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李林甫与杨国忠的权力斗争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
李林甫,这位在唐玄宗时期权倾朝野、以权谋手段高超著称的人物,曾在朝中翻云覆雨,让众多官员畏惧。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精明强干的政治老手,却最终败在了杨国忠的手中。
今天就让我们看看,李林甫是如何一步一步被杨国忠打败的?
李林甫虽是李唐宗室,他出生时,家族已经没落。
不过李林甫凭着机敏能干,善于揣摩唐玄宗的心思,很快上位。
他通过结交宦官和妃嫔,提前知晓皇帝的意图,每次上奏都能精准迎合圣意,从而获得玄宗的宠信。
在李林甫担任宰相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用尽了各种手段打压异己,排斥朝中正直之士,使得朝廷内外敢怒不敢言。
像张九龄这样的贤能之士,都被他排挤罢相。他还通过罗织罪名等方式,让许多对他地位有威胁的官员纷纷落马,一时间,朝堂之上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
而杨国忠,原本只是一个在仕途上苦苦挣扎的小角色。
他早年生活落魄,行为放荡不羁,但凭借着杨贵妃的裙带关系,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后,杨国忠迅速崛起,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逐渐进入权力核心。他善于钻营,利用杨贵妃的影响力,在朝廷中结交党羽,势力不断壮大。
02 杨国忠三板斧李林甫起初并未将杨国忠放在眼里,甚至还想利用他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杨国忠并非甘居人下之辈,随着杨国忠在朝廷中的地位日益稳固,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并愈演愈烈。
天宝八年(公元 749 年),杨国忠开始对李林甫的势力展开第一轮攻击。
他将目标对准了李林甫的亲信党羽刑部尚书、京兆尹萧炅。杨国忠通过精心策划,搜集证据,以坐赃罪名成功将萧炅贬为汝阴太守。
这一举措犹如一记重锤,敲在了李林甫的阵营中,让李林甫意识到杨国忠已成为他不可小觑的对手。
但李林甫此时并未慌乱,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和人脉关系,试图稳住局面。
仅仅一年后,也就是天宝九载四月,杨国忠再次出手,这次他的目标是御史大夫宋浑。
他故技重施,以同样的坐赃罪名,将宋浑流放潮阳。
这两次对李林甫亲信的打击,使得李林甫的势力范围开始出现明显的缺口,他在朝中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
李林甫虽然心中恼怒,但面对杨国忠的步步紧逼,一时间竟也难以找到有效的反击手段。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 年),一场关于经济政策的纷争,成为了两人权力斗争的又一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李林甫奏请禁止恶钱流通,并在长安东西两市展开回收恶钱的行动。这本是一项旨在整顿经济秩序的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引发了商户们的强烈不满。
因为在回收恶钱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商户们的利益受损。杨国忠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机会,他骑着马在市场中穿梭,故意让那些商户们向他诉苦。
然后,他将这些商户们的诉求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听闻后,大为震惊,在没有深入调查事情全貌的情况下,便匆忙下令废除了李林甫推行的这项禁令。这一事件让李林甫在唐玄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也让杨国忠在这场权力斗争中赢得了关键的一局。
真正给李林甫致命一击的,是王鉷案件。
同年四月,王鉷之弟王焊与邢縡图谋作乱,事情败露后被迅速镇压。而王鉷,作为李林甫曾经的亲信,与李林甫关系密切。
杨国忠负责审讯此案,他深知这是扳倒李林甫的绝佳机会。于是,他在审讯过程中,用尽各种手段,逼迫案犯招出李林甫与王鉷兄弟 “交私” 的情况。在杨国忠的精心运作下,李林甫被成功牵连进这起案件中。
尽管唐玄宗最初并未对李林甫严加责罚,但从此对他的态度开始变得冷淡,李林甫在唐玄宗心中的信任根基开始动摇。
几乎与此同时,朔方节度副使、奉信王李献忠叛唐。当时朔方节度使一职由李林甫兼领,这一事件无疑让李林甫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境地。
他不得不引咎辞去朔方节度使的职务。杨国忠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趁机对李林甫展开猛烈弹劾。
他不仅在唐玄宗面前大肆渲染李林甫在这件事情上的失职,还买通了陈希烈和哥舒翰为其作证。
在杨国忠的多方运作下,唐玄宗对李林甫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同年十月,南诏骚扰边境,蜀地百姓苦不堪言。
李林甫为了将杨国忠排挤出朝廷,奏请让杨国忠前往剑南坐镇。他以为这样就能摆脱杨国忠的纠缠,却没想到唐玄宗对杨国忠另有安排。
唐玄宗安慰杨国忠,让他放心前往,并暗示他不久后就会将他召回朝廷担任宰相。李林甫得知此事后,心中明白自己大势已去,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身体也每况愈下,病情逐渐加重。
03 去世不久后,李林甫随唐玄宗前往临潼温泉宫,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卧床不起。
此时,甚至有巫师说只要能见皇帝一面,李林甫的病就能痊愈。唐玄宗本打算亲自前往探视,但被侍臣劝阻。
无奈之下,唐玄宗只好让李林甫的家人将他抬到庭院中,自己登上降圣阁远远地遥望慰问。而此时,杨国忠已经被唐玄宗召回。
杨国忠来到李林甫的私第探望,李林甫看着杨国忠,心中五味杂陈,他流着泪对杨国忠说,自己死后的后事就托付给他了。
不久之后,李林甫在临潼私邸病逝。
然而,杨国忠对李林甫的清算并未就此结束。
天宝十二载(公元 753 年)正月,杨国忠诬告阿布思谋反是李林甫指使,并且声称二人私下约为父子。
安禄山为了配合杨国忠,也派阿布思部落的降将入朝作证。
在多方的 “证据” 之下,唐玄宗未加仔细核查,便下令削夺李林甫的所有官爵,他的子孙中有官职的全部除名,流放岭南及黔中,家产全部没收。就连李林甫的棺材也未能幸免,被劈开,嘴里含着的珠子被取出,最终只能以庶人的待遇草草下葬。
结语李林甫机关算尽,在官场纵横多年,却最终败在了杨国忠的手中。
杨国忠之所以能够成功扳倒李林甫,一方面是因为他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各种事件对李林甫进行攻击;另一方面,他背后有杨贵妃的支持,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而李林甫虽然权谋手段高超,但他长期的专权跋扈已经引起了朝廷内外许多人的不满,再加上他晚年时唐玄宗对他的信任逐渐动摇,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他的最终失败。
这场权力斗争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唐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