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看到那些带无框车门的车,瞬间都会觉得很拉风、很炫酷,处处洋溢着运动的气息,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无框车门的缺点才是实实在在的,是很多车主不愿忍受的。
在我们印象中,无框车门都是那些好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级别超跑豪车才会有的配置,但现如今慢慢发现,市面上很多款20多万的车型都使用无框车门,像BBA、大众CC、特斯拉、小鹏P7、标致508等等都配有无框车门,这难道预示着不久的将来这一设计会用在更多运动型轿车上吗。
虽然无框车门很“拉风”,但是我们在选择车型之前也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关于无框车门的有事与不足,以免“乐极生厌”。
其实无框车门和普通车门的区别就是车门上沿没有实体玻璃边框,主要就是营造视觉差异化,确实很拉风,另一方面也确实缩小了A柱的部分体积,视野盲区会变小一点,除此之外是真的看不出其他优势。
至于有的人说配备无框车门的车在安全性上也得到了提升,说A柱需要加固,一方面用来提高车门密封,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高A柱韧性,这一点目前无从验证,不知其事实到底如何。
有点就是拉风,但是缺点确实实实在在的,比如说:
第一、造价成本高无框车门主要考虑技术难度,比如密封、防水、降噪、传感等技术,当我们拉动门把手时候,传感器把这个指令发送到行车电脑(ECU),由行车电脑将下降玻璃的指令发给升降电机系统,玻璃下降达到设定开门的高度时候,车门即可打开;关上车门后,玻璃需要深入到密封胶条内。
现在的无框车门开关门不像前些年有的车型,需要稍缓两秒,和正常开普通车门一样,基本没有延迟感,但是像小鹏P7无论是从外面还是里面拉门把手,一定要拉到位,才能打开。
正是因为无框车门各种机械技术难度要求高,因此其造价成本也会比普通车门高不少。因为造价问题,同样的无框车门,用料、技术、设计等等区别都很大,就像model3、p7这些车门玻璃都很薄,降噪技术也很一般。
由于无框车门关门后玻璃需要深入大瓶车体胶条内,像在冬季或者北方温度很低的时候,一旦车门被冰冻住,车门就很难打开甚至打不开,这样反而增加了比必要的麻烦,这类情况主要是针对像大众CC、小鹏P7这类下沉式结构,像宝马3GT则采用45度斜角嵌入式,这类相对来说会好很多。
我一个吉林的朋友以前在山东工作时候买的model3,后来回到吉林,有次没做好车门防冻措施,气温太低,早上起来门把手被冻起来,直接没法开门,好不容易门把手弄好了,无框车门又折腾了好一会,一句话,就是麻烦。
无框车门并不适合所有车型,无框车门适用相对小尺寸车身其效果会更好,或者像奥迪A7这种既有“掀背式尾门”又有“溜背式车顶”的设计车身,是非常炫酷的,大部分跑车车身都是溜背式设计风格,加装无框车门体现出运动气息。
溜背式设计”主要是其车顶流线型贯穿至车尾部,融合了两厢和三厢的优势,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二者的劣势,不仅满足了对运动属性的向往,同时还可以满足人们对三厢轿车功能上的需求,很受快超跑一族的喜爱。
除此之外,我们普遍的汽车门框大部分都是大尺寸板正式设计,更多是考虑到家用、商务等适应多种用途,这种车门钥匙换成无框设计,似乎多了几分“违和感”,可能会总觉得怪怪的!
第四、养护成本较高所有机械元器件都是越简单故障率越低,越是复杂中间各种环节都会无形增加故障率,对于无框车门也是如此,时间久之后,密封条老化,其密封防水,隔音方面直接受到影响。
尤其像玻璃滑轨、电机等,一旦出问题,非人为还好还可以售后,要是人为因素导致不能享受免费售后,简单零部件更换成本都在大几千至上万,这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的。
上面说了无框车门最大作用就是“拉风”,看起来很炫、很酷,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实用性,汽车原本就是消耗品,除了超跑这类讲究体验型的,其他真的没有必要使用无框设计,无框带来更多是风险成本。
日常买车,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实用性、性价比、动力如何、操控性、舒适性等这些方面,车门这类属于外观科技方面的因素,仅仅只是一个很小的加分项,并不会影响选购的意志。
或许在未来在运动车型上可能会多起来,但依旧很难出现在其他车型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无框车门它注定不会普及,说实话,无框车门是“中看不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