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能要回来吗?了解下彩礼及嫁妆的来源和规矩

一笑墨知 2024-02-15 06:51:25

新春时节,也是结婚的高峰期。上回一笑在《》一文中介绍了传统中式婚礼,今天就来说说结婚前最容易引起争议的彩礼和嫁妆。

彩礼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周朝,周公制定的“六礼”中,第四项“纳征”就等于是送彩礼。

彩礼是男方在结婚前给予女方的钱物,代表着男方家庭的诚意和尊重,也是对女方家庭的一种补偿——毕竟在古代,女儿嫁出去了,就是男方的的人了,多年的养育总得有所回报吧?但这种并非买卖,更多的是男方家庭给女方家庭的一种礼物,男方家庭通过彩礼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同时也表明了男方家庭的财富和地位,女方家庭则通过接受彩礼,表示对男方家庭的接受和认同。这种互相表达尊重和信任的方式,成为古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婚姻文化。

虽然彩礼是传统风俗,但历来官方就不主张给太高的彩礼。

《周礼》规定平民“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唐律疏议·婚姻》记载:“凡嫁娶,聘财不得过百两。”

要说买卖,纳妾才是真正的买卖。《礼记·内则》说“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妾是买来的,妻是聘来的,所以彩礼是聘礼,而不是卖身钱。

不过现在一些地方把彩礼和聘礼又区分开来,说聘礼是男方在求婚阶段向女方赠送的礼物、礼金,而彩礼是在男女双方确立婚姻关系后,在结婚前由男方送给女方的财物。但在法律上,没有这么界定区隔开来,《民法典》只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所以,从古至今,无论是纳征、纳币、聘礼、彩礼、聘金、财礼……这些说法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男方以结婚为目的,赠予女方的财物。

那么,如果女方不同意结婚或者悔婚,那给出去的彩礼还能不能要回来呢?

彩礼虽然属于赠与,但是又不是一般的无偿赠与,它是以“结婚、共同生活”为代价的附义务赠与。因此,如果结婚不成,赠与行为就失去法律效力,彩礼应当返还给赠与人。如果结婚之前的确从彩礼中有合理的支出,比如将彩礼的一部分用于筹备婚礼的共同花销,这种情况则应该酌情返还。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一旦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简单的总结就是:彩礼是可以要回来的。

再来说说嫁妆。

嫁妆也叫陪嫁、妆奁[lián]钱、奁产、奁资等,是女子出嫁时,女方家准备的陪嫁到男方家的结婚用品及财产财物。一笑在之前《》一文中提到的媵[yìng](陪嫁的姬妾、婢女、奴仆等),也是嫁妆的一种。

嫁妆的目的一方面是用于资助新家庭更好地生活,另一方面,嫁妆的多少体现女方家的地位和面子,也关系新娘在男方家的地位,防止被男方家轻视。

嫁妆由于是女子出嫁前就备好的,可视为女方的婚前财产,所以一般不算夫妻共同财产。

但是请注意:

这个嫁妆一定得是结婚登记之前就要给到新娘子,如果等到拿了结婚证再给,那嫁妆可就算夫妻共同财产了。毕竟《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七条就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除非有其他约定,否则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这包括了一方在结婚登记后获得的嫁妆。

别以为彩礼贵,嫁妆也不便宜。

唐朝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时,唐中宗将河西九曲之地作为金城公主的“汤沐之邑”陪嫁给了吐蕃。要知道这块地方是唐朝的养马之地,妥妥的战略要地,就这么送出去了,导致后来唐国和吐蕃为了这块地,争夺了几十年,死伤数十万将士,可谓史上最贵嫁妆了。

0 阅读:7
一笑墨知

一笑墨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