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孩子学会自我保护,一定要带孩子玩的5类游戏

双儿玩转育儿 2025-02-15 21:20:52

曾经对自闭症家长做过一个调研问卷——【孩子最容易遇到的危险有哪些?】

家长的回答着实让我惊到了

“儿子洗澡,我出去接个电话的功夫,自己呛到了,半天才缓过气来”

“我儿子4岁了,一眼照顾不到,就走丢了,幸好是封闭小区”

“我们家厨房的刀具都锁起来,孩子总是去乱翻,好几次都把手割破过”

“我家的桌角,墙角,凡是家里带棱带角的地方都软包过,就怕孩子磕到,他根本不知道躲避,直愣愣的就冲过去”

没有风险规避意识,这是很多闭娃家长的痛

自闭症孩子对危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真的太差了,尤其是感官敏感度差、认知局限底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事危险!

为什么他们对危险视而不见?

感官敏感:对某些声音、触感或视觉刺激过度敏感,可能引发恐慌或逃避行为(如躲避警报声)。

认知局限:部分孩子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危险概念(如“烫”或“高”)。

社交障碍:无法通过观察他人反应学习避险行为(如看到他人避开车辆)。

刻板行为:可能坚持重复某些危险动作(如反复触摸电源插座)。

怎么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家长的“安全必修课”

不要试图让孩子去理解所有“危险概念”,这很难!我们可以利用孩子对规则和固定流程接受度高的特点,通过结构化教学建立安全习惯。以下是我们为每位入学家长准备的“安全必修课”。

分阶段教学方法

1. 基础阶段:环境安全与直观体验

环境改造:移除家中明显危险源(如刀具、药品锁入柜中)。安装防撞条、安全门栏,使用儿童安全插座盖。

感官体验教学:

用温度适中的热水让孩子轻触杯子,配合图片提示“烫”,建立直接关联。通过模拟场景(如玩具车碰撞)演示“危险”后果。

2. 进阶阶段:规则建立与视觉支持

视觉提示系统:制作“禁止”标志卡片(如红色叉号图),贴在危险区域(厨房、窗户旁)。

使用流程图展示安全步骤(如过马路:停→看红绿灯→拉手→走)。

结构化规则:制定简短、明确的口令(如“停!”“手放下”),配合手势强化指令。

3. 情景模拟训练

社交故事:编写个性化故事,描述危险场景及应对方式(例:“小明看到水壶冒热气,他知道要告诉妈妈,不能自己碰”)。

角色扮演:妈妈或爸爸撞到墙角了,捂着头装作很痛的样子,让宝宝轻度体验一下,然后引导宝宝如何躲开。

模拟火灾逃生:用警报声录音+烟雾模拟器(如加湿器),练习“趴下-摸墙-出门”流程。

视频示范:播放定制动画,展示正确避险行为(如遇到陌生人搭讪时应跑向老师)。

4. 泛化与巩固

社区实践:在超市中练习“找不到妈妈时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佩戴身份标识手环。

强化物激励:完成安全行为后给予代币,积累一定数量兑换奖励(如额外游戏时间)。

5、针对性场景教学策略

1. 交通安全:使用斑马线地垫玩具,配合红绿灯玩具进行反应训练。佩戴GPS定位设备,外出时用短绳连接孩子与家长手腕。

2. 防走失:训练识别“安全人员”(如警察、保安制服特征)。记忆关键信息,通过歌曲形式背诵家长电话号码。

3. 紧急情况:制作“急救包”视觉卡片,包含创可贴、冰袋图片,演练简单伤口处理。利用智能设备。设置一键呼叫按钮,录制语音提示“帮帮我,找妈妈”。

小贴士

1. 避免过度保护: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允许孩子试错(如轻度烫感体验)。

2. 情绪管理优先:当孩子因危险情境崩溃时,先安抚情绪再讲解规则。

0 阅读:26
双儿玩转育儿

双儿玩转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