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面对关东联军的持续进攻,董卓不得不选择暂避锋芒,从洛阳迁都至长安。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一年四月,当董卓第一次进入长安城的时候,董卓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的事情。
他让自己的老上司皇甫嵩,在街道两旁跪迎自己!而且,在入城的那一刻,董卓还特意跑到皇甫嵩面前,拉着皇甫嵩的手问他:“你可以服我了吗?”
要知道,作为汉末三杰之一,皇甫嵩当时地位和声望都极高。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皇甫嵩都是董卓的顶头上司,曾经直接管理董卓。所以董卓这样的做法,就等于是在直接羞辱皇甫嵩。
但结果,面对董卓的强势,皇甫嵩此时却选择了隐忍。他只能回答:“我以前哪知道明公您会有今天呢?”
对于皇甫嵩的这个回答,董卓显然不太满意,于是他又说:“鸿鹄自然有远大的志向,燕雀哪里知道呢?”
此时的皇甫嵩,不得不再次屈服,回答说:“当初您就是鸿鹄,可如今您却已经变成凤凰了!”
皇甫嵩的这个回答,终于让董卓感到了满意。于是他很高兴的说:“你要是早服我,今天你就不用拜我了!”
以上这段剧情,出自《后汉书》和《三国志》当中。在这两本正史当中,董卓和皇甫嵩说的话略有不同,但大致情况却完全一致。两本正史都说,董卓在入京的时候,强迫皇甫嵩下跪,以此来羞辱皇甫嵩。
那么,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上司,董卓为什么要如此羞辱他?作为汉末三杰之一,皇甫嵩为啥要对董卓低头?面对董卓的羞辱,皇甫嵩为什么要忍让?他为啥不加入关东联军,直接起兵反董呢?
实际上,如果我们看过皇甫嵩的人生之后,我们就会发现:皇甫嵩的一生当中,其实曾经有三次机会,可以力挽狂澜,轻易改变东汉末年的历史趋势。
但遗憾的是,这三次机会,他一次也没能抓住。
而这个故事,最初其实我们要从皇甫嵩的家世说起。
皇甫嵩他们家,属于典型的将种世家!他太爷爷当年做过度辽将军,爷爷做过扶风都尉。到了他爹那一代,那就更不得了了。他爹曾经担任过雁门郡太守,直接负责防备北方的鲜卑。而他的叔叔皇甫规,则是凉州三明之一,官至护羌校尉!
在皇甫嵩家里的这些长辈当中,最能打的一个,就是他的叔叔皇甫规。对于凉州三明到底有多猛?具体做过什么?我们可以参见汉桓帝时期,东汉打西羌的战事。在那场战争当中,皇甫规曾经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了汉末历史的走向。
出生在这样一个将种世家,再加上他家的长辈,又从来都不做坏事,在东汉官场上声望极好!所以,皇甫嵩长大之后,仕途自然也是一帆风顺。
在家里的安排之下,皇甫嵩年纪轻轻,就通过了察举制考核。此后历任郎中、霸陵县令和临汾县令。等到皇甫嵩年龄稍大一些之后,他更是被汉灵帝看中,直接将其升任为侍郎,后来又升任了北地郡的太守。
不得不说,出身于一个有背景的家庭,确实更加轻松。皇甫嵩这一路上,走的顺风顺水,几乎没遇到任何波折,就已经升迁到了太守这个级别。他的起点,往往是很多人的终点。而他轻易能达到的太守高位,则是很多人做梦都不敢想的高度。
但这样过于顺利的仕途,对于皇甫嵩来说,其实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至少,联系到后来的那些事情,我们可以确定:皇甫嵩这个人,严重缺乏官场斗争经验!皇甫嵩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认识严重不足!
这一点,后来不但直接决定了他的命运,也决定了整个东汉王朝的命运。
皇甫嵩的履历,前期没有任何值得多说的地方。而真正让他声名鹊起,彻底脱颖而出的事情,就是那场黄巾起义!
