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这三城打头阵,ESG“中国时代”已然到来

环球零谈谈 2024-04-01 05:19:12

图片来源:Pixabay

摘要:

在一个月内,上海、北京、苏州三地接连出台了与ESG相关的区域政策,正式带头建设中国语境下的ESG体系。不管是巧合还是默契,“ESG”已然在中国生根发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撰文 | Yinyin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011篇原创

从今年年初开始,和ESG相关的重磅消息,似乎就没断过。从资本市场的监管机构,到地方政府,再到央企国资的管理部门,都开始对企业的ESG建设全面布局。

今年的2月8日,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沪深两大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北交所发布了《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

三大交易所同时出台新规,要求上市公司依规披露ESG报告,披露范围包括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文件明确要求,企业最晚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

央企ESG建设也有大动静。《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悉,国务院国资委即将发布《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推进中央企业ESG建设。

图说:政策发布时间表 来源:政府公开信息,《环球零碳》作图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政治中心北京、经济中心上海、以及工业强市苏州这三城,在一个月内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促进ESG发展的政策。

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发布ESG区域行动方案的。3月1日,上海市商务委印发了《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3月15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月19日,苏州工业园区举行了ESG产业发展大会,会上发布了《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份文件。

这三套方案,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相同的是,这三份文件都强调了提升ESG信息披露和ESG评级;都将ESG理念置入“双碳”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框架之中,融入了“中国特色”和地区特色;都是从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出发来构建ESG生态。

而不同则体现在了政策的因地制宜。北京提出“提高公共ESG数据搜寻便利性”、“设立北京市ESG学会、协会”、持续办好“中国ESG大会”;上海强调“发挥外资企业ESG实践协同效应”;而苏州直接给符合条件的企业发钱。

“ESG”这个名词虽然是“舶来”的,但其内核却与中国双碳目标、高质量发展高度重合。有位业内人士曾表示,ESG本身不是生产要素,而是优化生产要素的催化剂。笔者也深以为然。

如何发挥ESG的价值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甚至抢占ESG高地、获得话语权,是直接有益于实体经济的。

由北京、上海、苏州这三市打头,“ESG”正式落地中国语境。

01

北京:打造全国高地

关于ESG建设的总体目标,北京给出的定位是“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在具体披露要求上,北京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7年,在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率力争达到70%左右,ESG鉴证和评级水平进一步提升。

到2035年,北京ESG体系高质量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信息披露充分高效,ESG生态体系完备,评级体系高水平特色化凸显,ESG实践丰富多彩,监管体系运转有效,成为ESG发展全国高地和国际代表性城市。

北京立足“首都功能”的定位,看重“标准体系建设”和“信息披露鉴证制度”。

文件中明确,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企业,在国际性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经营主体规模和行业特点,制定通用ESG信息披露标准。

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学会等机构制定ESG鉴证准则、执业准则,逐步提高审计机构、咨询机构等ESG信息鉴证能力,提高ESG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有效防止企业在ESG报告中信息不实的风险。

在生态体系建设方面,有几条是其他地方没有提到的,比如“提高公共ESG数据搜寻便利性”。文件提出,要“依法合规推动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行业管理部门政务数据有序开放,提高公共ESG数据搜寻便利性。”

数据是ESG工作能够进行的基石,但数据的搜集往往是很难的,尤其当涉及一些政务数据、国企数据,会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依法合规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文件还提到了持续办好“中国ESG大会”。打造ESG国际国内交流高端平台,发布ESG投资指南、ESG年度发展报告、ESG理论研究成果等,推动中国特色ESG的国际传播。

ESG行业的从业者普遍会有一个感知,就是“外企”比“国企”和“民企”更会宣传,也更知道该怎么宣传。而ESG披露的逐渐规范,就是为了让企业能够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提高自身的信息透明度。

北京提升ESG体系建设,既有助于我们自身站上话语权高地,也是一个良好的传播窗口。

此外,ESG框架本就具有“开放”的属性,因此,北京也强调了要“推动建立体现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国际可比的ESG评级体系”。融入了如“反食品浪费、生物多样性保护、乡村振兴、安全生产”等特色议题。

02

上海:聚焦涉外企业

如果说北京的最新政策更多是围绕ESG的落地和标准建设,那么上海日前发布的文件就主要围绕涉外企业。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在文件中,上海商委会提到,要“积极推动本市涉外企业加快提升ESG能力和水平,打造符合国际通行标准兼具中国特色的企业ESG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涉外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方案设定的目标是在2026年“力争具有涉外业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实现全覆盖,民营上市企业ESG信息披露率明显提高”。

