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个河南老农欠债不还,被法院找上门,暴露了特等功臣身份

览特评历史 2023-03-02 02:02:0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河南省灵宝市法院的工作人员赵江波,走到了一处摇摇欲坠的房子门前。

他试探性的伸出手,在房门上轻轻敲了几下。很快,大门被人从里面打开,开门的是一位中年人,脸上带着戒备的神色,看着赵江波,还询问他:

“你是谁?你是来……做什么的?”

赵江波觉得奇怪,面对自己这样一位陌生人,对方的脸上为何会如此恐惧。他来不及多想,只好先开口说明自己的来意。

最近,他正在编撰灵宝市本地的英雄志,由于看到了卢文焕的名字,所以这才主动找上门来,想找老英雄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

面前的中年人很是诧异,他从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竟然和老英雄有关系。卢文焕到底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痛失双亲,结怨土匪

1921年,卢文焕出生在河南省灵宝县的一个贫困的乡村当中。

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后不久就下地干活,因为身体原因,母亲落下了病根。五年以后,她不幸倒在了地面,永远的离开了自己才刚刚5岁的孩子。

小小的卢文焕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依靠父亲打短工挣来的微薄收入勉强糊口。

在他心中,父亲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人。他把父亲当成自己生活最大的支柱,可他没想到,这根支柱有一天竟然也会倒塌。

那是他十岁那年,他记得非常清楚,村子里的人都在吵嚷,说他的父亲被土匪给欺负死了。他不明白怎么回事,更不明白父亲明明好端端的出门干活,为什么就再也回不来了。

直到再长大一点,他才明白,可恶的土匪联合地主压迫农民,竟将他那贫穷的父亲活活打死。

从那以后,他就暗暗发誓,等自己长大成人,一定要亲手消灭土匪,为父亲报仇。一颗仇恨的种子,逐渐化为了成长的动力,催促着卢文焕快快长大。

在家中亲戚的帮助下,无依无靠的卢文焕渐渐长大,成为了一个愈发可靠的男子汉。他跟着有钱的小少爷读了几天书,也能认得几个字。

学习让他的精神力量更为强大,也更坚定了他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

1948年,27岁的卢文焕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他虽然被分配在了陕州军区,但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全国各地。

1949年,也就是在加入军队的第二年,他得知了一个消息,中共湖南省委正在组织军队全力逮捕匪首李子奎。

此人乃是个臭名昭著的大恶人,身为土匪的头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地百姓几乎都受到过他的压迫。

所以在得知共产党剿匪的行动之后,许多老百姓自发的加入到队伍当中,帮助解放军战士认路,带着大家适应环境。

而身在陕州军区的卢文焕,自然也不想错过剿匪的工作。其中,他既包含着为家人报仇的私心,又包含着为人民群众解决祸患的公心。

他报名加入了河南当地的剿匪队伍当中,正式开始了追捕李子奎的行动。

1949年7月,第一次剿匪战争正式打响。可李子奎狡诈多端,他凭借自己对当地地形环境的熟悉而提前逃出生天。他手底下的匪众,则被他当成挡箭牌,迷惑解放军部队的视线。

剿匪取得了相当令人满意的成果,不少土匪也纷纷落网。但让人遗憾的是,李子奎始终逍遥法外。

对于这一问题,卢文焕也非常焦虑。他知道,一个匪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手下被抓捕之后,利用影响力重新组织起一批新的土匪队伍。他不落网,剿匪这项工作就没有办法彻底完成。

因此,解放军部队针对李子奎的多日侦查,从来没有间断过。

偶然的一天,解放军队伍得到消息,有村民在路上看到了李子奎的身影,并且看见他似乎躲进了当地的地主建治安的家中。

宁可白跑一趟,也绝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人物。本着这样的原则,卢文焕所在的队伍向着建治安的家中出发。

看见建治安之后,卢文焕拿出手枪,抵在对方的太阳穴上,对他说:

