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三把钥匙":开好基层工作这把锁

乡村工作從新開始 2025-02-08 02:58:02

在村口老槐树下,刚上任的第一书记小王捧着笔记本记录村民意见,裤脚还沾着田埂的泥巴。这样的场景揭示了一个真理:第一书记不是来当"钦差大臣"的,而是要成为连接各方的"金钥匙"。要打开基层工作这把复杂的锁,需要掌握三把关键钥匙。

一、开村干部这把锁:以心换心当"合伙人"

某贫困村第一书记老张到任首月,没有急着推进项目,而是跟着村支书走遍13个村民小组。他发现了村委办公室漏雨的屋顶,主动协调3万元修缮资金;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把老支书的种茶经验写进方案。半年后,村两委主动把党员活动室腾出来给他办公。

与村干部相处要把握三个原则:决策前必沟通,工作中常请教,成绩前懂谦让。每周一的村两委"早餐会"、重大事项的"签字背书"制度、项目实施中的"AB角"分工,都是经过验证的有效方法。记住,第一书记是来搭台的不是来拆台的。

二、开村民这把锁:用脚丈量当"自家人"

李书记的帆布包里总装着三样"法宝":民情日记本记录村民需求,血压计给留守老人测量,糖果哄哭闹的娃娃。他创立的"院坝夜话"坚持了218天,解决实际问题47件。当村民用方言喊他"李娃子"时,信任已经建立。

走进群众要践行"三个绝不":绝不说官话套话,绝不走马观花,绝不食言而肥。建立"便民联系卡"制度,实行"首问负责制",开展"我为乡亲跑个腿"活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积累口碑。村民的信任就像蓄水池,需要点滴积累。

三、开上级这把锁:以实为据当"联络员"

面对各级领导,第一书记要当好"翻译官"。汇报时带着土壤样本和村民按手印的请愿书,比空洞的汇报更打动人;争取项目时附上成本测算和村民投工投劳承诺,比单纯要资金更易获批。某第一书记将村民用竹篾编的"产业规划图"带到市里,成功争取到500万项目资金。

与上级沟通要掌握"三有"原则:有问题必有方案,有需求必有数据,有进展必有反馈。建立"工作进度可视化展板",实行"双周简报"制度,善用新媒体制作"乡村变化微记录",让支持看得见摸得着。

当第一书记把这三把钥匙拧成一股绳,就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村干部成了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村民变成并肩作战的同盟军,上级部门成为坚强后盾。这种信任关系的构建,就像在乡村播撒种子,需要耐心耕耘,但终将收获硕果累累的明天。记住,最好的政绩不在报表上,而在群众笑脸上的皱纹里。

0 阅读:0
乡村工作從新開始

乡村工作從新開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