公元184年,一场黄巾起义,忽然席卷了大半个东汉。
在这个危急时刻,汉灵帝不得不紧急调遣军队,准备镇压叛乱。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汉灵帝却遇到了一个特别棘手的难题!
这个难题就是:汉灵帝此时无人可用!
如果是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我们会觉得这个难题,根本就不是一个难题。毕竟,在东汉末年的混战当中,堪称群星璀璨,那帮大家都很熟悉的名字,一个比一个能打!随便挑几个出来,放到其他时代,都是能横扫天下的猛人。
既然这样,汉灵帝随便提拔几个猛人上来,好像都能轻易解决问题,怎么说是无人可用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后来那些特别出名的猛人,他们在黄巾起义这个时间点,地位都不高!他们打仗的天赋,虽然很高,但在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没什么作战经验。而且,就算他们会打仗,也远远没做到东汉高层,根本就到不了汉灵帝面前!
后来比较著名的汉末枭雄当中,极少数能进入汉灵帝视线的人,可能就是曹操、袁绍和袁术。但他们能走到汉灵帝面前,不是因为他们能打,而是因为他们家长辈比较厉害,可以在皇帝面前,举荐自己家的孩子。
所以,对于当时的汉灵帝来说,汉灵帝在选择将军的时候,还是会延续以往的惯性思维。
而在以往东汉的历史上,东汉皇帝喜欢重用的武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功臣之后,也就是那几个东汉开国武将的后人,比如说耿家、邓家之类的将种世家。第二类就是外戚,比如说当年勒石燕然的窦宪。
在以往的东汉历史上,东汉军区级以上将领,基本上都是这两种人。
但到了东汉后期,这两种人,都不太好用了。
前者那些功臣之后,喜欢养寇自重。尤其是在对付西羌的时候,他们特别喜欢玩这一套,然后就消耗了东汉大量的财政收入,差点拖垮整个国家。所以到了汉桓帝时期,汉桓帝为了解决西羌问题,开始将他们逐渐摒弃,转而提拔那些出身凉州的将领。
至于后者,那就更别提了。东汉向来有外戚掌权的先例,所以到了汉灵帝这里,汉灵帝也不愿意再让外戚过多掌权,尤其是掌握军权。而且当时的外戚何家,在汉灵帝的扶持下,已经有些过于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汉灵帝自然不愿意给他们更多的兵权。
因为这个原因,到了东汉中后期,汉桓帝和汉灵帝,都特别喜欢启用一种新的力量。
这种力量,我们可以称之为凉州武将,也可以称作是士族武将。这些凉州武将,未必是家乡在凉州。但他们本人,或者他们家的长辈,大多参与过平定西羌的战争。
所以,这些武将,是靠军功实打实升上来的,而不是靠关系。同样,因为不是靠关系,他们既不属于外戚,也不属于宦官,更不属于士族。他们相对独立,而且比较能打。
如此一来,在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汉灵帝忽然发现,外戚和功臣之后,他都不能用。因为一旦用了,很容易会导致这帮人权力过大,威胁皇权。这样一来,汉灵帝就必须要提拔一批自己的武将!
而按照之前的思路,最终,汉灵帝就选中了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
这几个将军,既不是出身外戚,也不是功臣之后,他们甚至和宦官那边也没什么关系。这样的将领,明显更容易操控。
就比如说皇甫嵩本人,他叔叔皇甫归,当年是妥妥的凉州武将的代表,本人又是将种世家出身。这样的出身,简直符合所有提拔要求!
而接下来的历史证明,汉灵帝虽然是个昏君,但他用人确实有一套。他重用的这几个将领,确实都有大才!尤其是汉末三杰这个组合,任何一个单拎出来,其实都有扭转国运的能力!
