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我儿子2周5个月了,现在除了呼名不应以外,还有去大商场乱跑,不听话,一点指令都不听,是孤独症吗?

孩子2岁5个月出现呼名不应、乱跑、不听指令等表现,确实和自闭症很像,但也只是很像而已!
记住我说的这句话——“自闭症从来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单独的行为表现,或某一项能力的缺失,来诊断的”
不信的话,你去翻翻DSM——5的自闭症诊断标准,孩子至少要表现出A、B2大核心症状,但还不够,因为A、B 两个方面的表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有,
所以,根据AB两个特征,还要满足C\D\E等特点,才能诊断为谱系。
咱们就家长的疑问,详细分解一下,看看该如何分析和判断
一、孤独症的核心特征与您孩子的表现对比1. 呼名不应
这是孤独症儿童常见的社交障碍表现之一,但普通孩子也可能因注意力分散或语言理解滞后出现类似行为。需要观察孩子是否 持续无视呼叫 (如超过6个月甚至时间更久),且伴随其他社交问题(如回避眼神、不主动分享兴趣等)。
2. 不听指令
孤独症儿童的指令不配合,通常与 语言理解困难 或 社交动机不足 有关。例如,孩子可能无法理解指令内容,或对“配合他人”缺乏兴趣。但普通孩子也可能因叛逆期、注意力短暂而表现类似行为。
3. 大商场乱跑
孤独症儿童对陌生环境可能表现出两种极端:要么过度兴奋乱跑(因感官刺激超载),要么退缩回避。普通孩子也可能因好奇或自控力弱出现乱跑,需结合其他行为判断。

关键看是否同时存在以下特征 :
社交互动障碍 :如不主动寻求互动、缺乏眼神交流、不回应他人情绪(如别人哭时无反应)。
刻板行为 :如重复转圈、排列玩具、对特定物品异常执着。
语言发展滞后 :如2岁5个月仍无有意义短语,或语言倒退(之前会说的话现在不说)。
如果仅有不听指令和乱跑,而无上述其他表现,那么家长就要考虑是不是有这3个问题 :
1、普通幼儿的注意力问题;
2、语言理解或表达滞后;
3、家庭互动方式需调整(如指令过于复杂)。
三、别急着贴自闭症标签,先干预看看孩子表现1. 优化指令方式
指令简短明确 :如“坐下”代替“快过来坐到椅子上”。
确保孩子注意力集中 :先轻拍肩膀或面对面,再发指令。
用陈述句而非疑问句 :直接说“吃饭了”,而不是“我们吃饭好不好?”。
2. 增强社交互动
模仿游戏 :模仿孩子的声音或动作,激发他的互动兴趣。
生活化交流 :做家务时用简单语言描述动作,如“妈妈在切苹果”。
3. 管理乱跑行为
提前约定规则 :去商场前说“我们要牵着手”,并反复演练。
利用视觉提示 :用图片或手势辅助孩子理解“停”或“回来”。

1. 尽快专业评估
建议到儿童医院的行为发育科或精神科,进行 ABC量表(自闭症行为量表) 或 ADOS评估(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 ,明确是否属于孤独症谱系。
2. 家庭观察记录重点
孩子是否对同龄人有兴趣(如主动靠近其他孩子)。
是否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如指玩具表示想要)。
是否有重复性动作(如长时间旋转车轮)。
3. 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即使未确诊,2 3岁也是语言和社交发展的黄金期。可尝试以下资源:
机构干预 :如大米和小米等专业机构的行为训练。
家庭干预课程 :如“地板时光”(Floor Time)或“早期丹佛模式”(ES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