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句诗词中的风花雪月,深情款款,诉尽人生百态

香巧浏览文化 2025-04-20 03:33:08

01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金榜题名时,策马长街,春风拂面,一日间长安繁花尽收眼底,人生快意,莫过于此,满腔豪情尽化于纵马观花的恣意之中。

0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荒原野火肆虐,枯草成灰,待春风一至,新绿又破土重生。生命坚韧如斯,纵使困厄万千,希望终在灰烬中悄然萌发。草木尚能重生,人间别离也许他日也会有重逢之时。

03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唐·李白《清平调·其一》

云霞似霓裳,牡丹如娇颜,春风轻拂栏杆,露珠更添花色秾丽。用极尽绮丽的文字,却道盛唐富贵气象与人间至美。

0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羌笛莫再吹奏《折杨柳》的哀曲,春风本就吹不到荒凉的玉门关。王之涣以“不度”写边塞苦寒,暗喻皇恩难至、征人无归。春风与羌笛对举,怨而不怒,苍凉中自含悲悯。

05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故地重游,昔年佳人已杳无踪迹,只见桃花依旧在春风中嫣然含笑。崔护以“笑”字拟桃花,愈衬物是人非之悲。春风多情,桃花烂漫,却更添寻而不遇的怅惘,句短而余恨无穷。

06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杜牧《赠别二首》

十里扬州长街春风骀荡,纵使珠帘尽卷、佳丽如云,也难及伊人风华。杜牧以“总不如”收束,将满城繁华化为陪衬。春风本无形物,却因情思而凝为一人身影,写尽倾慕与离愁。

07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唐·白居易《观刈麦》

南风悄至,麦浪翻涌,田间陇亩尽染金黄。句似平淡白描,却暗含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丰收背后,尽是汗滴禾土的艰辛。

08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聚不易,离别更苦,东风渐弱,百花凋零。李商隐以“无力”喻情之憔悴,“残”字写景亦写心。东风与百花本是春意,却成伤情之媒,缠绵悱恻中透出命运无常的哀感。

09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呼啸,白草摧折,胡地八月已大雪纷飞。岑参以“卷”“折”写塞外风雪的暴烈,“即”字更显苦寒之早。句如泼墨挥洒,于苍茫奇景中暗含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豪迈壮别。

10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寒夜骤雪,枝头凝霜,恍若春风一夜催开万树梨花。岑参以“忽如”化严冬为幻境,梨花喻雪,奇绝中见烂漫。苦寒之地,亦能生出这般奇景,心若豁达,处处皆诗意。

11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柳叶纤纤,谁执春风为剪,裁出这满树碧玉?原是二月春风执天工之剪。贺知章以“裁”字拟人,春风化巧匠,写尽新柳的灵秀生机。喻体寻常而想象清奇,句间流淌着对自然造化的童真之趣。

12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黄云蔽空,白日昏沉,北风卷雪中孤雁哀鸣。高适以“千里”“纷纷”写别景之壮阔苍凉,雁飞雪落暗喻人生漂泊。句未言愁,而天涯沦落、前路茫茫的悲慨已浸透风雪。

0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水纵深千尺,怎比汪伦送别的情意绵长?李白以潭水之“深”反衬友情之“厚”,桃花绚烂更添离宴的热烈。山水再远,人心更近,真挚友情,从来无需丈量深浅。

0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春暮百花凋零,深山古寺的桃花却刚刚盛开。白居易以“始”字点出时空错位之美,写出山中岁月静缓,独守一份不争不抢的从容。

0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竹林外三两枝桃花初绽,春江回暖,嬉水的鸭子最先感知。万物都有灵性,动植物总在细微处悄然感知季节的变化,当然还要有擅于捕捉它们的眼睛。

04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唐·崔护《唐·崔护》

故地重游,门庭依旧,桃花灼灼如昔,唯佳人芳踪难觅。花开人散,徒留一树红艳映空庭。今昔对比,物是人非的怅惘,全在“去年”与“今日”的时空错位中悄然流露。

0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春花岁岁绽放如旧,而赏花之人却年复一年老去。句似平淡,却道尽韶华易逝、青春难驻的深长悲慨。

06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翩跹,桃花纷落流水,鳜鱼正肥美。张志和以“飞”“流”“肥”三字勾画动态,白鹭、桃花、流水、鳜鱼交织成江南春景图。色彩明丽,生机盎然,渔舟一叶,烟波深处,不问尘嚣,但求山水共逍遥的闲适之乐跃然纸上。