在被汉灵帝启用之后,卢植带着一部分中央精锐,赶赴冀州战场。至于皇甫嵩和朱儁,则是带着另一部分精锐,赶赴颍川战场。这两个地方,基本上就是当时黄巾军主力所在的区域。
而在颍川这边,因为当时颍川、南阳一带,人口数量比较多。所以这里的黄巾军实力,也是最强的。最关键的是,这里有一个关键人物,名叫波才。
史书上对于波才的记载极少,我们只知道,他是起义军这边的一个将领。但从种种记载来看,波才应该是黄巾军内部,最能打的一个将领!哪怕是张角,都远不如他能打!
一个能打的将领,配上优势兵力,这就很棘手了。所以,当朱儁率先带兵抵达之后,很快就被波才几百了。而等到皇甫嵩过来之后,面对黄巾军的优势兵力,皇甫嵩暂时也没什么好办法。所以他只能和朱儁暂时合兵一处,退守河南长社一带。
皇甫嵩和朱儁的麾下,各自只有两万军队。再加上朱儁刚刚被打败,他俩手里此时的军队,加起来可能还不到四万人。反观起义军那边,人数则是多出了好几倍。
不过,在遭遇了短暂的挫折之后,皇甫嵩却还是很快想到了破敌之计。在他安排之下,很快,汉军这边玩了一手火烧联营。
在一个刮大风的夜晚,皇甫嵩令人悄悄出城,在起义军的营帐外点起大火。起义军这边,因为缺乏军用物资,用的很多军帐都特别易染。在大风的加持下,这把火很快就烧了起来。
再之后,趁着起义军灭火的时候,皇甫嵩迅速带队,出城进攻。因为起义军这边,严重缺乏战斗经验。在面对敌人和火灾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先管哪一个,很快就被冲散了队形。
于是就这样,起义军开始溃败了。
而皇甫嵩这边,也没错过这个机会。借着这把大火,开始一路追杀溃散的起义军。恰好在这个时候,东汉京城那边,派来的援军也到了,领头的就是曹操。有了援军的帮助之后,皇甫嵩追杀的就更快了。
就这样,短短不到三个月之后,原本声势最为浩大的颍川黄巾军,就被皇甫嵩轻易平定了。
但这还没完。
当颍川战场这边,已经尘埃落定之后,冀州战场那边,却反倒开始出了幺蛾子。简单来说,之前卢植北上之后,前期打得特别好,很快就困死了黄巾军的主力。但结果,后来卢植被一个宦官索贿,而卢植坚决不给。这导致那个宦官回去之后,直接告了卢植一状。
再之后,卢植就被拿下了。而接替他继续打仗的,就是后来搞乱东汉的董卓。
但和卢植相比,董卓的战斗力,显然差了太多。所以接下来,原本卢植营造的大好局势,很快就被董卓带到崩溃。冀州战场的黄巾军,也开始逐渐有了向外扩张的趋势。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已经结束了颍川战事的皇甫嵩,迅速带兵北上。此后,广宗之战当中,皇甫嵩直接在战场上,干掉了三万黄巾军主力。同时,还有五万人,被皇甫嵩逼到了河里,最后淹死在水里。
再之后,皇甫嵩又一路杀向曲阳。在曲阳之战当中,皇甫嵩同样轻易破城,并且俘虏了十多万的黄巾军!而在这一战之后,皇甫嵩又将这十多万人,全部处死,筑成了一座巨大的‘京观’。
就这样,连续两场大战之后,原本糜烂的冀州战局,被皇甫嵩迅速解决了。同时,皇甫嵩的凶名,也彻底传遍天下!
要知道,当年项羽在新安坑杀秦军降卒,杀人的数字就在二十万左右。而皇甫嵩这两场大战加起来,广宗之战干掉了八万多人,曲阳之战屠杀了十多万人。这个战绩,哪怕和项羽当年坑杀降卒相比,其实也不遑多让。
只不过,对于这个战绩,后世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因为在接下来的三国时代,有名的战争实在太多。所以,皇甫嵩的这个战绩,就很容易被大家忽略。
当然,在当时那个时间点,皇甫嵩的这个战绩,还是很夸张的。因为这就等于,他一个人解决了大半的黄巾军!所以这一战之后,皇甫嵩的凶名,一下子就人尽皆知。
同时,靠着这个战绩,他也迅速得到了汉灵帝的认可。于是接下来,汉灵帝直接下令,升任皇甫嵩为冀州牧,全权主管冀州的一切事务!
