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说没有宋徽宗,就不会有王希孟和他的《千里江山图》,没有《千里江山图》,就没有婀娜多姿令人眼前一亮的《只此青绿》。
王希孟入画学的年龄大概是十三岁,十六岁毕业进入文书库,两年之后进献《千里江山图》。这张图上有他唯一可考的身世,出自蔡京的跋文: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这段无比珍贵的跋文,是后世了解《千里江山图》作者唯一的资料和出处。
王希孟能够参加宋徽宗亲自主持的艺考,完全得益于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提倡的神童制度。大宋基业江山永固需要大批人才,选拔人才要从娃娃做起,宋太祖在太学设立童子科,专门招收早慧儿童。这些早慧儿童的发现是由乡、县、州府初试然后层层上报朝廷,再由皇帝面试。杨忆和晏殊是其中的代表。
余辉老师根据史料大胆推测出王希孟的家乡应该是在福建沿海,这个孩子在启蒙的时候就已经表露出非凡的绘画才能,属于早慧儿童。经过各级政府的推荐,一路上翻山越岭爬山涉水来到京城开封参加宋徽宗赵佶主持的画学考试。山水旖旎,风景如画,一路上的好景色,留在少年美好的记忆中,成为他日后创作的源泉。
画学修业期满,王希孟成为一名档案管理员。画画成了业余爱好,一个青春期就参加工作的孩子,得有多强的自律意识才能守住初心,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一次次把自己的画作呈给宋徽宗,他的内心一定有泥牛入海的困顿和无望,但是依然坚持不懈临摹、创作。
机会和命运所眷顾的一定是那些有所准备的人。王希孟的勤奋和坚持终于赢得宋徽宗青睐,他看到了王希孟未来可期的才华。他给王希孟树立了繁荣和丰富大宋绘画艺术,提振大青绿山水创作,为大宋壮丽河山盛世太平歌功颂德创作理念。
半年之后,一幅12米的长卷呈给宋徽宗。徐徐打开的画卷,江山秀丽,叠彩峰陵,松露寺院,小桥流水。赵佶展卷读画,用他艺术家独到的审美和鉴赏,频频点头称赞:朕的江山就应该这般生机勃勃,丰盈饱满。是的,生机勃勃,丰盈饱满,这也正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应该具备的生命状态,群山起伏重峦叠嶂的转折处,穿梭在林木村野、舟船桥梁、竹篱茅舍、亭台楼阁的人物各自有着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写实而天然,细腻而逼真。天才少年用天使的视觉把千里江山尽收眼底,不慌不忙娓娓道来。这是一场人与自然,自然直达心灵的对话和告白,永恒并且经典。
宋徽宗的目光在被画中一位渔夫吸引,千山暮雪,独钓寒江是中国文人最理想的生命形式,皇帝也概莫能外。皇位和政治对于他来说是另一个体系,他参不透、玩不转。国运垂危大势所趋,作不作都会死的话,他选择作死。恰恰是这个选择,意外提振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提振青绿山水的艺术表现力,造就了王希孟这个天才画家。
专家考证出这幅《千里江山图》在创作中分了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勾线布局,然后是从山脚到山峰敷上赭石,其次是用青金石和绿松石研磨的颜料给山峰反复着色,山水中的人物则用千年贝壳粉点缀,江河水面勾出交叉的细纹,营造水波潋滟的动感和光影。画面色彩明艳却不没有丝毫的浮夸和张扬。
当然,所有的艺术都有它的遗憾和不足,《千里江山图》中大船的吃水过浅,树木垂直感比例失调等常识和技术都欠缺,但却瑕不掩瑜,丝毫不影响这幅画的艺术魅力。毕竟,王希孟在创作《千里江山图》时只有十八岁,生活经历社会阅历都尚浅。假以时日,他一定能有更多有价值的作品问世。
但是,《千里江山图》问世之后,史籍上再也没有关于他的一丝半点的记载。传说王希孟给宋徽宗献过《千里江山图》之后,又奉命到名山大川采风,采风回来他仍然用大青绿的创作手法给宋徽宗宋徽宗献了一幅《千里饿殍图》,北宋末期的社会矛盾和老百姓的生存现状一览无余,宋徽宗看了这幅图大怒,赐死王希孟,时年二十岁。
传说王希孟在创作《千里江山图》这幅鸿篇巨制时透支了体力和心力,加上所用的颜料都有一定的毒性,王希孟感染风寒不幸离世,时年二十岁。按照惯例,作为宋徽宗的亲传弟子,取得如此成绩之后应该收到嘉奖,然而无论是正史和笔记都没有任何记载。专家们推测,无论是什么原因,王希孟都在二十岁上下离世。他唯一传世的作品也是几经辗转。
宋徽宗把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经过“宣和装”赐给蔡京,这之后《千里江山图》又经过两次修复装裱,才得以流传至今。宋徽宗赐画给蔡京时不无得意“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天才有所作为,离不开勤奋和栽培。
蔡京被弹劾之后,《千里江山图》被宋钦宗收回皇宫。北宋灭亡,《千里江山图》也随着金兵跋涉千里到了金皇宫。为右丞相高汝砺所有。高汝砺离世之后,该图传到了南宋,被理宗收藏,是为第三次进宫。南宋灭亡,《千里江山图》被高僧溥光收藏,之后该图成为庙产。明末清初,《千里江山图》到了收藏家梁清标手中。
梁清标去世后,《千里江山图》流回皇宫,后被傅仪带出宫。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文物商人靳伯声在琉璃厂所得,然后辗转到文物管理部门。1953年《千里江山图》回到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之一,被妥善保管。作者王希孟的信息也在题跋和完整的递藏信息中保存下来。出走千年,归来仍是少年。《千里江山图》经过千年岁月的辗转,依然风华绝代美不胜收。只此少年,成就了《只此青绿》。
《千里江山图》是我们一脉相传民族文化的缩影,历经苦难依然光华耀眼,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自信,我们骄傲,我们感恩。
参考资料:《了不起的中国画》余辉
《论画绝句》清宋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