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几年国内汽车市场低迷,4S店等汽车流通渠道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不少二手车经销商都出现了亏损。 不过,随着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不断落地,近期多个城市的二手车市场又迎来了利好。 4月29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多项促进二手车交易、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进一步便利出口等举措。 一时间,二手车市场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对于汽车流通行业来说,这是继今年年初新冠疫情发生后又一次重大利好。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政策利好不断,但二手车市场要想恢复往日的繁荣并不容易。对于经销商来说,在整体销量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如何控制成本、维持运营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短期内难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发布的《通知》主要针对的是二手车交易流通,是为二手车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从目前的政策来看,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促进二手车市场的发展。 首先,是促进二手车的全国自由流通。此前,由于二手车交易受到地域、时间等因素限制,部分地区出现了二手车跨区域流通不畅的情况,造成了资源浪费。此次《通知》提出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和车辆登记管理系统,并要求“优化汽车转移登记”、“便利车辆异地转籍”、“取消对二手车交易登记时限的限制”等措施。 其次,是鼓励开展跨区域置换。此前,由于受到跨区域置换政策限制,一些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到外地进行二手车置换。如今《通知》提出“完善跨区域流通政策”、“便利异地交易登记”、“促进旧机动车交易”等措施,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最后,是优化营商环境。《通知》提出要“优化环保核查流程”、“健全环保信息跨区域共享机制”等措施,为二手车交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那么,随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二手车市场又将如何发展? “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利好,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看政策落地的效果。”李亮认为,二手车市场想要恢复往日的繁荣还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二手车车源不足、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尚未养成以及行业利润水平较低等问题。 而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0年1~2月我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下降了27.1%。 “在销量下滑的背景下,经销商们的日子并不好过。”上述广州二手车商门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原因,导致部分新车销售困难。因此,经销商们都在降低库存、减少销售环节,以求生存。
有分析认为,《通知》中多项措施的出台,意味着国内二手车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就会立刻成为受益者。 《通知》中提到,鼓励汽车生产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其中,包括鼓励地方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适当补贴。这也意味着,未来随着更多的新能源二手车进入流通渠道,国内二手车市场或将迎来一波购车热潮。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促进二手车流通,但消费者的顾虑依然存在。 “目前在我国二手车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车况不透明、价格虚高、服务不到位等。”李亮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范,不少二手车商都存在以次充好、车辆严重事故等问题。此外,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处于“买新不买旧”的观念中,因此在选择购买二手车时也存在一定的顾虑。 “我不会考虑购买一辆二手车作为过渡车型。”广州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她现在的需求是一辆能够满足日常出行需求、油耗低、价格适中的车型。“我也知道二手车不靠谱的地方很多,但是如果有靠谱的经销商来卖车就好了。”
“二手车行业的发展与新车行业相辅相成,因此,这两年国家出台的各项利好政策也为二手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在崔东树看来,近几年二手车市场的低迷和整体环境有关,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相信二手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整个行业洗牌将加剧,一些经营不规范、缺少资质的商户将会被淘汰出局。“随着车源量的增加以及人们对车辆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经营者的要求也会更高。除了需要具备相关资质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资金状况和经营能力。”崔东树表示,随着汽车保有量和购车人数不断增加,未来二手车市场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通知》中有提到支持二手车经销企业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等内容,但在实际执行中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尽管政策利好不断,但由于二手车市场的特殊性,消费者在选择二手车经销商时,还是要擦亮眼睛。对于想要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来说,在选择经销商时,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了解经销商的经营情况,避免“入坑”。对于刚接触二手车市场的消费者来说,最好选择信誉好、规模大、有一定口碑的品牌进行合作。 二是了解经销商对车辆的检测标准和流程。由于二手车鉴定评估的专业性和复杂性,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选择具有专业资质和能力的机构进行评估。 三是签订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在与二手车经销商签订协议时要明确双方责任义务,以免日后出现纠纷时出现扯皮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