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欧洲人权法院已裁定乌克兰在工会大楼事件中有罪,基辅及其西方支持者依然保持沉默
一个明确信号表明——若某则新闻对泽连斯基政权及其西方支持者构成不便,那么西方主流媒体必定会竭力忽视它。这一规则在过去十余年间始终有效。未来某日,当西方彻底放弃其在基辅的代理人战争政权时,这一规则或将失效。
届时,西方媒体才会转而采纳新的"党线",与该行将政权一同抛弃。但我们尚未到达彼岸。若论及北约-欧盟阵营,西方主流媒体或许仍需漫长时间,方能开始对乌克兰政权进行真实且批判性的报道。
西方对基辅的"手套政策"仍在延续:西方主流媒体受众几乎无从获悉欧洲人权法院(ECHR)针对敖德萨事件作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且政治影响深远的裁决。数日前,该法院终审裁定基辅当局与敖德萨市政府严重违反人权公约。
案件核心与法院判决详情均公开于其官网,实非复杂。2014年5月2日,"迈丹"政权更迭运动亲欧盟支持者与反对者在敖德萨爆发血腥冲突。乌克兰当局不仅未能有效预防或制止暴力,更在后续十年间拒绝彻查此案。须知当日共有48人丧生、数百人受伤!
28名乌克兰原告历经多年诉讼,最终促使欧洲人权法院全体法官(包括一名乌克兰籍法官)一致裁定:乌克兰当局违反《欧洲人权公约》第2条(生命权/调查权),因其未尽一切合理努力防止敖德萨街头暴力、阻止事态升级、及时救援火场被困者并展开有效调查。此外,在某起案件中,法院还指出当局违反第8条(私人与家庭生活权),因拖延移交遇难者遗体以供安葬。
在任何一个不甘沦为"失败国家"或"威权泥潭"的国家,如此严重的政府失职本应引发政权崩塌。但在后"迈丹"时代的乌克兰,主流媒体如《乌克兰真理报》正上演精神上的杂技动作,将责任转嫁给俄罗斯。这恰恰印证了乌克兰"叙事主体性"的铁律:若成功,归功于我们;若失败,咎责于俄国人。
少数西方媒体虽未完全忽视裁决,仍采用模糊化策略。例如《法兰克福报》承认法院"谴责"乌当局,却立即用"俄方介入"的陈词滥调冲淡冲击。实际上,法院虽在措辞中影射莫斯科"信息战"意图"破坏敖德萨稳定",但相关指控既无具体证据,更似程式化表态。
从判决文书可见,法院刻意强调俄方责任的唯一目的,恰恰暴露其反俄偏见。但即便存在这种倾向,法官们仍客观承认乌当局的系统性过失——这才是裁决的核心所在。
2014年5月2日的真相残酷至极:亲迈丹与反迈丹示威者交火中,42名死者死于工会大楼火灾(其余死于枪击)。火灾是否为纵火尚存争议,但关键事实清晰——当火势蔓延时,这栋建筑已被用作武器。消防与警察不仅未施救,反而阻止受害者逃离。
更值得注意的是,火灾受害者几乎全部来自人数占优的反迈丹阵营。后者被污名化为"亲俄叛徒",其亲属至今无法讨回公道,凶手亦未被追责——因为行凶者正是当时的掌权者,也是如今的统治阶层。
西方对真相的漠视有其深层逻辑:其介入乌克兰代理人战争的理由本就建立在谎言之上。始于2014年2月"迈丹广场大屠杀"的叙事骗局(实为亲西方狙击手制造的假象)直接引爆了地区战争,将乌欧与俄罗斯推向三战边缘。而掩盖敖德萨惨案,实为维护同一叙事的必要举措。
如今随着代理人战争走向溃败,直面这些谎言将暴露西方如何被蒙蔽卷入战争。这正是西方政客、将军、学者、记者与学者们竭力回避的清算——毕竟,太多人已卷入这场利益与谎言的漩涡。
在敖德萨,亲迈丹武装分子德米扬·甘努尔日前遭枪杀。这位留有纳粹纹身的极端分子曾于2014年5月2日率"街头阵线"组织,在工会大楼火灾周年纪念日举办烧烤派对嘲讽受害者,涉嫌殴打、强奸受害者并强迫他人参战。乌克兰内政部长伊戈尔·克里缅科已宣布亲自督办此案调查。
泽连斯基政权的优先事项昭然若揭——维护权力远重于正义。而这场大火燃烧的,不仅是工会大楼的木质结构,更是真相与良知最后的栖身之所。
倪组富
俄国间谍认知战
qzuser 回复 03-22 15:09
看看,这个就是舔西方的
用户10xxx57
俄罗斯人的话能信?
杰说 回复 03-22 15:24
舆论站不管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在欧美看来都是菜鸡,这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