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电影院里的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少年哪吒对着天空大喊:“我命由我不由天!
”现场掌声雷动,观众中有人悄悄拿出了纸巾。
有人说,这是动画片,但也有人说,这可是妥妥的教育“教科书”。
如果不是父母无条件的爱,哪吒如何能从“魔丸”蜕变成那个敢于逆天改命的小英雄?
这让我回想起身边听过的一些家庭故事。
小区里有个孩子,成绩不算拔尖,性格也不算讨喜,却总能看到他的父母站在一旁鼓励他。
他的篮球比赛输了,父母为他递来水,并告诉他:“输了就再来,我们永远支持你。
”总有人对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嗤之以鼻:“太放纵孩子,能行吗?
”但是慢慢地,我们发现这个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有自己的想法,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重新站起来。
或许,所谓的强大,不只是成绩和表现,而是一个孩子内心的底气。
今天,我们和哪吒的故事聊聊父母的这个“底气”。
逆天改命的力量源自父母的无条件爱哪吒的故事一开始并不光鲜。
他是“魔丸”,是被世人视为十恶不赦的存在。
他调皮、暴躁、不受控制,甚至是所谓的“别人家的灾星”。
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逻辑,这样的孩子似乎活该被厌弃,甚至该被改变。
但他的父母却从来没有放弃,给予他的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还记得出生时,那一幕让人印象深刻。
魔气缭绕的哪吒咬了殷夫人的手,流了血,她却第一个冲上前护着他。
面对那时的他,谁会觉得他未来会成为“英雄”?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个带来灾难的“魔”,可他的母亲只看到,她的孩子需要被保护。
这种保护不仅体现在行动上,也体现在细腻的关心中。
哪吒叛逆、不服从、对所有人敌视,殷夫人和李靖却没有强行要求他服软,也没有用别人的标准批评他,而是不断用行动告诉他:“我们知道,你其实是个好孩子。
”甚至,为了让哪吒相信自己可以是被接纳的,他们为他编造了一个谎言:“你是灵珠转世。
父母的这份爱不是盲目的宠溺,而是一种深沉的陪伴——好坏他们都接纳。
这种无条件的爱,让哪吒知道,他即使被全世界误解,但家永远接纳他。
所以,当他一次次感受到这份爱,哪怕有天劫,他也愿一个人扛住一切,他的内心慢慢被这份爱塑造出了强大的力量。
与哪吒形成对比的,是敖丙。
外表光鲜亮丽、灵珠转世的敖丙,看似拥有“人生赢家”的开局。
他天赋异禀,能力超群,是龙族的新希望。
他的父亲敖广毫无保留地奉上一切,从万龙甲到各种资源。
但在这种付出背后,浓浓的期待和压力却让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喘不过气。
敖广对敖丙说:“你要扛起龙族的希望。
”这句话很熟悉吧?
很多家长何尝不是这样?
一边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一边期待着孩子以他想象的方式成长。
我们听过太多类似的对话:“我们为你提供这么多,你不能浪费。
”“你好好学,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但问题是,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敖丙在父亲的期待中慢慢失去了自我。
他惧怕失败,惧怕不被认同。
他内心并不是真的愿意以“拯救龙族”为自己的目标,但他从来不敢拒绝。
他比谁都完美,却也比谁都缺乏内心的安全感。
后来,当敖广意识到自己错了,他选择道歉:“父王过去让你肩负了太多,不曾倾听你的想法。
”这句话让人动容,也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替孩子选择,而是给孩子一次次试错和重新来过的权利。
这时的敖丙才真正活出了自己。
什么是“被好好爱过”的孩子?
这并不复杂。
就是哪怕失败,哪怕跌倒,他们都知道背后有两双手,会接住他们,给他们第二次、第三次机会。
而这样的爱,不仅塑造了哪吒,也塑造了敖丙。
有时候,孩子是否“成功”不能用外界的标准去评价。
或许他读不了名校,也没有显赫的成绩,但你会发现,这样的孩子大多内心安定。
他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对未来多一分勇气,对生活有一股向上的力量。
他不会因为一点挫折而否定自我,更不会被别人的眼光左右。
他有勇气尝试,甚至失败。
而在生活中,做到这一点的父母也不容易。
他们愿意适时放手,不以孩子的成就为荣辱;也愿意成为孩子的避风港,当他累了、痛了时,为他提供温暖。
但这份“无条件”,并不是纵容或放任,而是耐心陪伴、鼓励和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结尾《哪吒2》结束时,我听到有人感慨:“爱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啊!
”确实,当一个人被爱和接纳的时候,他才能拥有不惧风雨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才能让他发自内心地说:“我命由我不由天。
不论哪吒还是敖丙,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父母的爱,最好的模样,是让孩子无论走到哪儿,都觉得这个世界可以有希望,可以有选择。
而我们作为父母,可以问问自己,我们的爱,是在替孩子铺路,还是在给他们真正的底气?
孩子强大的内心,是父母无条件爱最真实的反馈。
与其期待他们成为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不如给他们成为他们自己的自由。
这个世界,或许就是被一个个被“好好爱过”的孩子慢慢改变的。
望天
好文章![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