一纵、四纵去淳化,恐不能调动很多敌人西去,我两头力弱,恐难收复澄(城)、合(阳)、平(民)、朝(邑)。
如果你们在十一、十二两月的大部分时间,以全力向西面作战并就粮,留下晋南及澄、合、平、朝之粮食,在十二月下半月及明年一、二月部队转至东面休整时食用,似较合算。我们不明白西面大军作战有何困难,望你们加以考虑,酌情处理。
当时的西野希望在澄城、合阳地区继续作战。但毛主席却认为应该渡过洛水,南下穿插至铜川(即同官),吸引敌人向西运转兵力,然后趁势收复澄城、合阳地区。
西野和毛主席都有自己的考量。
位处前线的彭德怀更了解自身处境,洛河西部的马栏、柳林、庙湾、宜君、苦泉镇已经成为了无人区,部队如果越过洛水南下,后勤补给难以供给,持续性作战能力较低。
而在澄城、合阳却完全不同,这两块地方紧邻着黄龙山区、晋南,物资供给相对便利。
最终,毛主席还是同意了彭老总的计划,将作战核心区设在澄城、合阳地区。
11月6日。
西野召开军事会议,安排下一步作战部署。
左翼兵团: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埋伏在澄城、合阳地区右翼兵团:第一、第四纵队西渡洛河,南下穿插至铜川地区作战,迷惑敌人西调11月15日。
彭德怀带领右翼兵团南下穿插,直扑铜川地区。
打仗这玩意儿,的确烧脑。
彭老总带领的右翼兵团虽然作为诱敌部队,为左翼兵团在澄城、合阳地区的左兵团创造战机,但是实际作战中,他的野心非常大,不仅要起到牵制作用,还要吞掉敌人的几个师。
“定二十日拂晓集全力(缺个旅)首先歼击白水南罕井镇、白堤镇之三十师及以东大昆通道、故贤村、蔡邓镇七十八师,然后再打孙庄镇之一师。
彭老总亲率的右翼兵团打得猛,左翼兵团打得更猛。
11月14日。
在徐水河以北地区埋伏的第二纵队,收到前线情报,在临皋村发现敌第90军第144师第430团。
二纵司令员王震二话不说,率领部队就冲到了临皋村。并在第二天拂晓发起突然袭击,仅用一个小时灭掉了敌第430团。
当天,前线再次传来情报,侦察发现了敌144师所属各团的具体位置,第431团驻防吴庄,第432团驻防乳罗山,第144师师部驻防杨家城。
下午,二纵又突然发起进攻,歼灭第431团,打残第432团,仅有第144师师部和第432团残部侥幸逃出包围。
与此同时,三纵对驻防在和家庄地区敌第90军军部发动进攻。
胡宗南得知前线战报,急令第76军马上南撤至韦庄北河岸,然后循河推进战线,增援和家庄地区的第90军。
同时,在第二线的第1军、第65军紧急增援澄城、永丰地区,加强防御。
面对来势汹汹的国军,西野左右两翼兵团迅速脱离战场,各自隐蔽在王村、林皋、尧禾地区。
胡宗南高速运转的CPU告诉自己,彭德怀的目标一定是「澄合地区」。
他猜得对了,可只是猜对了一步。
下棋自古看三步,胡主任的格局还是小了点。
因为,西野换了执行方案。
三、永丰捡漏鉴于二纵部队猛攻,吸引敌人向澄城、合阳方向集中,原既定作战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彭德怀给毛主席去电,准备调整计划,将进攻重心定在铜川地区,然后寻找战机。
十四日敌一个团进至合阳东十余里之临皋,当晚被我二纵歼灭,十五日黄昏,该纵因小胜冲动而向合阳南进攻,遂将此战役计划破坏,现拟从西(同官、耀县东)面活动,调动敌人歼击之。如不能时拟进行整训,明春早些(二月初)开始攻势。如何请复。”
毛主席同意计划后,彭德怀决定于11月20日在铜川地区发起进攻,引诱敌人向此地集中,并由张宗逊带领右翼兵团(第一、第四纵队)在铜川鏖战,彭老总则亲自带领左翼兵团(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尾随跟进,捕捉随时出现的战机。
此次铜川战役打了三天,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西野右翼兵团相继进占陈炉镇、草滩、军台岭、店子坡、黄堡镇及火车站,歼敌第17师师部及第51团、第50团第2营、第3营1个连、第49团第2营和第3军军部及直属2个营,击毙少将师长王作栋等,共歼敌6000多人。
