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苦寻烈士儿子38年,86岁时才找到儿子的墓地,哭到泣不成声

看百年浮沉 2024-11-02 18:08:43

2016年初秋,云南屏边县的烈士陵园里,凉风轻拂,松柏肃立。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颤巍巍地走在陵园的石板路上,步履迟缓,但他的眼神中带着几分急切。

最终,他停在一座墓碑前,目光定格在碑文上。

那瞬间,老人仿佛再也支撑不住,双膝一软,扑倒在墓碑前,紧紧抱住冰冷的石碑,泣不成声。

蒲运海

38年,足足38年,老人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儿子。

可他一直不知道儿子牺牲后埋葬在哪里,这38年他一直在寻找,现在终于得偿所愿。

为什么老人会迟迟找不到儿子的墓地呢?这位烈士又是怎样牺牲的?

38年寻子路

1979年3月1日,越南边境的炮火轰鸣声犹在耳边。

蒲仕平却没能听到胜利的号角,因为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试图找回蒲仕平的遗体,却发现他的尸体已经遭到了敌人的残忍摧残,几乎难以辨认。

最终战友们只能眼含热泪,小心翼翼地将那一点点残存的骨灰包裹起来,带回了后方。

消息传回蒲仕平的家乡时,他的老父亲蒲运海双腿一软,几乎跌坐在地。

此时他的脑海中满是儿子穿着军装,毅然离家参军的身影。

“爸,我会好好保卫祖国的,您放心。”

这是蒲仕平临走前对蒲运海说的最后一句话,如今却成了离别之言。

老父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

失去儿子的痛苦像利刃一般割裂着蒲运海的心,但他也明白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必然牺牲。

他没有多说一句怨言,只是紧紧攥着手中的信纸,眼神中充满了悲伤与无尽的思念。

蒲仕平

此时蒲运海唯一的愿望,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能够魂归故里。

他不愿意让儿子那样孤零零地长眠在异国他乡。

他向上级领导提出申请,想亲自赶往边境,找回儿子的遗体,可是得到的却是一纸拒绝。

因为当时的边境形势极为复杂,战火尚未完全熄灭。

枪声不时在山间回响,局势依然十分紧张,擅自前往边境有可能招致无法预料的后果。

蒲运海万般无奈,却也只能静静等待。

1983年,他收到了部队寄来的一张烈士证明书。

蒲运海

那是一本简简单单的红皮证书,薄薄的一张纸,上面印着儿子的名字。

这纸证明远不足以弥补蒲运海心中的巨大空洞,没有遗物,也没有关于儿子埋葬地点的任何信息。

仿佛儿子牺牲之后就这样消失在战场上,连一丝痕迹都未能留下。

他紧紧捧着那本烈士证明书,手指不住颤抖,心中是深深的无奈与失落。

那是他儿子生命最后的象征,却显得如此单薄。

他闭上眼睛,仿佛还能看到儿子生前的模样。

蒲运海

那双眼睛总是那么坚定、明亮,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他很难接受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山轮战结束后,边境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年过花甲的蒲运海心中的希望再次被点燃,他向部队的领导打听,希望能从他们口中得知儿子的埋葬地,哪怕是一点点信息。

然而,部队领导的回答却让他再一次陷入失望。

他们也并不知道蒲仕平的具体下落,战斗后期的混乱使得许多烈士的遗体未能及时处理,很多埋葬地早已无法确定。

蒲运海依然不愿放弃,他继续向各方打探消息,亲自前往多个烈士陵园寻找儿子的名字。

他的寻找没有尽头,时光荏苒,他从一个壮实的中年汉子,变成了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

38年里,他每天都在盼望儿子能“回家”。

但每一年的期望换来的,都是失望。

为何如此艰难?

