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我结束了西北自驾回到北京后,就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张徐峥导演的《逆行人生》电影票。
走出电影院,只有一个字:爽!
几年前,在一家金融机构当总监的我,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形——中年危机、年龄歧视、收入断崖、落草为寇……
尽管,电影以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将现实场景中的种种冲突和矛盾,在不到两个小时的“实验室”中引爆,有一些夸张的成分,但整个观影下来,我全程没有玩手机,好几次眼角湿润。
但,让我意外的是,很多压根没看过电影的人,也被带节奏地“喷“这部电影虚伪、不真实,而且还能获得很多的流量支持,以及大众共鸣。
一部完成度很高、诚意满满的电影,为何如此招黑?我只能说一句:价值观和话语体系割裂了!
想起来,前几天上海的朋友发了一个小红书《十几年的金融同学聚会了》,大家聚在一起吐槽“裁员”、“降薪”带来的刺痛,评论区点赞最高的一条是:这些人都享受过红利了,有啥好抱怨的?
哎,先不急下结论,聊下这部电影吧!
……………………………………
(为方便叙事,以下有剧透)
电影节奏很快,在打出“逆行人生”四个大字前,几分钟时间,就交代了一位互联网大厂总监,从高光到被裁,再到找工作处处碰壁的人生跌落。
早晨6点40分,第1次闹钟响起,老婆起锅烧油准备早餐。
10分钟后,闹钟第2次响起,上小学的女儿揉了揉睡意朦胧的眼。
她想叫醒爸爸,妈妈说:他昨晚加班到12点,让他再睡一会儿。
7点整,闹钟第3次响起,男主角徐峥出现,他从被窝中挣脱,开始给自己打胰岛素(长期加班带来低血糖)。
同一时间,徐峥退休的爸爸,推门而入,刚刚散步回来(老人醒得早)。

于是,上海郊区狭小的两居室,三代人、五个人先后出场,老婆嘱咐着女儿的国际班,爸爸嘱咐着亲戚家的面试,一家老小的希望,都寄托在徐峥,这位45岁中年男人身上。
上午9点,徐峥来到效劳了11年的互联网大厂,就感到一丝不妙的气氛。
正和同事开着办公室笑话,有人给他捎话:领导找你去小会议室。
………………………………………………
小会议室内,人事经理熟练地摆弄着手中的笔,像极了庖丁手中的刀。
被通知裁员的徐峥像一个丧家之犬,空气中涌动着压抑,矛盾一触即发。
“我算好了,你们得赔我70多万!”徐峥说了一句。
“算法是你设计的,公司只能陪你30万!”人事说。
几分钟后,徐峥愤怒地抡起椅子,将粉饰太平的玻璃窗击落粉碎,同事们一脸惊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要么沾沾自喜,要么假装工作。

一个月后,某个面试场景,十几位西装革履的面试人等待叫号,随便一问,都是23岁刚毕业的,或者21岁找实习单位的。
终于,轮到45岁的徐峥出场了。
“你是78年的?”面试官马东一脸疑惑,扭头看了一眼人事小王。
小王支支吾吾:领导,对不起,我错看成98年的了!
……………………………………
徐峥回到家,父亲质问他,外甥儿的面试为何没进展?
他还想争辩,但已经被父亲拆穿:你被公司开除了!
又一个月后,走投无路的徐峥应聘外卖,遭到了贾冰白眼:走吧,你们本地的精英,干不了!
“年龄太大,我找不到工作了!”他说。
后来,徐峥总算披上了黄大褂,当跑完外卖回到家,父亲埋怨说:把你培养成同济大学高材生,你却跑外卖,丢死人了!

