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深刻的社会洞见和卓越的艺术表现,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红楼梦》的完整版只存世前八十回,后半部分竟在历史的长河中神秘失踪,留下了千古之谜。张爱玲就曾经说人生三恨为: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未完。
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后半部分依然存在,那么《红楼梦》将会是怎样的一部杰作。或许,我们能从中了解到更多的人物命运、情感纠葛和社会变迁;或许,我们能更深入地领悟到曹雪芹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
其实,《红楼梦》是已经写完了的,《红楼梦》的批注者曾多次“透露”其已经看过结局。
“茜雪至《狱神庙》方程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二十回)
“《狱神庙》回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十六回)
“写倪二、紫英、湘莲、玉菡侠文,皆各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文字迷失无稿。叹叹!——丁亥夏,畸笏叟。”(第二十六回)
据红学家们的研究,《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部分是在借出传抄时遗失的,至于是何人在何时遗失,就不得而知了。
但在《红楼梦》较早的版本——庚辰本第21回里,有这样两条批语:
赵香梗先生《秋树根偶谭》内,兖州少陵台有子美祠,为郡守毁为已祠。先生叹子美生遭丧乱,奔走无家,孰料千百年后,数椽片瓦,犹遭贪吏之毒手,甚矣才人之厄也!因改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数句,为少陵解嘲:“少陵遗像太守欺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折克作己祠,旁人有口呼不得。梦归来兮闻叹息:白日无光天地黑。安得旷宅千万间,太守取之不尽生欢颜,公祠免毁安如山。”读之令人感慨悲愤,心常耿耿。
壬午九月,因索书甚迫,姑志于此,非批《石头记》也。为续《庄子因》数句,真是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另开生面之文,无可评处。
从这两条批语中,可以看出有些“借书”并非出自曹雪芹或批书人的自愿,但碍于情面或者畏于权势,不得不借出原稿。
据此,一笑揣测:
也许是因为《红楼梦》是描写的封建大家庭的悲剧,在文字狱盛行的清朝,会不会有些权贵借走书读完后,觉得结局会“有碍观瞻”,有“伤时骂世”之嫌,故意将八十回以后的内容给藏了起来——也许他只是为了保护曹雪芹不受迫害,又不便跟曹雪芹明言,只好托词“迷失”。
而曹雪芹可能也是心存侥幸,总觉得借书的是好友故交,“迷失”是借阅者一时糊涂健忘所致,所以也没有重新补写,而是寄希望于哪天人家又还回来了。
没想到天降奇祸,穷居西山的曹雪芹惟一的爱子不幸因病去世,曹雪芹“因感伤成疾”,绵延“数月”后,竟于甲申春(1764年2月左右)与世长辞,导致《红楼梦》未竟而斯人已去,成为永久的遗憾。
曹雪芹过世半年后,脂砚斋也“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另一《红楼梦》批书人畸笏叟自称)一枚”。畸笏叟感叹于《红楼梦》原稿的散失,就把剩下的稿件集中保管,再也不轻易示人。
但畸笏叟高估了自己以及自家后人保存文稿的能力,导致曹雪芹的遗物现在都找不到几件,更别提《红楼梦》的藏稿了。
至于程伟元、高鹗整理刊刻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其中有多少原稿的内容,又有多少自行发挥补写的,我们现在也难以区别清楚,成了永恒的遗憾。
但《红楼梦》毕竟是一部无法复制的文学经典。尽管后半部分遗失了,但前八十回依然是我们了解曹雪芹、领略其卓越才华的重要窗口。同时,《红楼梦》的后半部分遗失也如同断臂的维纳斯,让我们在惋惜之余,更加珍惜这部不朽的艺术杰作。
PS:鉴于《红楼梦》原著止于第八十回,《笑谈红楼》也到此告一段落。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系列文章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望看官们多多指正。下一阶段,一笑将重新梳理之前的文章,纠偏补正,转为视频,望大家继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