“老实点儿,现在我们已经把你的家包围了,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乖乖跟我们配合。听说李子奎逃到了你的家中,带我们去找他。”

建治安本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从来不讲什么生死道义。之前收留李子奎,也只是因为他惧怕对方的武力,害怕惨死在对方的枪口之下。

而现在,解放军战士的枪口已经抵到了他的太阳穴上,他也没有道理再负隅顽抗。他谨慎地点了点头,带着这支小队一起走到了后院。

后院当中有一处窑洞,除了在院子里有洞口之外,窑洞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洞口,直接通向野外。

卢文焕对建治安说:

“你对着里面说几句话,让他知道守在外面的人是你,降低他的警惕。老实点,别想着在我们眼皮子底下耍什么花招。”

建治安的后方一队战士跟着,即使有心想逃,也不敢为非作歹。他只得老老实实对着里面喊道:“李子奎,是我,我马上要进来。你可注意点手里的枪,千万别擦枪走火。”

与此同时,卢文焕打了个手势,带着一小队人跑去了野外,蹲守在外围的洞口前。另外一部分人则守在院子里,提防着李子奎逃脱。

生擒匪首,特等功勋

守在野外的卢文焕,看着眼前深不见底的洞口,心中的愤怒情绪累积到了极点。他们必须化被动为主动,才有可能在这里解决李子奎的隐患。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们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于是,卢文焕一马当先,走在队伍最前面,凭借着优越的视力在前方开道。虽然洞口里面光线很暗,但凭借着一点微弱的光芒,卢文焕还是敏锐地察觉到,前方的角落似乎藏着一个人影。

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个箭步上前,把枪飞速抵在了对方的头上。而后,他定睛一看,面前的人果然是他们苦苦寻找良久的匪首李子奎。

(豫西匪首李子奎)

不过,他也察觉到了危险。因为李子奎的枪,也抵在了他的要害处。

虽然他也可以为了剿匪事业牺牲性命,但为了这样一个无恶不作的土匪搭进了自己的性命,他还是觉得不值得。

所以,现在他必须想个办法,转移对方的注意力,或者让对方主动放下武器。

想了想,他说:

“李子奎,现在你也清楚,你跑不掉了。与其拼个鱼死网破,不如你乖乖把手枪丢掉。等我把你的枪捡到手以后,我绝对不会难为你。”

他故意在话中埋了个坑,那就是关于捡枪的打算。他敢确定,李子奎一定会趁着他捡枪的时候反抗。对方一定以为这是个机会,所以敢冒险,但他偏偏不会给对方这个机会。

豫西土匪)

李子奎信以为真,果然往地上放下了手枪。他算准了时间,打算趁着卢文焕弯下身捡枪的空档,把对方反过来制住。这样,他就有足够的把柄可以逃出生天。

但他没想到的是,卢文焕压根没有打算捡枪。在他丢下手枪以后,卢文焕的枪反而闭得更紧。紧随其后的其他解放军战士,也一拥而上,彻底将李子奎这个重大的麻烦给制服。

卢文焕活捉大土匪李子奎的故事,第二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因为这件事情,他也被授予了特等功臣的荣誉。

1950年,李子奎被执行死刑。他手上沾染的人命不计其数,被他伤害的平民百姓更是数不胜数。这样一个罪恶滔天之人,终于受到了严格的惩罚。

经过此事,卢文焕在军中可谓是名声大噪。不过,他丝毫没有骄傲,而是继续低调,专注在自己手头的工作上,脚踏实地的完成自己的每一项任务。

30岁那年,卢文焕从部队当中退役。他从军队里带回来的荣誉证书和军功章,对他来说是最珍贵的宝贝。他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在一个箱子里,任何人也不许随便乱动。

就算是结婚之后,他的妻子和孩子,也绝对不能触碰这个箱子。

他回到家乡,在基层担任了一名干部。可他这个干部,却在一心一意的为人民服务。

国家进行乡村建设,许多农民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政策补贴。不管是土地上的补贴还是经济上的补贴,对于农民来说都至关重要。不过,每一个村的补贴名额是有限的。

