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自闭症孩子快点开口讲话?分享两个语言教学辅助技巧,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到我们的小宝贝们。
1. 行为模仿:用视频来当“小老师”想象一下,你给孩子看一个视频,里面有一个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或者是一个他们特别喜欢的动画角色,正在做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比如画画、玩玩具或者唱歌。这个视频里的“小老师”会一边做,一边用清晰、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做什么。这就是行为模仿的技巧啦!

怎么做呢?
第一步:找一些高质量的视频资源,这些内容最好是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比如吃饭、穿衣、玩游戏等。这样孩子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愿意模仿。
第二步:和孩子一起看视频,鼓励他们跟着视频里的“小老师”一起做,一起说。刚开始,孩子可能只是简单地模仿动作,没关系,慢慢来。
第三步:当孩子尝试模仿视频里的语言时,无论他们说得准不准确,都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你可以说:“哇,你跟着视频里的小朋友一起说了呢!好棒哦!”
第四步:为了增加趣味性,你可以设计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孩子每成功模仿一次语言,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纸或者多看几分钟他们喜欢的动画片。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视频里的“小老师”不会让孩子感到压力,他们可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而且,通过反复观看和模仿,孩子能够逐渐掌握语言的节奏和语调,为后续的自主表达打下基础。

有些自闭症孩子可能很难模仿声音,因为他们的听觉和视觉处理能力可能有些不同步。这时候,暗示发音就显得特别有用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些手势或者视觉提示,帮助孩子理解并模仿声音的发音方式。
怎么做呢?
第一步:选择一些简单的音素开始,比如“p”、“b”这样的爆破音。你可以用一个手势来表示这个音素的发音方式,比如“p”就是食指和拇指形成一个圆圈,然后随着声音的发出而张开。
第二步:在孩子面前做这个手势,同时发出对应的声音。你可以重复几次,让孩子逐渐熟悉这个手势和声音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步:鼓励孩子尝试模仿你的手势和声音。如果他们做得不够好,没关系,重要的是他们愿意尝试。你可以通过镜子或者手机录像功能,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尝试,这样他们就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发音情况。
第四步:为了增加趣味性,你可以把这个过程变成一个小游戏。比如,“寻找声音”游戏,你可以准备一些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音素的手势和对应的图片(比如“p”对应的是一张吹泡泡的图片)。然后和孩子一起玩“翻卡片”游戏,每翻到一张卡片,就一起模仿那个音素的发音和手势。
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它让孩子能够“看到”声音,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模仿。而且,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这两个技巧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有趣、有效的方法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