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欧盟委员会于上月(10月)29日正式宣布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并作出了一系列裁决。
我细看了通调查内容,发现该调查的核心焦点在于,欧盟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价值链从「不公平补贴」中受益,从而对欧盟内部的电动汽车生产商构成了「经济损害威胁」 。基于这一认定,欧盟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实施为期五年的反补贴税措施。
具体来看,欧盟委员会对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征收了17%、18.8%和35.3%的反补贴税。这一决策显然将对这三家企业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上汽集团所面临的税率最高,达到35.3%,这意味着其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的售价将不得不大幅提升,进而可能影响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除上述三家企业外,欧盟还对其他中国车企采取了不同的税率策略。对于那些未接受抽样调查但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欧盟将征收20.7%的反补贴税。而对于那些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则面临更为严厉的35.3%的税率。这一区别对待的策略,或许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中国车企积极配合欧盟的调查,以争取更优惠的税率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特斯拉作为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品牌,也被欧盟征收了7.8%的关税。尽管这一税率相较于其他中国车企而言较低,但仍然对其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特斯拉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其在欧盟市场的表现一直备受关注。此次关税的征收,无疑将对其在欧盟市场的扩张计划产生一定的影响。
回顾今年7月4日,欧盟曾临时对华汽车加征关税。与此次反补贴税相比,两者在税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这一事实说明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欧盟保护自身高价值产业链的决心依然坚定。尽管车企普遍反对加征关税,担心这将导致他们失去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但欧盟在权衡利弊后,仍然选择了优先保护欧洲本土的产业链和附带的就业、税收等利益。这一决策反映了欧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维护自身产业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坚定立场。
其次,欧盟此举仍然是一种策略性的举措。通过征收反补贴税,欧盟希望中国车企能够加大对电车和电池产业链的投资,并考虑在欧盟本土进行生产。欧盟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中国车企的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从而加强欧洲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然而,关税只是问题的一部分。实际上,欧盟还需要关注隐形的非关税壁垒。在这方面,日本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日本名义上几乎没有汽车关税,但无论是中国车还是欧美的汽车,都很难在日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问题。因此,对于欧盟来说,仅仅关注关税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应对各种非关税壁垒的挑战。
最后,高关税并不能挽救欧洲的汽车工业。特别是在当前去工业化下行周期的背景下,欧洲的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尽管欧盟希望通过征收高关税来保护本土产业,但这种做法很可能会适得其反。高关税将增加本土车企的生产成本,降低其市场竞争力。同时,欧洲封闭自己的市场将阻碍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技术创新,从而加速本土产业链的瓦解。
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潜力。许多欧洲车企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并加速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例如,大众汽车就已经开始在中国设立工厂,并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这种趋势不仅符合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也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我可此下一个结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做法,反映了其保护本土产业的决心和策略性考虑,但长期来看(可能不多于五年),这种做法并不能挽救欧洲的汽车工业。相反,它可能会加速欧洲车企的投资转移和市场封闭,从而进一步削弱欧洲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在此说一个有趣调查:
上个月,全德汽车俱乐部调查1079名成年司机,调查显示,在电动汽车领域,高达80%的受访者计划购买中国制造的产品。此外,即使高端车驾驶者也不排斥购置中国汽车,占比达到60%。其中83%的受访者表示,购买中国品牌汽车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优惠,其次是技术创新(55%)以及设计具有吸引力(37%)。
当然也有反对的,反对意见主要包括对中国汽车的一般性保留(54%)、维修和经销网络覆盖面太窄(40%)、质量欠佳(39%)和数据保护(26%)。全德汽车俱乐部还补充道:「由于维修和经销网络覆盖面依然较窄,因而特别是对于新的、较小的品牌而言,未来的备件供应也仍存在不确定性。」
这个调查结果是大吓我一跳的。这是对德国人调查,德国人对德国车的自豪程度毋庸置疑,德国车质量好,品质高的品牌效应一直是德国制造的门面和集中体现,但现在德国人对中国汽车的看法却大为改善。
事实上,中美贸易战的这6年打下来,影响就是美国为中国制造持续的打了一场马拉松式的广告,从华为到比亚迪,从光伏风电到电动车,都是如此,就像两个头部品牌的激烈竞争反而导致后面的牌子销量下降一样,全世界的人的对中国制造的心理印象已经实现了大扭转,把本来需要10~20年才能实现扭转的东西。
因此,欧盟其实是在找死和等死间选择,它如何与世界最大工业国-中国交往、合作,并探索共赢之道?这是非常考验欧盟智慧和判㫁力的,但留给欧盟诸国时间不多了。
文: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