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华国锋提出重点发展经济,陈云:谈何容易!

方正刚不毅 2024-12-20 09:57:22

1977年,这对于广大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痛苦而纠结的一年,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以毛主席、周总理在内党的初代领导班子相继陨落,国家一时间“群龙无首”,缺乏核心人物的指挥统筹,另一方面,从十年风暴中刚刚走出,国人对国家的未来无比彷徨。

在这样的局面下,争议自然接踵而至,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一部分领导干部赞成重点发展经济,先行搁置争议,凡事要以恢复国力为主,而就在此时,一个不同的声音却突然出现,在他看来,撇去政治谈经济谈何容易,若想快速从风暴的废墟中完成涅槃,唯有先解决政治问题才行!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此人到底是谁,他对政治经济的深刻看法从何而来,最终又是否帮助国家一扫阴霾呢?

经济问题

先说答案,这位敢于和华国锋主席“唱反调”的男人不是旁的,正是新中国头号经济专家——陈云同志,至于他口中的“政治问题”也不难理解,很简单只一点,那就是邓公的平反与职务恢复问题。

彼时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1976年初,随着周总理的病逝,作为总理力荐的接班人,邓公自然受到了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然而此举却也激怒了“那些人”,他们将邓公视作威胁,同时也很快采取了相应手段,具体内容这里不方便细说,但大家只需要知道一件事,那就是借此,邓公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三次起落,失去了领导职务不说,个人的安全更是遭受了严重威胁。

见此情形,有很多人都想替他说话,只可惜迫于压力这才只能缄默其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将近九个月,还是直到坏人被消灭,华国锋与叶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之后才总算有了改变。

一时间,想要为邓公平反之人数不胜数,例如陈云就是其中的典型,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华国锋虽然也想让邓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并继续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奈何阻力太大,一来是“百足之虫虽死不僵”,那些人的势力依旧存在,二来是邓公的问题在中央早已定性,没办法,在国家局势尚未稳定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暂时搁置,希望日后再去解决。

而这就衍生出了开头时“政治经济争论”,华国锋同志想要暂时搁置争议,暂时不去解决或慢慢解决十年风暴中产生的一系列人员、一系列矛盾,优先稳定局面,优先发展经济,等到国家重新走上正轨后再来处理这些“政治问题”。

可陈云同志的看法却并不相同,在他看来,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单纯的经济问题,一切国家问题都是源自政治,正所谓师出有名便是如此,名不正则言不顺,支持大搞经济建设的邓公尚且不在,尚且背负着污名,就这样埋头发展岂不是如同无头苍蝇一般吗?

闻听此言,华国锋瞬间陷入了犹豫,而就在他不知如何是好的局面下,在1977年3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亦是直接将问题公开,在会上当即提出了邓公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新调查、评估,进而还邓公一个清白。

在陈云发言之后,王震等人也相继提出了相同的意见,眼见该议题得到了这么多人的支持,此时此刻华国锋的心里也有数了,故而,在次日的会议上,他亦是没再纠结,直接做出了让邓小平同志回来工作的决定,并拿出证据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清白。

自此,新中国面临的难题总算解决,随着邓公等人的相继平反,谁是谁非已有定论,正义就是正义,有了法理支撑,有人主持大局,接下来国家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大搞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政策亦是很快出炉,一阵春风拂过,中国的经济这才得以快速腾飞!

由此可见,陈云同志的坚持无疑是正确的,正是他的力荐说服了华国锋,正是他的大胆发言征服了众人,这才让邓公得以重新出山主持大局,那么问题来了,他为何对经济发展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如此透彻,他这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红色掌柜”

在国家面临争议与选择之际,陈云同志敢为人先,第一个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后续按照他的想法执行后,效果亦是出奇的好,在他与邓公的齐心协力之下,改革开放政策应运而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无比迅猛,这才得以出现如今的太平盛世!不过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其实最初参加革命的陈云并非经济层面的专家,他真正负责的其实是特情工作!

时间回到1931年4月,此时的陈云刚刚接到了一项重任,即,出任中央特科的负责人,统筹规划上海地区中央机构的安全与情报工作,至于为何让他临危受命,原因也不难理解,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发动的“白色恐怖”依然存在,从1927年至今已经足有四年之久,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党组织已然是弹尽粮绝,恰好陈云有过算账、站柜的经验,组织上这才想要让他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开源节流盘活局面。

而另一方面,其实此举也是无可奈何,要知道就在当月,上一任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已经叛变,整个特科不但群龙无首,在叛徒的出卖下,整个党组织都大有覆灭的风险,在如此紧要关头,上级已经没有时间精挑细选了,这才只能“矮子里拔大个”,把陈云这个没什么特情经验的干部提了上来。

由此可见,组织上这也算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不过幸运的是,陈云并没有辜负这份期许,恰恰相反,他还极佳地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上任后,眼见中央特科的条件着实艰苦,他很快就想到了解决办法,很简单只一点,那就是“做生意”!当然,并不是他不务正业,而是此举的好处多多,既可以改善地下工作者的待遇与生活条件,也可以用作掩护,毕竟在国民党特务眼中,这群共产党员都是苦出身,怎么可能改头换面成为小老板呢?

