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不是官,更像是个“接地气的服务员”。他们带着组织的嘱托、乡亲的期盼,一头扎进田间地头。要说这活儿咋干?老乡们总结得实在:“脚上沾泥巴,心里装庄稼,兜里揣着百家话。”

第一宝:胶鞋——走出来的“活地图”
驻村第一天就得换下皮鞋。村里张家漏雨的瓦房、李家生病的老牛、村头塌了半边的水渠,这些事儿不会写在文件里。得踩着雨后泥泞的小路,一家家敲门,蹲在门槛上听老人念叨:“村东头老王家媳妇刚生了娃,喝不上干净水”“后山那几十亩坡地荒着可惜”。胶鞋磨破了底,心里才能画出张“民情地图”。河南有个第一书记,硬是用三个月走烂三双胶鞋,把全村187户的门槛踩了个遍,连谁家灶台朝哪开都门儿清。
第二宝:手电——照得亮夜路的“主心骨”
村里的事不分昼夜。半夜山洪冲了路基,打着手电带党员扛沙袋;扶贫车间机器卡壳,举着电筒陪技术员修到鸡叫;村民闹矛盾,打着手电筒两头劝,鞋底沾的泥还没干,东方已泛鱼肚白。四川有位女书记,包里常年备着两节备用电池。她说:“黑灯瞎火时亮起一束光,乡亲就知道有指望。”
第三宝:民情本——记下“芝麻事”,解了“千斤难”
皱巴巴的笔记本里没写大道理,记的都是“小事”:王婶家医保不会手机缴费,村小教室缺块玻璃,老刘头想学电商卖山货……山东一位书记的民情本被乡亲戏称“百宝箱”,里面夹着村民的欠条、地界争议的草图,甚至还有帮孤寡老人记的吃药时间。他说:“把本子上的勾打满了,心才能踏实。”

还得有颗“种子心”
光解决眼下难题不够,得给村里种下“长远苗”。请农科院专家教种抗寒稻,把撂荒地变成“金饭碗”;带村干部去外地学经验,回来搞起乡村旅游;在村口立起“乡村振兴公示栏”,让每家每户都能看见明年的规划图。云南某个山村的第一书记,离任五年后村里人还常打电话:“您当年带着种的花椒树挂果了,今年能摘两千斤!”
最后留条“看不见的线”
任期到了人走了,牵挂却断不了。帮村里和母校签了技术帮扶协议,把种菜能手老张推荐成“土专家”,看着微信群里的乡亲晒新房的照片笑出声。有位书记说得实在:“驻村像种树,根扎下去了,就算人走了,树荫还能接着长。”

驻村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求离任时能问心无愧:村头新修的路灯亮了几盏?去年辍学的娃娃是否重返课堂?生病的老党员可有人常去探望?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藏在老乡端来的一碗热茶里,刻在村口老槐树新发的嫩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