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美国民主党全方位惨败,很多香港媒体及时评人都「大跌眼镜」。为何普遍港人会错估今次的结果呢?
本港媒体所报道的美国新闻,大都节录自美国媒体。大部分港媒在当地没有分支机构,即使它们与当地有些联系,亦很难真正了解不同州份的具体情况。此外,美国媒体在报道结构上都会作出正反两面的报道,至少看起来很客观,多个民调机构亦是当地权威,大家只能倾向相信相关报道及数据了。
但美国总统大选牵涉庞大的利益,美媒体及民调机构身陷其中,难免会有所偏颇。当然,我们在接收相关讯息时亦会查看不同的报道。对于这几个月以来不断唱好美国民主党选情之消息,我们肯定会「打折」。可是,由于美媒及美国民调机构实在偏颇得太离谱,最终导致不少人都错估了形势。
此外,只要我们以相对客观的角度分析,都会清楚知道特朗普所得到的支持度,早已远远超过美国民主党。
如果贺锦丽的赢面较大,背后「金主」早就要她参选了,何须等到拜登在「电视决斗」败下阵来才叫她顶上?如果美国民主党赢面较大,特朗普又怎会一连遭到两次暗杀?就算我们把暗杀说成是「外国势力」入侵美国,为何「外国势力」要阻止特朗普参选呢?最低限度我们可以肯定,很多人都知道贺锦丽绝对不是「稳胜」,甚至乎认为美国民主党失败之机率很高,才会出此下策。
贺锦丽及其背后支持者当然会了解眼前的劣势,所以曾出尽力地造势。首先,贺锦丽走出来站台的一刻,政治捐款急增,美国民主党内部忽然团结起来。
对美国民主党及其背后金主来说,让「电视决斗」中败下阵的拜登继续选,或「阵前易帅」要贺锦丽放手一博,两害取其轻,最终选择了后者。另外,对美国民主党员来说,7月份才「临危受命」顶上,赢面未免太少,所以根本没有人愿意走上台,最终便如此礼让地支持贺锦丽起来。
美国总统大选的「电视决斗」非常重要。拜登在首场竞论稍有失手便只能立刻退选。贺锦丽参选后,曾「神隐」一段时间,据说是秘密练兵,把很多动听的台词死记硬背起来,在第2场「电视决斗」表现得「四平八稳」,一改其「大笑姑婆」的形象。美国民主党更乘势不断发动文宣,在庆祝贺锦丽大胜之余,疯狂地抹黑特朗普起来。
由于贺锦丽的表现让选民眼前一亮,再加上美国民主党的文宣,大家都说她赢了电视辩论。可是,选民心知肚明,她只是在「呆使死招数」,根本在电视辩论中的表现远不及特朗普。稍后,贺锦丽在其他电视访问中更是洋相百出,完全没有作为政客的风范。
这情况有如在电影《破坏之王》里,「外卖仔」连战3个回合都没有被「大师兄」打死。单论这场擂台格斗,「外卖仔」算是「彩头十足」,若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民调」,十之八九的观众都会认为「外卖仔」获胜,但观众会因此选「外卖仔」出来代表整个武术界吗?由此可见,或许美国选民会认为贺锦丽算赢了电视辩论,但都不会因此认为她有资格当总统;贺锦丽在第2场电视辩论中,根本无法取得多少「中间票」。
以上的基本情况,很多人都会有相类似的推论。但我们始终会倾向于相信选举前几天的美媒报道及民调机构之数据。毕竟,它们都需要顾及自身的公信力,理应不会一面倒的盲目唱好至最后一刻。越接近选举日的调研及报道,可信度应该会越高。
但有趣的是,美媒及民调机构在选举前一日的说法居然是错的。当时,它们都说这场选举是「五五之数」,甚至乎认为贺锦丽可看高一线。其次,或许会有人高估了美国民主党的「造假票」之能力。总结以上两种想法,有人会误以为这场选举是「五五之数」,所以倾向相信美国民主党可以靠「造假」稍胜一筹。最低限度来说,大家都认为「五五之数」对特郎普会较不利。
据笔者观察,有不少香港时评人及网红都「大跌眼镜」,但有些人却完全不要脸的反过来装作「猜中」结果。一个人成功与否,不在乎他猜中了什么。反而,当事与愿违之际,我们有没有「两手准备」呢?其次,我们有没有为失算作出检讨及反省呢?
文:寒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