07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舞姿曼妙,直至楼心明月低垂;歌声婉转,耗尽桃花扇底清风。晏几道以“低”“尽”极写狂欢之久,杨柳、明月、桃花扇等意象堆砌出奢华宴游之景。然繁华终散,欢愉后的空虚亦暗藏其中。

08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桃花凋零,池阁空寂,昔日誓言犹在,却再难寄送书信。陆游以“落”“闲”写景之凄清,桃花成往事凋谢的象征。山盟与锦书对举,物是人非的无奈与相思之苦,尽在欲说还休的克制中。

09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明·唐寅《桃花庵歌》

桃花坞中有草庵,庵中住着桃花仙人。唐寅以复沓句式强化“桃花”意象,勾勒出超然世外的隐逸之境。桃花成仙人之伴,亦喻其洒脱不羁的性情,句间尽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0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接天,碧色无边;朝阳映照下,荷花红得格外明艳。杨万里以“无穷碧”“别样红”写色彩之浓烈,天地间红绿交织,宛如巨幅画卷。句未言送别,而壮阔之景已暗含对友人的豁达祝福。

11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清明雨冷,行人欲寻酒暖身;牧童扬手,遥指杏花深处。淡淡愁绪,化作一缕酒香,飘散在春烟里。清明雨中的孤寂,因这一指而染上温润的希望。

12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在小楼听了一夜春雨,清晨深巷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陆游以“听”“卖”勾连昼夜,春雨的缠绵与杏花的鲜活形成对照。句似写闲居之趣,实则暗含对宦海浮沉的厌倦与归隐之思。

01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寒江寂寂,漫天飞雪,孤舟一叶,蓑衣斗笠的老翁,独坐寒江畔垂钓。柳宗元以“孤”“独”二字写尽天地寂寥,冰雪覆盖的江面与渔翁的静默身影形成极致对比。寒雪非为景,实为诗人孤傲心志的隐喻,于绝境中见超然。

02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问刘十九》

暮色低垂,雪意渐浓,红炉绿酒暖意生。轻问故友,可愿共饮此杯?未言邀约之切,而闲适与孤寂交织的微妙心境,已随酒香氤氲纸上,这寒夜最暖不过烟火人间的一缕温情。

03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柴门外忽闻犬吠声声,风雪夜中有人踉跄归来。山居虽简,一盏灯、一炉火,便是漂泊者最踏实的归宿。句似白描,却于风雪苍茫中透出人间烟火暖意,亦暗藏羁旅漂泊的酸楚。

0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竹席,片片纷飞坠向轩辕高台。李白以“大如席”极写雪势之狂烈,“吹落”二字如挟风雷。雪花成席,天地为席,边塞苦寒与征人悲怆皆化入这漫天奇景,悲壮中见浪漫。

05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其一》

梅花略逊雪之洁白,白雪却欠梅一缕幽香。世间万物,何必较尽长短?各美其美,方成天地大观。白为色,香为魂,各擅胜场,暗喻世间万物不必竞高下,互补方成完满。

06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

白雪嫌春意姗姗来迟,故意穿庭绕树,扮作纷飞春花。韩愈以“嫌”“故”赋予雪人性,春雪化飞花,奇想中见俏皮。冷冽与生机碰撞,写尽诗人对春的急切期盼,亦含对无常天时的豁达。

07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

夜深雪重,竹枝不堪其压,断断续续折响入窗来。白居易以“知”“闻”写听觉感知,不描雪形而雪重自现。竹折声碎,反衬雪夜静谧,于细微处见天地大美,亦透出独居者的清寂心境。

08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塞外八月,北风裂地,飞雪漫天覆荒原。苦寒之地,却因一场雪,生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绝想象。句如泼墨挥洒,于苍茫奇景中暗含对友人远行的关切与豪迈壮别。

09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唐·白居易《卖炭翁》

城头积雪厚如尺,卖炭老翁踏冰早行。一车炭,一身寒,道尽民间疾苦,风雪中藏着无声的叹息。白居易以“一尺”“碾”写雪深路艰,老翁辛劳跃然纸上。冰雪非诗情画意,而成民生疾苦的见证,句间尽藏悲悯。

10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轻骑疾驰欲追残敌,漫天大雪落满弓刀。卢纶以“满”字勾画边塞苦寒,弓刀染雪更添肃杀之气。未写厮杀而凛冽战意已透纸背,于苍茫雪景中凸显将士的勇毅与悲壮。