这是皇甫嵩第一次有机会,决定历史的走向。
联系到后来的那些历史,我们知道,在皇甫嵩镇压黄巾军之后,没过几年,天下就彻底大乱了。而在天下大乱之前,皇甫嵩已经凭借着军功,做到了冀州牧的位置,成了最强的地方实权大佬。
此时的皇甫嵩,如果对政治的嗅觉比较敏感,他就应该意识到,未来可能会天下大乱。比如说在同一时期,政治嗅觉良好的刘焉,就提出了‘废史立牧’,然后自己跑到帝国边陲,去做一个封疆大吏。
而如果皇甫嵩意识到这一点,接下来,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养寇自重’。他可以让冀州的黄巾军,偶尔闹一下事,让冀州稍微不太平一些。这样一来,他就可以长时间留在冀州,建立起一个自己的独立区域。
再之后,等到天下大乱的时候,以皇甫嵩的战斗力,再加上一州之地作为根基。接下来的历史上,估计也就没有什么三国时代,说不定连东汉末年的混战都没了。
顺便说一句,这个情况,其实并不是后世在瞎猜。在当时那个时间点,其实就已经有人提出这个想法了。在皇甫嵩主政冀州之后,曾经有一个叫阎忠的人,放着县令不做,辞官之后过来给皇甫嵩当随从。而这个阎忠,当时就以当年‘蒯通劝韩信三分天下’的故事,来劝谏皇甫嵩,并且给皇甫嵩提出了一整套计划。
但可惜的是,皇甫嵩当时完全没想过这一点。
所以后来,阎忠见到皇甫嵩实在扶不起来之后,就只能远赴凉州,最后死在凉州的叛乱当中。
另外,这个阎忠,虽然没啥名气,但他的水平其实真的不低,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物。因为他做官的时候,曾经独具慧眼,发现了一个大家都不看好的人。这个人,名叫贾诩!
至于贾诩的水平有多高,大家后来都知道了。
总之,因为皇甫嵩完全没有政治眼光,他很快就错过了割据冀州的这个机会。在冀州主政一年之后,皇甫嵩就直接被汉灵帝调走,就此失去了割据冀州的机会。
但接下来,命运很快给了他第二个机会。
就在皇甫嵩主政冀州期间,西北的凉州,忽然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这场凉州羌乱,也算是东汉末年的主线剧情,很快就席卷了整个凉州。
而在凉州出现叛乱之后,关中地区就很危险了。于是接下来,汉灵帝就再次下旨,让皇甫嵩带兵去关中,对付凉州的叛军。同时,皇甫嵩又被升任为‘车骑将军’。在东汉的军事系统内,这已经是第二第三的位置了。当时皇甫嵩在军中的位置,也就仅次于大将军何进而已。
此时的皇甫嵩,作为东汉军方的二号人物,手中掌握了两万多精锐,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这些好牌,其实足够他接下来割据关中,称霸一方了。
但结果,这一把好牌,后来又被皇甫嵩打得稀烂。
简单来说,在去关中的路上,皇甫嵩得罪了十常侍。他曾经弹劾十常侍的首领赵忠,说赵忠的住宅规格超标。然后另一个十常侍张让,向他索贿,他也一分钱都不给。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汉灵帝曾经说过: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得罪了这么两个实权宦官,皇甫嵩接下来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很快,这俩人就开始在汉灵帝耳边,说皇甫嵩的坏话。
于是再之后,皇甫嵩就被不断贬官,之前的封地、爵位,以及车骑将军的位置,也全都没了。