为什么蒲运海的寻子之路这么艰难呢?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蒲仕平牺牲时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初期。

当时我军后勤准备并不充分,特别是在战斗结束后的善后工作上,存在许多漏洞。

在高强度的战斗中,战士的遗体无法得到及时收殓。

很多牺牲的烈士因为战斗持续而不得不草草埋葬,甚至有的烈士连基本的身份信息都未能及时登记保存。

这种情况下,蒲仕平的遗骨也未能被妥善保留。

战友们当时只是在战场上带回了他的部分残骸,作为最后的纪念。

而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战场上的很多地点被摧毁。

许多烈士的埋骨之地渐渐湮没在时光中,再也无法找到。

而且战争的混乱,也导致了个人信息的管理上出现了疏漏。

当时,部队和政府部门之间的通讯系统并不完善,很多士兵的身份信息在战场上登记得并不准确。

再加上谁也不知道蒲仕平的部队编号和战友联系方式,他的具体情况现在已经无法查找了。

而在后续的善后工作中,这种信息上的匮乏,使得烈士的家属难以通过官方途径找到亲人的确切下落。

对于蒲运海来说,最令人感到无奈的是民政部门在为蒲仕平出具烈士证明书时,竟然将他的名字误写为“卞仕平”。

烈士证明书

这看似一个小小的笔误,却为寻找儿子的路增添了无数的困难。

当蒲运海满怀希望地去查询儿子的名字时,档案系统中并没有“蒲仕平”的信息,反而是一位名为“卞仕平”的烈士。

这一字之差,让蒲运海的查询工作数次陷入停滞。

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知情者不是调离岗位,就是已经去世。

而战场上的混乱和时间的侵蚀,让很多当年的细节变得模糊,回忆里的地点、人物、情节都逐渐消散。

那些曾经最有可能帮助蒲运海找到儿子下落的人,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仅如此,蒲仕平牺牲的地方太过遥远。

对于一位年迈的老人来说,亲自去越南寻觅儿子的墓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当他听到有人说云南埋葬着许多像他儿子这样的烈士时,他的心中总是燃起希望,然而现实的距离却是他无法跨越的障碍。

无法亲自前往,他只能依靠官方部门帮忙打听儿子的下落。

可是,几十年来,这个请求就像石沉大海,迟迟得不到回音。

最令他感到无奈的是,即便有时候得到一些关于云南烈士墓地的线索,问题仍是这些线索模糊不清,甚至带有错误。

无论是名字的误写,还是埋葬地点的变动,这一切都让蒲运海的寻子之路显得如此遥不可及。

柳暗花明

蒲运海原本已经绝望了,但是,在2016年,他意外地接到四川的来电,说他们终于查到了一些线索。

他们告诉他,蒲仕平的遗骸被安葬在云南省屏边县的烈士陵园,距离越南河南约300公里。

这个消息让蒲运海又惊又喜,泪水顿时涌出。

为了见到儿子安息的地方,蒲运海不顾年迈,亲自前往屏边县。

蒲运海

经过相关部门的安排,他踏上了漫长的旅程,从四川的偏远乡村一路辗转到云南屏边。

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蒲运海一步一步走向一块刻有“卞仕平”名字的墓碑。

虽然墓碑上的姓氏不对,但那黑白照片却让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照片上的年轻人眉目间带着英气,眼神里藏着一份坚韧不拔的倔强。

那是他一眼就认出的熟悉轮廓——这就是他的小儿子,蒲仕平。

那一瞬间,蒲运海心头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压抑了几十年的思念和痛苦同时涌上心头。

蒲运海

他微微颤抖着,慢慢地蹲下身,贴近墓碑,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他和儿子的距离。

他那满是皱纹的手轻轻地抚上照片,像是在抚摸着儿子的脸颊,心底却百感交集。

多年来,蒲运海无数次在梦里见到儿子,醒来却总是对着空荡荡的房间独自神伤。

如今,照片就在眼前。

虽然隔着冰冷的墓碑,但他终于能面对儿子的模样,久违地再次“触摸”到他。

他的喉头哽咽,发不出声,眼泪止不住地滑落。

蒲运海

他紧紧闭上双眼,仿佛这样能让时间回到几十年前,把这张年轻的脸庞永远刻在心底。

他心中呼唤着儿子的名字:

“仕平啊,爹来看你了……这么多年,你过得好吗?”

