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历史书或者古文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早在先秦时期,自称常常用孤、寡人、臣、仆、小人等等,也有用朕、鄙、余、吾、俺,几乎没有“我”,这却是为何呢?
我是谁
因为,在先秦时期,“我”不是自己的意思,而是一种兵器。
先来看看甲骨文中的“我”。
甲骨文我
如上图可以发现,“我”是一种有许多利齿的武器,它实际上是“戎”的变形,表示“无人可敌的威猛战器”。后来“我”字又逐渐变形,形成“禾”与“戈”的合字,意为“以手持戈”,表示手持战戈的勇士。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也说,“我,古杀字”,“我”字的右半部“戈”,还能体现出来。
再来看看出土物中的“我”。
我
因为尖端为三角刺,形状类似戈,而且有刃,又能绑在长棍上,加大力度,所以“我”的威力其实很猛。它不仅能砍,而且能劈、斩、钩、挂、挑、扎,轻易刺透铠甲,致人死命。故而,在商周时期,这种兵器总是能让人闻风丧胆,丢盔弃甲。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军队中,“我”的使用率很高。
我
上周时期,战乱频多,且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国家最重视的两件大事,除了祭祀就是战争。于是乎,为了表示自己很厉害,古代的王室贵族,都将自己的部落、宗族统称为“手持战戈的人”,即“我”方的战士。
就这样,但凡是自己的人,都称为“我”方战士,大家可以多默念几次,自己一方战士都是“我”方战士,自己一方战士都是“我”方战士……发现了吗?对了,我代表自己的意思就出现了。
我
从此以后,我就可以用来代指自己了。
《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句子,而这些词句中的我,就是指代自己。这就表明,至迟在春秋中期,“我”就可以表示自己的意思了。
我
最后,“我”为什么不作为兵器了?
一方面,日益完善的铠甲,能更方便保护士兵,“我”不再具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于冶炼兵器技术先进,尤其是秦弩、秦剑和铩、铍等锐利长兵器,让秦军在战斗中,极具优势,“我”于是逐渐淡出了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