当然,因为凉州羌乱的缘故,皇甫嵩此时还没失去最重要的军队。但这张牌,接下来他也没打好。
到了关中之后,皇甫嵩很快就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开始积极抵御凉州叛军。而与此同时,汉灵帝为了更好的保护关中,又从边境调了一个人过来。
这个人,就是董卓。
当时的董卓,就被汉灵帝调到了皇甫嵩麾下,直接归皇甫嵩管理。
而在接下来的作战过程当中,皇甫嵩和董卓之间,多次出现意见分歧。而事后的结果证明,往往都是皇甫嵩是对的,董卓是错的。
这就让董卓非常气不过,同时也为后来董卓进入长安时,羞辱皇甫嵩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当然,就算有分歧,作为主帅,皇甫嵩还是有足够的决策权。此时的皇甫嵩,手下有两万精锐。再加上董卓带来的两万军队,手下一共有四万军队。
靠着这四万军队,皇甫嵩和叛军这边的主力,在陈仓打了一场‘陈仓攻防战’。
在这场战争当中,叛军的主帅王国,带着优势兵力,围困住了陈仓。而皇甫嵩则是带着军队,死守陈仓。在经过八十多天的围城之后,皇甫嵩终于等到机会,等到叛军的补给消耗一空。而接下来,在叛军撤退的时候,皇甫嵩再率军迅速追了上去,一举歼灭了王国麾下的主力。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凉州叛军的主力,被消灭了大半。同时,凉州这边,马腾和韩遂开始迅速崛起,继而开始分庭抗礼多年。
打垮了王国之后,皇甫嵩本想带着军队,继续往前推,一口气收复整个凉州。但就在这个时候,汉灵帝忽然驾崩了!
汉灵帝驾崩之后,一切都变了。在汉灵帝病重之前,董卓已经带兵北上,去了并州,之后又在并州不断观望。同时,京城那边,何家和宦官开始互杀,最后导致东汉高层彻底崩盘。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皇甫嵩在干嘛呢?
答案是,他什么都没做。
在汉灵帝驾崩之后,手握三万精锐的皇甫嵩,直接退回了长安周围,开始原地驻防。他既没有去政治站队,也没有继续向凉州方向推进!
顺便说一句,这期间的皇甫嵩,还错过了人生最大的一个机会。汉灵帝驾崩之前,曾经下令,让董卓把所有军队,都交给皇甫嵩指挥。但结果,董卓抗旨不遵,自己带着军队去了并州。
而面对董卓这种抗旨行径,皇甫嵩竟然完全没管,任由董卓离开了!
而且,在董卓离开的时候,皇甫嵩的儿子,曾经力劝皇甫嵩,让皇甫嵩直接杀了董卓。但皇甫嵩却认为,自己作为大臣,不能擅杀副将,这样是违背法律的。所以最后,他就眼睁睁看着董卓带兵北上了。
但凡皇甫嵩稍微心狠手辣一点,后面都没有什么董卓之乱了。
而接下来,等到董卓进了洛阳城,关东联军开始起兵反董的时候。身处关中的皇甫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当时担任京兆尹的盖勋,曾经明确表示,愿意和皇甫嵩联手,控制整个关中。然后,两人一起发兵,从关中地区进攻董卓。
如果当时皇甫嵩真的听了盖勋的建议,真的从关中出兵,估计董卓连一个回合都过不去,直接就会被推平了。再之后,皇甫嵩完全可以扮演董卓的角色,手握皇帝,号令天下。
亦或者皇甫嵩选一个折中的方案,他可以不出兵进攻董卓,但靠着手里的三万精锐,直接割据关中。有了关中作为基本盘之后,接下来,皇甫嵩就算想逐鹿天下,也有很大可能会取胜。
但结果,在上策和中策之间,皇甫嵩选了一个下下策!