说干就干,有了思路陈云当即筹集了一笔资金,在上海街头买下了二十多个小商铺,随即将一部分信得过的地下工作者安排成了掌柜,而他自己则是统筹一切的“幕后老板”,在如今的影视剧中时常会看到地下党员在商铺中接头,这一切便都是源自于此。

就这样,在陈云的经营下,上海地区的地下工作很快迎来了全新的局面,借助日常的经营交易,组织上累积一笔不俗的资金,同时地下党员们的交流、联系也愈发便利,更有甚者,多余的钱还能支援中央苏区,这才得以让我党顺利渡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

这就是陈云接触经济的开始,有了这份“履历”,在皖南事变爆发,国民党开始全面封锁边区经贸合作,进而导致革命根据地物价飞涨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便想到了这个人才,为此他们当即将陈云调来了西北,希望他能够出马解决组织上的贸易、财经问题。

同样的,这亦是死马当活马医,不过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陈云居然再次不负众望帮助我党解决了严峻的经济负担。

在长达数周的市场调研后,陈云出动了,只见他先是调整不同商品的收购价格,做到国民党高价收购时边区低价抛售,逼得对方只能降低价格抢夺市场,随即,待生活必需品价格下降之际,他又着手疯狂囤货,一举便破灭了国统区垄断商品的阴谋诡计。

类似这样的手段数不胜数,而陈云亦是借此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稳定了边区财政,如此能力着实令人敬佩,当然了,也正是从这时起,组织上才发现了他在经济领域上的出色天赋。

时间来到抗日战争结束后,这时的国内局势十分复杂,国共两党虽然没有爆发明面上的冲突,但背地里的交锋却片刻不停,尤其是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三省,更是成为了双方的必争之地,为此,党中央再度将陈云派了出去,希望他能够尽快将东北的财政抓在手中。

而后续,陈云也是不负众望,先是用一手“余粮必卖,对策是流”的阳谋帮助组织上解决

了粮食问题,随即,他又力排众议,提出了“工厂不是机关,工厂不是军队” 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说,工厂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成本与利润问题,否则的话不利于经济的长久发展,只能是竭泽而渔。

在陈云的改革下,东北地区的红色工厂果然一改颓势,为后续的辽沈战役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再加上新中国成立之初连续打赢的经济保卫战,而这也正是陈云“红色掌柜”美誉的来源所在!

只能陈云能搞好经济

在中央特科工作期间另辟蹊径,通过经商的方式扭转了颓势,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国民党当面锣对面鼓的打经济战并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又坐镇东北,为辽沈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陈云“红色掌柜”的名号实至名归,不过除了搞经济建设之外,他在政治上的前瞻性也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时间来到建国后,国家初立百废待兴,再加上抗美援朝战争的沉重负担,新中国的经济环境可谓是恶劣到了一定程度,见此情形,陈云无比焦急,在他看来,国家必须要快速拿出方案来,快速将局面扭转,否则的话即便打得一拳开,我们也终将倒在帝国主义的孤立与制裁之下。

为此,陈云夜以继日,很快就在1953年时参与、制定了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他还力排众议,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中,加了一些“私心”,即,坚持同时发展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轻工业,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村群体最基本的生活所需。

陈云的建议当即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支持,不过就在一切欣欣向荣,国家正在向好发展之际,他却突然觉察到了一丝不对劲,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集体农业的局限性,大锅饭、合作社使得不少农民失去了生产积极性,进而导致粮食出现了减产,另一方面,在某一特定时期,浮夸、吹牛风气盛行,基层干部只知道粉饰太平,只知道向上邀功,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见此情形,不少人都想出言提醒,但出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闭上了嘴,唯有陈云敢为人先,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先是提出了“分田单干、包产到户”这一理念,然后更是据理力争,将一些不切实际的生产指标缩减,为人民减轻了巨大的负担。

1960年,由于天灾人祸国家财政岌岌可危,陈云又再度出马,一方面从国外进口粮食,另一方面又动员上山下乡,利用农村集体经营的优势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巨大危机,如此这般,绝对够得上一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而这也就是毛主席提出,只有陈云能搞好经济的原因所在。

再到后来,邓公平反之后,陈云亦是坚定的站在他的身后,利用自身在经济建设上的丰富经验,贯彻落实了改革开放政策,可以说,中国人民能够过上如今的好日子,他功不可没!并且值得一提的是,正是这样一位半生与经济、与国库打交道的高级干部,在1995年去世之后,他的遗产居然才仅有不到两万元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稿费,如此身居高位却依旧两袖清风,让我们向陈云同志致敬!

0 阅读:0

方正刚不毅

简介:方正刚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