当了多年全职太太的老婆埋怨他,为何失业的事情,最后才告诉她。
小两口拿起一张纸,算了一家人的硬性开销——房贷15000,加生活、医疗、教育每个月21000,房子已经断供两个月了!
“你能不能扛住?”老婆问。
“我能!”徐峥勉强挤出笑容。
“你拿什么扛?”老婆再次反问,徐峥无言以对。
老婆不信她,也怕他压力大,默默地在一家按摩店给人捏脚,一个月换来几千块的收入。
顺便,还做起了直播,靠着卖惨老公程序员跑外卖,粉丝突破了1万。
……………………………………
后边的剧情,几乎都是爽剧的节奏。
比如,徐峥千辛万苦拿到了“单王”,一个月跑了2043单,第一次拿了一万大几的工资单,还上了房贷,终于没有连续三个月违约。
与此同时,徐峥业余开发的外卖小程序,得到了外卖总部高管的“面邀”,一切都向着最好的方向。
电影最后一幕,他们卖掉了大房子,换到了更偏更小的老破小,一家五口人点着外卖,其乐也融融。
电影到了最后,打出了:献给所有努力生活的人!
很简单,电影传达的精神就几个字:降低预期和杠杆,不要躺平继续卷!
……………………………………
在看《逆行人生》前,网上有很多负面的评论。
比如,一帮有钱人,拿着几百万、几千万的片酬,去演一群月收入几千块、社会底层的外卖员,是不是在作秀?
还比如,相比很多高薪行业和高薪人群,比如娱乐圈的明星、金融圈的基金经理,外卖员冒着车祸风险,赚得个万儿八千,歌颂“勤劳致富”的主旋律,你们所谓的精英人士,不觉得脸红吗?
不知道从何时起,明明都是打工人、螺丝钉,都是牛马,为何两类人的价值观和话语体系对立起来了?

在网上,我看到了徐峥路演时说的一句话:我的电影创作,这几年一直围绕“中年危机赛道”。
没错,从中年出轨的《人在囧途》,到合伙人纷争的《泰囧》,再到寻找初恋的《港囧》,以及穷困潦倒的《我不是药神》,以及临时撤档的《囧妈》,徐峥的电影都是一副大城市中年人的图景。
这一次,反映互联网大厂总监跌落外卖员的《逆行人生》,更接地气,表演也更扎实,不知道为何却被骂的这么惨?
说实话,作为曾经历过中年危机的金融人,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段子,都多多少少在我身上出现过——只不过,我没有跑外卖,而是兼职跑过四年的网约车,所以才更能触景生情。
但,即便你如此坦诚,外界对这个行业仍有一层“滤镜”:别哭惨了!很多人比你惨多了!
联想到上个月Z金94女生、Z投实习生舆情的主流所指,大众对曾经金光闪闪的金融行业,仍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怒气和怨恨。
这是一道鸿沟,非短期人力所能为。
……………………………………………………
文章写到最后,再讲一个段子。
去年夏天,我受邀去横店探班一部很火的网剧。
烈日当空,导演一边摇扇,一边跟我们讲戏。
拍摄现场,男女主演,穿着古人的长衫,一遍遍地拍摄,另有上百人的工作人员,在片场忙前忙后。

到了晚上,导演、制片、主演和我们一起吃饭,喝了点酒,聊起了很多行业的八卦。
导演说,前几年娱乐圈查账补税风波,从业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所以,在公众场合,他360面带微笑,唯恐怕被人拍一个脏字,一个表情,传到网上发酵。
一周前,我把去年拍戏间隙的十几秒花絮放在小红书,一个小时后,刚收到几千小眼睛,就收到了制片人的微信:兄弟,能否帮忙删一下!
此景此景,即便到了这部戏宣传的大档口,从业者依然谨言慎语,如履薄冰,是不是很像现在的金融圈?
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这波金融行业的周期,还远没有见底。
“深聊投资人&老陈聊资管”相关文章——
信息大爆炸,基金大变局!
31.24万亿!公募,还是一个好赛道吗?
万字复盘 | 一位金融总监亲历的裁员风暴
35岁危机笼罩下的金融人,“第二座山”如何翻?
跑了一天网约车,我放下了“中产”的执念!
(陈俊岭,深聊投资人创始人、主笔,曾担任证券报资深记者、公募资管营销策划总监、C联社基金副主编,中基协首任媒体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