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想过,如果在车内遇到危险情况,该如何自保?
除了锁好车门,报警求助外。
车内放一些防身工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并非所有防身工具都适合放在车内,有些甚至可能会带来法律风险。
那么,车内放什么防身工具最合适呢?
交警告诉我们,这几样随便带,不用怕被罚。
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维修工具类汽车维修工具,大多数车主都会在车内常备。
毕竟谁也不想半路抛锚时束手无策。
但是,除了维修车辆,在危急时刻,它们还能充当防身武器。
就拿最常见的扳手来说吧。
一把结实的敲击型扳手,通常由优质的铬钒钢制成。
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工艺,这种钢材的硬度非常高,一般的撞击很难让它变形。
再加上它们一般都有30到40厘米的长度,重量在500到800克之间,单单拿在手里,就能给人一种安全感。
除了敲击型扳手,梅花扳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普通的开口扳手或活口扳手。
梅花扳手的头部像一朵梅花,有多个不同尺寸的凹口。
这样的设计让它能适配不同大小的螺帽。
更重要的是,这种多角形的设计。
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对歹徒造成更大的威慑力。
另一个维修常客是螺丝刀。
大家对螺丝刀肯定不陌生,它是拧紧或拆卸螺丝的必备工具。
一般来说,建议选择6角或12角的螺丝批头。
这种多角形的设计能增大接触面积。
既不易从螺丝上滑脱,紧急时也更能吓阻坏人。
当然,咱们说了这么多,大家伙可别误会了。
我们提到扳手、螺丝刀的自卫功能。
绝不是鼓励大家到处"寻衅滋事"。
作为头脑清醒的守法公民,我们当然一定的要明白。
这些工具只能在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
作为最后的防身手段。
最后,平时大家还是要提高警惕。
比如停车时选择人流密集、灯光充足的地方,夜间行车要锁好车门窗等。
当然,如果遇到危险,第一反应还是要报警。
毕竟,再厉害的"武器",也比不上警察叔叔的权威。
车载灭火器,安全锤灭火器是每辆汽车必备的安全设施。
一般放在车辆后备箱或座椅下面。
除了灭火功能外,灭火器也可以作为防身工具。
常见的车载灭火器有干粉灭火器和二氧化碳灭火器两种。
干粉灭火器内装填了氮气和磷酸铵盐等干粉灭火剂。
喷射时能产生强大的压力。
将喷嘴对准歹徒,喷射时的冲击力能将对方击退数米,从而保护自己的安全。
而且,二氧化碳灭火器内充填了液化二氧化碳。
喷射时能产生大量的白色雾气,可以迷惑对方的视线。
同时,低温的二氧化碳还能对歹徒造成一定的冻伤。
不过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
一定要在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吸入过多二氧化碳。
另外,有些车主会在车内放置多功能安全锤。
它集LED手电、安全带切割、车窗破窗、灭火于一体。
安全锤通体采用航空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坚固耐用。
锤头带有尖锐的钨钢碎窗锥,能轻松击碎车窗玻璃。
使用灭火器或安全锤进行防身时,要抓住机会果断出手。
及时制止对方的暴力行为。
但要注意控制力度,避免造成过重的伤害,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问题。
急救包与手电筒说到车载必备品,急救包和手电筒绝对不能少。
先说急救包,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包。
关键时刻,它可是能救命的!
而且,一个合格的车载急救包,应该包括以下几样:
创可贴、绷带、消毒纱布、止血带、医用胶带、剪刀等。
这些看似普通的物品,在事故现场,都能派上大用场。
比如,如果同车的乘客受伤了。
你就可以用消毒纱布帮他清理伤口,再用绷带包扎固定。
如果伤势严重,还可以用止血带紧紧绑在伤口的上方,减缓血液流失。
当然,要想发挥急救包的最大效用,关键是要学会正确使用。
建议大家平时多看看急救方面的书籍或视频。
比如,怎么检查伤员的生命体征,怎么进行心肺复苏,怎么处理骨折等。这些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救人一命。
除了急救包,手电筒也是车内必备的应急工具。
大家想想,如果半夜在郊外遇到车辆故障。
黑漆漆一片,没有路灯,没有月光,那可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个强光手电筒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选购手电筒时,建议挑选那种光束集中、射程远的型号。
最好选用LED灯珠的,亮度高,耗电少。
而有了手电筒,你就可以下车查看故障原因。
比如轮胎是不是扎了,发动机是不是漏油了等。
万一实在找不出毛病,至少还能用手电筒在路边示意,提醒过往车辆注意避让。
当然,如果遇到歹徒,手电筒也能充当防身武器。
既可以照明,又可以防身。
总之,急救包和手电筒看似普通。
但在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不亚于那些专业的应急装备。
建议大家平时在车里常备这两样物品。
定期检查保养,确保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毕竟,安全驾驶,生命至上嘛!
结语选择车载防身工具时,要考虑工具的防卫效果,也要考虑合法性。
毕竟,车内放置防身工具,只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更重要的是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检查车门车窗是否关锁,停车选择安全的位置,行车时观察有无可疑车辆跟踪等。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第一时间要锁车门,拨打报警电话。
在等待警察到来之前,可以使用防身工具保护自己。
但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分寸,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大家在学会使用这些防身工具的同时。
也要提高警惕,避免意外发生。
行车安全,大家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