11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推窗见雪山亘古,临门望江船千里。一静一动,一远一近,尺幅之间,竟容天地万象,心随目驰。杜甫以“含”“泊”勾连时空,雪岭之恒久与舟船之流动并置,写尽草堂闲居中开阔的宇宙视野,亦暗含对家国安宁的祈愿。

1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

欲渡黄河,冰凌阻塞河道;将登太行,大雪覆盖群山。李白以“冰塞川”“雪满山”喻仕途险阻,自然之艰险化为人生困顿的象征。句间激荡着壮志难酬的愤懑,亦见冲破樊笼的豪情。

0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楼鼓声断绝归途,边塞秋夜孤雁哀鸣。烽火连天时,最念故园手足,一声雁啼,千里乡愁尽寄寒月。鼓声与雁鸣撕裂寂静,月辉无声浸润荒原,句间暗藏对离散手足的牵念,亦含乱世飘零的苍凉。

02

明月随良掾,春潮夜夜深。

——唐·王昌龄《送郭司仓》

明月伴君远行,春潮夜夜涨满心间。送别不言离殇,唯愿潮水寄情,此去山水迢迢,情谊不渝。月与潮水皆无情物,却因离别染上人性化的眷恋,清冷中见深挚。

0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涌与海面齐平,明月自潮水中冉冉升起。张若虚以“共潮生”写月之动态,江、海、月、潮浑然一体。句如泼墨长卷,月既为天地之眼,亦成永恒哲思的载体,宇宙浩瀚与人生须臾在此交织。

04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唐·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松枝掩映,月痕轻浅,清辉似为故人留。隐居山野,友虽远行,明月依旧照空庭,如旧日谈笑未散。松月本属自然物,却因王昌龄的高洁而显灵性,暗含对友人隐逸风骨的倾慕。

0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明月洒落窗前,清冷似霜覆地。游子举头低眉间,故乡山水、亲人笑语,皆在月光中无声流淌。李白以“疑”字勾连错觉,月光之冷与霜寒之寂相叠,写尽游子独醒的孤清。未言“思乡”,而举头低首间,乡愁已浸透如霜月色。

0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唐·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夜色如墨,月色晦暗,雁群惊飞;单于趁夜仓皇逃遁。卢纶以“月黑”渲染战场的肃杀诡谲,无月之夜反衬将士的果决。句如刀光一闪,胜败已定,冷月缺席处,尽是边塞的凛冽与豪情。

07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幽深竹林无人知晓,唯有明月悄然相照。孤独本是常态,但有清风竹影、皎月为伴,清辉与琴声共鸣,于是便成一场心灵的盛宴,有物我两忘间,透出禅意与独处的圆满。

08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唐·王维《伊州歌》

清风明月依旧,征人戍边十年未归。相思之苦,化作天边一轮月,夜夜照尽离人泪。王维以“苦”字点破明月之美与相思之痛的反差。风月本属闲情,却成离愁的催化剂,愈显征人无信、岁月蹉跎的残酷。

09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唐·王昌龄《春宫曲》

夜风轻启井边桃,未央宫前月高悬。春色悄入深宫,却照见红颜寂寞,花月虽好,难掩韶华空逝。王昌龄以“月轮高”暗喻恩宠之遥不可及,桃花之艳与月之孤冷对照。句似写春宫绮丽,实讽君王薄幸,深宫寂寥尽在无声月色中。

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寒霜弥漫;江枫渔火畔,愁人独对长夜。张继以“对愁眠”将月、乌、霜、火化为愁绪的投射。月落非终结,而是漂泊的延续,孤舟客子之寂,随钟声荡入无垠秋夜。

11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明·唐寅《美人对月》

心事千重无人诉,唯有举杯对月倾。青天明月不言,却以清辉抚平眉间褶皱,寂寞至此,反成一种清欢。青天高远,月色清冷,愈显美人孤绝,句间尽藏才子不遇、知音难觅的落寞。

12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今年元宵夜,月色灯火如旧,唯独不见故人身影。欧阳修以“依旧”写物是人非,月与灯的热闹反衬离别的冷清。灯火阑珊处,旧日欢情已成追忆,平淡语中暗涌深情。

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侵权或不当使用之处,请联系我立即删除。



0 阅读:36
香巧浏览文化

香巧浏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