他选择相信董卓,接受了董卓的征召,去京城做了一个‘城门校尉’。
这就很离谱。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我们实在很难想象,一个手握重兵,辖制整个关中的地方大员。他会在天下大乱之前,因为自己下属的一封信,就直接放弃所有权力,去京城给人家看大门!而且,这个下属之前和他还有很多矛盾!
我们实在想不明白,皇甫嵩当时到底是咋想的?
对此,我们只能说,这是皇甫嵩过于迂腐。他对于政治斗争,完全没有意识。
而接下来,到了洛阳之后,董卓很快就翻了脸,直接把皇甫嵩抓了起来。最后,还是很多昔日的朋友求情,让董卓实在抹不开面子,这才放了皇甫嵩一马。
当然,在这之后,兵权肯定是没有了。此后的皇甫嵩,就被董卓随意给了一个‘御史中丞’的职位。后来,因为董卓一声令下,整个东汉朝廷,从洛阳搬家去了长安。而皇甫嵩,也就跟着一起去了长安。
而再之后,等到董卓进入长安的时候,就有了皇甫嵩跪迎董卓的那一幕。
这一幕,真的很讽刺。
但凡皇甫嵩稍微有点政治头脑,董卓早就被挫骨扬灰了。
总之,因为没有政治眼光,放弃兵权离开了关中,皇甫嵩失去了自己的第二个机会。不过接下来,命运还是站在皇甫嵩这边,很快给了他第三个机会。
就在大家迁往长安之后不久,历史上就发生了著名的‘吕布刺杀董卓事件’。而董卓被杀之后,皇甫嵩就奉命带着军队,杀向董卓建造的‘郿坞’,彻底将董家斩尽杀绝。
此时的皇甫嵩,手里难得再次有了一些兵权。再加上他的威望,以及他之前在关中的影响力,他完全可以迅速整合整个关中。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董卓刚刚被刺杀之后,董卓留下来的很多部下,其实是特别认可皇甫嵩的。因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之前本就是皇甫嵩的下属!
也就是说,只要皇甫嵩愿意,完全有机会接管整个西凉兵团,接手董卓留下的大部分军队。再之后的剧本,他完全可以学后来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但结果,因为当时王允不同意,皇甫嵩最后啥也没做。
他竟然真的完全放弃了这个机会。
更离谱的是,后来王允准备杀掉所有西凉军,导致李傕和郭汜,带兵杀入长安。而李傕、郭汜入京之后,最初其实并没想自己做老大,而是想推举皇甫嵩做老大。在他们的帮助下,当时皇甫嵩甚至都已经直接被推上了太尉的位置,完全可以合法掌握军队。
但结果,此时的皇甫嵩,依然没有这个念头。在当上太尉之后,他完全没有收拢军队的念头,甚至还想把位置让给其他大臣。
见到皇甫嵩如此不靠谱,下面的那些西凉军将领,也没耐心了。此后不久,因为天上掉下来一颗流星,大家就借着这个由头,让汉献帝免除了皇甫嵩太尉的职务。
就这样,皇甫嵩彻底失去了所有的机会。
在被免职之后,皇甫嵩又活了两年,最后在公元195年去世。而在他去世的时候,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人,已经打成了一锅粥。一个前所未有的乱世,已经彻底开始了。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死,皇甫嵩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一直到死,他都依然还是坚持着,和平时期的那套‘为官之道’。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迂腐了。
纵观皇甫嵩的一生,他其实有好几次机会,可以直接扭转历史的走向。但结果,因为他坚信的那些繁文缛节,这些机会,最后他全都放弃了。
但凡皇甫嵩稍微心狠一点,董卓都不可能活着离开关中。但凡他稍微有点政治眼光,关中早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但可惜的是,一直到死,皇甫嵩都没意识到这一点。
这样的皇甫嵩,或许,我们可以说他的一个严重的‘偏科生’。
在打仗方面,皇甫嵩的技能树,几乎快要点满了!但是在政治方面,他真的是一窍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