面对此种局面,胡宗南三天三令,让在澄城、合阳地区三个军回援。
第76军(附第36军第165师):驻防第90军阵地和家庄地区第90军(附第69军第144师):南下撤退至大荔休整第 1 军(附第30军第30师):撤退至蒲城地区第65军:向西回援,增援铜川地区但是,随着西野右翼兵团在铜川地区的猛攻,胡宗南又让第76军南撤至韦庄地区。
仅仅三天后,第76军又奉命向西转进至永丰地区,待机西援。
眼看铜川地区局势危机,胡宗南又电令李日基马上将第76军下辖两个师分散驻防,第24师驻防洛河西岸,第20师驻防永丰据点,以便机动控制洛河两岸,做好增援铜合地区的准备。
命令由第五兵团司令官裴昌会传达至第76军军部,军长李日基却不以为然,在电话里就与第五兵团司令部参谋长李生润大吵一架,还准备直接溜号,表示自己不干了,谁想干谁干。
裴昌会也没有搭理李日基,只说了一句这是胡主任的命令,便匆匆挂了电话。
李日基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意见,是因为根据前线侦察情况推测,大体判断西野主力活跃在洛河以西、永丰以北两地,很可能想要吞掉他的第76军。
如此隔河分兵,在实际作战中既无法做到控制洛河,也无法做到机动增援,只能最终落得被分割包围的下场。
现在发生在铜川地区的战事,就是个幌子。
西野主力一定是想要吃掉他!!!
胡宗南对他的意见不以为然,认为西野一定是想要进攻铜川,威胁西安,命令李日基必须按照既定方针布防,做好增援铜川的准备。
李日基没有办法,便按胡宗南的命令以永丰、洛河为防御核心,布置防御。
第二十四师在洛河西岸以桥头堡为核心占领阵地新一师占领永丰镇及其附近外围要点一场噩梦开始了。
四、西野的猛攻11月25日,下午3时许。
二纵率先对驻扎在石羊渡口、坡头地区的敌第24师发起进攻。
胡宗南听到消息,急调大荔第90军,富平的第1、第65增援。同时让第五兵团司令官裴昌会传达命令,马上撤退在洛河西岸的第24师,全军固守永丰,等待救援。
李日基觉得这方法实在太蠢。
“永丰镇地面很小,全军集中在一个地方,兵力太密,一个炮弹可以杀伤很多人。”
裴昌会告诉他:
“我晓得。你的部队都是新兵,没有作过战,如不把他们圈在寨里,在夜间敌人一冲就要垮的。至于伤亡么,敌军能有多少炮弹?只要能支持过今晚,我叫第90军明早就前来解围。"
无奈之下,李日基只能让第24师向东渡过洛河,全军集结永丰,固守永丰据点,并且渡河后炸毁渡桥。
但是,第24师因我军在后面紧追,仓促炸桥,导致没能顺利炸毁渡桥,便匆匆忙忙退到永丰。
永丰外围据点,很快就被扫平,西野主力成功包围了永丰。
那时候的李日基觉得,坚守一夜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反正裴昌会已经答应第二天派第90军前来增援。
但是等到深夜一点多,李日基竟然收到了一张撤退命令。
“第九十军于夜12时开始向大荔撤退;
第七十六军接到命令后即向大荔撤退;
第九十军已派出一个步兵营在义井北高地掩护第七十六军撤退。”
国军在西北战场,帅无能帅,将无强将,各军之间经常处于见死不救的状态。
李日基自指导此时撤退还不如固守,只能下令预备兵马上加固工事,并且在各处挖掘壕沟,增设堡垒,准备破城后进行巷战。
11月26日,早晨。
他去视察时发现,这群人竟然不听话,不仅没有趁夜加强工事,反而无所谓的躺在早已经打得稀巴烂的阵地上睡大觉。
11月27日。
胡宗南连发两份电报,命令李日基撤退。李日基马上召集将领商量撤退事宜,但大家还没有商量出结果,胡宗南又拍过来一封电报。
务必坚守,援军立到。
当天,永丰镇内的国军,上到将领,下到士兵都异常高兴,因为胡宗南的拍电救援给了这群人极大的信心。
可大家等到天黑,也始终没能等到胡宗南所说的援军。
11月28日,黎明。
永丰镇寨墙被攻破,第76军全军覆没。
西野此次冬季攻势,歼敌一个军又两个师,生俘敌第76军军长李日基、参谋长高宪岗,20师师长吴永烈,24师师长于厚之,17师副师长张恒英,击毙敌第17师师长王作栋等以下近二万五千人,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