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我们从小就会背;他的人品,我们却长大了才看清

吃瓜群众小明 2025-03-25 21:19:0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两首诗我们基本都会背,毕竟初中时候要全文背诵。

当时老师还会细细给我们讲这两首诗的意思,我记得很清楚,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的悲悯之情,告诫我们当思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那时候想着能写下这首诗的作者,一定是个忧国忧民的大好人。

可是老师没有告诉我们,写下这首诗的李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01

李绅自小失祜,他老爸很早就走了。他跟着妈妈生活得很艰辛。

其实李绅是个“官三代”。曾祖父曾官至宰相,他爸爸也做过县令。不过走的早,没让李绅享受到官家后代的待遇。

从小吃不好穿不好,李绅长的比较矮,甚至被人叫外号端丽“短李”。

年少的李绅家里都靠母亲种田为生,这让李绅对农家种田之苦有了很深的了解。

在这期间,李绅做了《悯农一》。

当时,这首诗广为流传,人们纷纷赞扬这个青年懂得民间疾苦,李绅还得到了“悯农诗人”的口号。

即使贫穷,李绅也坚持读书。

毕竟在当时,平民家的孩子只能通过读书或者立军功改变出路。

李绅身体瘦弱,只能走读书这一条路子了。

母亲死后,李绅就去了京师想博一博。

第一次,没考上。

再接再厉,27岁那年,李绅进士及第,补国子监助教,开始了官场生涯。

02

一开始他有些少年义气,在观察使李琦底下当差时,反对李琦造反。面对李琦的威胁,李绅毫不在意,并做出了“今得死为幸”展”铁骨铮铮的诗句。

嘴硬一时爽,坐牢火葬场。

李绅被李琦扔到了监狱,后经朋友拯救,被放回家乡。

37岁时,又被启用,到长安担任校书郎。

在长安任职时,他和元稹、白居易关系不错,几人都提倡新乐府运动。

也和后来的宰相李德裕产生了交集。

他与元稹。李德裕并称“三俊”。至于为何不包含白居易,我猜测是白居易不够帅?

和李德裕相交,也让他被纳入到李党。这给了李绅带来不少政治利益。

李德裕当宰相的时候,积极提拔李绅。

李绅先是担任节度使,后来在69时候成为了宰相。

03

经过多年官场打磨,李绅早就不是那个心怀百姓的青年了。

他开始沉迷享乐,生活奢侈。他爱吃鸡肉,而且只吃鸡舌头那一部分。

据说他吃一顿饭,就需要300多只鸡。

刘禹锡去拜访他,看到他家妻妾成群,生活奢靡,都忍不住发文讽刺。

在他担任节度使的时候,由于残酷贪婪,辖区很多百姓逃跑。

下属向李绅汇报事务,他却嗤笑:“你见过捧麦子吗?饱满麦粒沉于下,轻浮秕糠随风散,这类琐碎小事,不必再报。”

李绅不仅对百姓冷酷,对待自家亲戚,亦是铁石心肠。

李绅未发迹时,生活窘迫,常获李元将慷慨接济,彼时他对李元将满怀感激,恭恭敬敬唤其 “叔叔”。

可等李绅踏入仕途、手握权势后,李元将为求关照,竟自降辈分,卑微地称自己为李绅的 “弟弟” 。

李绅还是不高兴,李元将又称自己是“侄儿”,李绅仍不答话。直到李元将自称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因为“牛李之争”,李绅还制造了冤假错案。其中以“吴湘案”最为出名。

吴湘的叔父曾与李党领袖李德裕的父亲有仇。

吴湘遭人检举,被指贪污公款、强抢民女。李绅听闻,未作深入调查,便火速将吴湘缉拿入狱,旋即判处死刑。

一年后,案件呈报到朝廷,经重新核查,真相才得以水落石出。

所谓的“强抢民女”,那位民女正是吴湘的妻子。

此时,李绅已经死了。

既然惩罚不了李绅, 就罚他的子孙。

唐朝做出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 的处罚,即剥夺了李绅生前的部分官职品级,并且他的子孙也被禁止进入仕途。

都说“诗品见人品”。其实文学才能和品格有什么关系。

文学才能不过是文字驾驭的技艺,品格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二者虽有交集,却并无必然因果。

像这种笔尖正直的,古代又有多少呢?!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