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往事:下马坊被坦克撞毁,石像被当药,康熙三跪九叩头祭拜

自说文史 2018-06-26 21:31:20

继续说南京景点,这次是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钟山风景区西南处,里面葬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皇后。因为朱元璋“以孝治国”,加上马皇后的谥号为“孝慈高皇后”,所以称为“孝陵”。

明孝陵

钟山脚下,地铁2号线靠近明孝陵的地方,有一站地铁叫“下马坊”,这一站是进入明孝陵的入口大门。

下马坊

朱元璋66岁的时候,就明确说:车马过陵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今孝陵“下马坊”应为遵此命令而设。

下马坊仍在,是一个高高的石雕牌坊,凡是路过或者守陵的人,在百步之外,必须下马,否则就要治你个“大不敬”的罪名。

下马坊

“大不敬”罪名怎么处罚?当然是杀头!

日本侵略南京时,为了开坦克,曾强行撞倒下马坊。后来KMT在上面修建了公路,考古专家季士家原地平移20米,重新修建了下马坊。

到2003年,南京明孝陵刚申遗成功,就有报纸说,为了宁杭高速,要把下马坊等移走。季士家宁死不同意,他说:要想搬走下马坊,除非压路机从我胸口压过去!

神道石雕像

明孝陵中,引人注意的是神道两旁的雕像。这些雕像,依次为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共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神道石象

狮子。中国其实没有狮子,东汉以后,才有西域国家进贡。唐代开始,皇帝陵墓前,才出现石狮,明代继承了唐代的制度,故而明孝陵前,也有石狮。为何放石狮呢?

《周礼》记载,“方相氏葬日入扩,驱魍象”“魍象好吃亡者肝脑”“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於墓侧,而魍象畏虎与柏,故墓前立虎与柏。”

大意就是说,“魍象”是吃死人肝脑的鬼怪,方相氏能驱赶它。但礼法规定,普通人不能在墓两侧立方相氏,而魍象害怕老虎与柏树,于是大家都在墓两侧种柏树,立石虎。

石狮子

狮子应该就是为了驱赶“魍象”这种鬼怪而设。

当然,狮子也可能是象征帝王之威仪。

獬豸。獬豸是一种神羊,独角,能识别忠奸,如果看到坏人,就会用角触倒这个人。

骆驼。皇帝出行时,会有很庞大的仪仗队,称之为“大驾卤簿”。大驾卤簿的队伍中,就有骆驼,所以骆驼可能就是朱元璋生前仪仗队的象征。

这12对石兽中,骆驼最大,可能也象征帝王的威严和气势。

石骆驼

大象。大驾卤簿的队伍中,也有大象,至于为何用大象,则是因为大象能探知虚实,尤其是过桥的时候。

《宋会要》中说:“汉卤薄象最在前,晋作大车驾之以试桥梁。”在《朝野佥载》中,甚至还说了大象能识人之曲直,看来大象也和獬豸一样。

明《出警入跸图》中的象车

其实,仔细看石象鼻子上,有一些凹槽,这是怎么回事?

据说,明亡以后,民间迷信传说孝陵石柱研成粉末可治百病,因此古人常来此偷刮石像,久而久之,就成了凹槽。

石象

麒麟。南朝时期,帝陵前就已经开始放置麒麟,当时的麒麟还有翅膀。明孝陵的麒麟没有南朝麒麟那般威武,比较庄严肃穆。当然,麒麟还有祥瑞的意思。

马。从西汉时,陵墓前开始设石马,代表主人的战功,一直到唐朝都这样,比如霍去病墓前的卧马,李世民的昭陵六骏。

不过,明孝陵前的马,应该代表的是帝陵的庄严,因为这些石马不似之前,既没有马鞍,更没有装饰,朴实无华。

武将文臣。除了石兽之外,还有两对文臣武将雕像,都分老年和青年,老年有须,青年无须。

他们的铠甲和衣饰还能看得清,但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些不是很有趣。

有趣的是武将手中所拿的武器,叫骨朵,叫爪,杖、蒜头或者蒜瓣,是仪仗队所用。

武将

其实骨朵也是一种兵器,主要是北方民族马上所用,凭借重力和冲击力打击对手,即便隔着厚厚的的盔甲,也能重击而死。

明孝陵

实际上,整个明清民国时期,孝陵都是很神圣的存在,被视为国运所在,龙脉所在。

如果破坏了孝陵中的东西,都可能会被凌迟处死。清代有个太监,为了方便行走,他在孝陵中弄了条小路,结果直接被处死。就算是园中的梅花鹿,身上也挂着银牌,上面写“盗窃宰杀者抵死”。

清朝时,康熙乾隆这对爷孙,为了拉拢汉人之心,对孝陵别提多尊敬了。

康熙画像

康熙下江南,曾经6次派官员祭奠,5次亲自祭奠明孝陵;而且行的是三跪九叩头大礼。献了祭礼之后,不走正门,从旁边的甬道出来,做足了姿态。当时有好几万人跟随观看,见康熙帝如此,都感动的稀里哗啦。

乾隆也亲自祭奠过明孝陵,也行三跪九叩头之礼。完了之后,又是写诗,又是题写匾额,还下令保护明孝陵,比他爷爷还会拉拢人心。

民国时期,孙中山也是十分欣赏朱元璋,溥仪退位后第三天,他就带着官员,亲自祭奠明孝陵。后来,每逢清明节,南京文武官员都要去祭明孝陵。

正是明清民国对明孝陵的重视,才使得明孝陵得到最好的保存。

4 阅读:999

自说文史

简介:读史者,增阅历、知贤佞、通古今,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