身为干部的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把这些名额分配给村子里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虽然他的生活也非常拮据,但他总是认为,既然自己处在这个位置上,就一定要优先考虑其他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妻子对他的做法非常不理解。

(穷苦人家的生活)

在这位淳朴的农村女人看来,丈夫帮扶村子里的贫困户是无可厚非之事。但是,政策补贴一年年下来,总得有轮到他们家的时候吧。可事实上,卢文焕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家庭的情况。

身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无疑非常优秀。但身为一位丈夫和父亲,他对妻子和孩子却无比愧疚。

多年来,一家人的生活早已经难以为继。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他就只能向他人借钱。借钱买米,借钱买菜,勉强维持生计。

可因为家中基本没有存款,所以卢文焕很难在规定的时间里还上欠款。大家都有困难,借钱给他的人家同样也有许多生活问题需要解决。所以有时候,讨债的人甚至会找上门来。

正因如此,在看到赵江波的时候,卢文焕的儿子才会下意识的认为,对方就是前来上门讨债的。

英雄事迹,公之于众

1994年,灵宝县的法院工作人员赵江波因为工作需要,找到了当地的战斗英雄卢文焕的家。

当赵江波走进卢文焕的家时,他险些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等功臣,竟然就住在这样一个破落的小房子里,朝不保夕的生活着。

听说他是法院的人,卢文焕甚至惊恐的询问:

“是有人把我告上法庭了吗?我真的不是不还钱,只是我现在没有办法。我如果能筹到钱,肯定第一时间把钱还回去,绝对不会随便乱用。”

听完这话,赵江波的心中更是酸楚。他开口解释道:“老英雄,您别误会,我是来找您的。我们灵宝县在制作英雄事迹,今天来找您,也是想亲自向您打听一些情况。”

卢文焕的妻子和孩子,简直觉得难以置信。一个普普通通的河南贫困的老农民,怎么突然摇身一变,成为英雄了呢?

听到自己过去的故事被赵江波点破,卢文焕叹了口气,从柜子里拿出了那个他非常宝贝的箱子。

他打开箱子,把里面的东西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箱子里放着军功章,放着特等功臣的荣誉证书,放着点点滴滴的军队生涯记录。

看着这些东西,卢文焕眼眶湿润,他的记忆仿佛又被眼前的物件带回了几十年前。

他说:

“我把这些东西藏了一辈子,从来也不打算跟别人说。我不想给国家添麻烦,不想成为我们政府的拖累。所以,哪怕很难,我也想自己扛过去。”

听着老英雄的话,赵江波更加坚定了内心的信念。他一定要把老英雄的事迹宣传出去,要让更多的人受到老英雄精神的感染和激励。

那天离开时,他不顾反对,强行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两百块钱留在了卢文焕的家中。回到单位,他振作精神,整理事迹,埋头苦干。

不久以后,他和其他记者共同努力,发表了一篇文章,《特等功臣解甲归田之后》。这篇文章当中的主人公,正是卢文焕。

党和政府终于找到了隐姓埋名的英雄,卢文焕家中的实际困难也得到了帮助和解决。他的孩子们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家里欠下的债务也依靠孩子们勤劳的双手而逐渐还清。

后来的他,依然过着平凡而低调的生活。

他无数次警告自己的子孙:“什么功臣之类的话,你们绝对不许主动告诉别人。我这里的事情,你们绝对不能拿来邀功。”

原则坚定的卢文焕老英雄,始终坚守内心的底线,从不主动寻求任何的优待。当然,逢年过节,党和政府也不会忘记他。

结语:

若不是一次意外的报道,谁能想到,五十多年前的特等功臣,竟然会过着如此落魄的生活呢?

卢文焕从不张扬,宁愿自己借钱度日,也绝不愿拖累政府。

所幸老兵的事迹最终被众人知晓,老兵也得到了应有的对待。他所代表的,正是最为激励人心的一代先辈的精神。

1 阅读:109
览特评历史

览特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