对于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来说,提升涉外企业ESG水平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分工合作。

而参与分工合作,就要面对国际客户或链主对于ESG的高要求。

随着监管技术的高速发展,链主对供应链、价值链的监控工具也越来越高效。

《环球零碳》在往期的文章中介绍过,海外有一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公司专门开发了“爬虫”(Python)程序,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和目标公司相关的任何可持续负面信息,并发送风险警报。

提高涉外企业的ESG管理能力,本质上能够帮助企业规避掉很多在海外运营的合规风险。

有业内人士向《环球零碳》介绍,现在公司在海外的业务,经常会遇到当地客户要求提供各种资料来证明公司和项目可持续性的挑战。但如果告诉客户,我们拿了Ecovadis评级的金牌,对方甚至会直接跳过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因为全球认可的ESG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结果,已经足够有说服力。

根据上海口岸监管和商务主管部门的统计,2021年到2023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人民币,而在2023年上海口岸10.66万亿元进出口中,约四成来自上海市企业。

但目前,中国企业的出口业务正不断承受来自海外国家所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压力。

正如上海市长龚正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中所说,着力提升本市涉外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能力,为的是帮助重点外贸企业走出去。

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提升涉外企业的ESG水平,是上海吸引外商投资和优化贸易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上海全力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必然选择。

03

苏州:增添园区动能

苏州作为“最强地级市”,自身工业实力能够在全国排前三,紧随深圳、上海之后。

而苏州的ESG区域性政策,也是由苏州工业园区起头的。

苏州工业园区发展ESG产业的首要目的和北京、上海也都略有不同。

苏州工业园区是为了“筑巢引凤”,打响园区ESG发展品牌,打造更好的园区生态,增添园区发展新动能。

《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确定了ESG三大重点领域,即绿色服务、企业社会责任服务、数智化管理服务,同时明确到2025年,全区ESG产业规模超650亿,较2022年增长超50%。

到2030年,集聚一大批引领前沿的ESG服务机构、世界一流的ESG应用人才,成功探索一批ESG应用实践的先进经验,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成为全国ESG发展的标杆地区。

来源: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在发布的15条《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中,苏州工业园区对于2024年1月1日起在苏州工业园区新设立,且符合条件的ESG项目,经与招商部门签订产业发展协议,给予每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落户奖励。

此外,苏州工业园区鼓励ESG信息披露,对于积极践行ESG理念,规范披露ESG报告的企业,给予最高5万元奖励。对于在国内外主流ESG评级中获得A级及以上或同等水平级别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

苏州工业园区的目的是将通过一系列“政策套餐”,为该区ESG产业培育、集聚发展提供强大引擎。

其实苏州工业园区的ESG产业已经初具规模。截至目前,园区集聚ESG产业规上企业数超200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超450亿元,占规上服务业比重超30%。

ESG相关政策如若良好运行,必能打造出更好的示范效应。

04

写在最后

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来自中国500强企业的ESG主管分享到,现行科技水平和能源需求之间存在变量Delta(△),而这也是现阶段任何可持续方针存在的意义。

可能会有人说,现在的新能源技术都“太小儿科”,我们需要地是真正划时代的能源技术。

可是划时代的技术到来之前,我们总需要时间来等待。在这段时间里,大部分人能做的,就是维持——让我们现有的所有资源,都能维持地更久一些。

所以,不管ESG是作为“缓兵之计”也好,是为了满足各方需求也罢,“ESG”已然在中国生根发芽,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动能。

-------

参考资料:

[1]https://www.beijing.gov.cn/ywdt/gzdt/202403/t20240318_3591600.html

[2]https://www.beijing.gov.cn/hudong/gfxwjzj/zjxx/202403/t20240315_3591141.html

[3]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08056

[4]https://sww.sh.gov.cn/zwgkgfqtzcwj/20240301/d4259e64a62042689879fb3901c86bef.html

[5]https://www.suzhou.gov.cn/szsrmzf/yshj/202403/7459a7654b4c4d31ba6a03780a824b84.shtml

[6]https://www.sipac.gov.cn/szgyyq/mtjj/202403/c1c5bf7aca4d4c0ba237a234b13ba99b.shtml

[7]https://www.sipac.gov.cn/szgyyq/20230702/202403/d2222c7a91b74e66b2062f3c264b3228.shtml

[8]http://www.cnenergynews.cn/hangye/2024/03/26/detail_news_20240326151912.html

[9]https://www.36kr.com/p/2642187528764546

[10]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829076

[11]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092352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0

环球零谈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