他的声音微弱而沙哑,宛如一阵悲凉的风。

蒲运海此刻瘫软在墓碑前,双膝跪地,似乎失去了全身的力气。

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在这一刻,他的思念和悲痛超过了身体的疲惫。

那只苍老的手一遍遍地轻轻摩挲着照片,仿佛想要感受到儿子生前的温度。

他曾经以为自己的记忆会随着时间而褪色,但如今他才发现,思念反而愈发鲜明,那些关于儿子的回忆从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退。

蒲仕平的老领导轻轻拍着蒲运海的肩膀,低声安慰道:

“蒲老,仕平是个好样的,他没有辜负你的教导。”

“那时候的仕平真是争气。”

蒲运海

老领导语气凝重:

“他在连队时,一直是队里的佼佼者,军事科目从没掉过队,特别是体能和耐力,总是名列前茅。”

1979年3月1日,前出侦察的蒲仕平在返回途中不幸被发现。

为了掩护战友,蒲仕平以一己之力延缓了敌军的逼近。

随着一声声枪响,蒲仕平身中数弹,鲜血染红了军装,他缓缓倒下,静静地闭上了眼睛。

英雄不朽

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屏边县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很快更换了墓碑。

原本刻在墓碑上的“卞仕正”被仔细地打磨掉,取而代之的是“蒲仕平”这三个字——他真实的名字。

那刻字工人每雕凿一笔,蒲运海的心便随着轻轻颤动一次。

这样的一刻,他等了几十年,思念的重量终于化作了石碑上的一个个字迹。

终于,墓碑的更换完工了。

洁白的碑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上面的名字正是蒲运海朝夕思念的儿子——蒲仕平。

随后,当地政府和军队为蒲仕平举行了一场庄严而肃穆的哀悼仪式,纪念这位牺牲在边境的战士。

仪式结束后,人群逐渐散去,陵园中只剩下蒲运海一人。

他久久地站在墓碑前,默默地注视着上面“蒲仕平”三个字,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没有落下。

那是一种说不出的复杂心情,悲伤、欣慰、惆怅交织在一起,他终于能在儿子的名字前站立,倾诉他几十年来的思念与惋惜。

蒲运海

蒲运海在蒲仕平的墓前坐了良久,将那些深埋在心底的话语一一说出。

他讲述着家乡的变化,提到山上的松树,村里的老屋,甚至那条儿时他和仕平一起玩耍的小河。

他的心中,沉甸甸的牵挂仿佛终于找到了归宿。

四周寂静无声,唯有风吹过松柏的沙沙声。

伴着蒲运海沙哑的低语,他觉得,眼前的墓碑仿佛就在倾听,儿子的灵魂就在身旁。

直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蒲运海才缓缓起身,摸了摸墓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蒲运海

转身离去时,他的步伐显得沉重而缓慢,却透着几分释然。

蒲运海花了整整38年,走遍大江南北,打听过无数消息。

带着渺茫的希望和无数次的失落,才终于在86岁这一年,完成了他一生中唯一也是最大的心愿——找到儿子蒲仕平。

蒲仕平也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父亲,他的魂灵在九泉之下或许也能够感受到这份迟来的团聚与安慰。

如今,他不再孤独,他的父亲已经为他而来,带来了家乡的问候、带来了思念的温暖。

今天,我们安居乐业的生活,正是由无数像蒲仕平一样的英雄们用血汗换来的。

他们的贡献是无价的,是国家的脊梁,也是人民的守护者。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被人们缅怀,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那份舍生取义的信念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蒲运海的身影同样令人动容,父爱如山,厚重无声,却长存于心。

三十八年的寻子之路,他像一头执着的老牛,忍受着年复一年的苦涩和失落,从未放弃对儿子的寻找。

蒲运海

他没有高声呼喊,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

唯有心底那份浓烈的父爱支撑着他跨越山河,走遍大江南北,在这条漫漫的寻子路上凝聚成一种动人的力量。

参考资料:

八旬老父苦寻38年 终找到烈士儿子坟墓------中国青年网

0 阅读:1

看百年浮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