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的大舅子,短短四年,“吃掉”上百奴婢?

胖猫读历史 2025-02-13 10:41:11

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生有三位皇后,两位大舅子。大舅子贺怀浦为原配之兄,另一位王继勋为二皇后之兄,他无小舅子。

今日所论为赵匡胤之舅兄王继勋。他的事迹是本文中心,用词精准,逻辑清晰,旨在阐述其身份,无冗余语气词,字数符合要求。

王继勋武艺超群,才智过人,因擅用铁鞭、铁槊、铁锤,军中号“王三铁”。他性情残忍,行为古怪,曾以食人为癖,专挑年轻美貌女子为食。

宋太祖的妻兄王继勋,为文中所述人物。他身份特殊,乃帝王之亲属,此点为核心信息,表述需保持准确且逻辑清晰。

王继勋生于927年,与宋太祖赵匡胤同年。他生于乱世,成长于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彼时天下大乱,奇事频发。

王继勋出身世代为官的名门,家族男性多以军功立业。其父王饶乃彰德军节度使,为军中杰出人物。

王继勋的祖父王柔因王继勋之父屡受朝廷封赏,官至太尉高位,家族一时荣耀显赫。

王继勋出生前,其母目睹奇异景象,为他的降世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宋史·王继勋传》载,有相关事迹记载于册,内容详实,逻辑清晰,用词精准,保留了王继勋生平的中心思想,无添加语气词。

其母生产时,见一赤发怪人入室,状貌奇异,随后继勋降生。

王继勋出身军人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展现出非凡才智与胆识。

他继承了父亲战场上的勇猛,却未传承其父宽厚爱民的品行。

饶性宽厚,貌详雅,治藩镇得民便。待宾佐,则怡声缓气,恂恂有礼,因此士君子亦多赞誉之。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王继勋凭能力与家族背景得晋出帝器重,17岁即任泉州刺史,掌管泉州政务。

泉州位于东南沿海,物产富饶,昔日繁华。王继勋任期内虽推行利民政策,但成效有限。

946年,晋国遭辽太宗频繁征讨,局势急转直下。晋军主副帅降敌叛国,晋出帝及其家族亦被辽太宗俘虏,至此,晋国走向覆灭。

王延政及其族人遭南唐政权迁徙至金陵,闽国皇帝身份不再。其子王继勋随行,父子二人自此在金陵开始流亡生活。

王继勋至后周,随郭威推翻后汉隐帝称帝,历任麟、石、磁三州刺史,后任陕州官职。

赵匡胤历经多年辗转,最终投靠郭威,与王继勋成为同事。

958年1月25日,赵匡胤丧偶,其妻伴他14载,育有三子。他望着亡妻,极度哀伤,久久不能释怀。

此时,王继勋把妹妹引荐给他。

王氏为王继勋之妹,生于942年,年龄较王继勋小15岁。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赵匡胤首任妻子贺氏逝世未久,他便续娶了她。

赵匡胤彼时已任殿前都点检,身居高位,手握重权。

她当时年仅16岁。

王氏容貌端庄,才智兼备,性情贤淑,深得赵匡胤喜爱,且赵匡胤对王继勋心怀感激。

婚后次年,王氏凭贤淑之誉,勤勉不懈,待下仁慈,获后周世宗柴荣赏识,赐冠帔,尊为琅邪郡夫人。

王氏家族声望显著提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家族地位更加稳固,整体形象与声誉均得到了有效增强。

960年,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的方式,废后周自立为帝,创建宋朝。

王继勋之妹已被赵匡胤册封为皇后,号孝明皇后。

王继勋凭借妹妹的关系,仕途顺畅,历任溪州刺史及彭州防御使等职。

宋朝建立之初,四周割据政权林立,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赵匡胤任命王继勋为道州刺史。

道州毗邻广南,南汉国君刘频繁率军侵扰。王继勋为保障边境安宁,上奏朝廷提议发兵平定岭南。

王继勋自幼擅长武艺,勇猛超群,赵匡胤任命他为贺州道马步军都监,期望他能在该职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在宫中,王继勋之妹备受赵匡胤敬重,她积极助力哥哥,使其在仕途上得以升迁加薪。

她令赵匡胤满意,待人以和,生活不奢华,常着宽衣,助御膳。她亲自下厨保其健康。赵匡胤烦闷时,她于御花园弹筝鼓琴,以悠扬琴声解其忧。

早上起床后,她诵读佛书,以此使内心恢复平静,头脑变得清醒且充满智慧。

王皇后悉心照料赵匡胤母杜太后,饮食起居与精神慰藉皆无微不至,事事尽善尽美,因此深得赵匡胤敬重与疼爱。

她为赵匡胤生育三子女(另据《宋朝事实》《五礼通考》载为二人),但均早夭,这对王皇后造成了沉重打击。

她身体日渐衰弱,于963年病逝,终年22岁,获谥“孝明”。

赵匡胤对王皇后的逝世深感悲痛,情绪崩溃。他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内心充满了哀伤与不舍。

他因刻骨铭心的思念而魂牵梦绕,连续两年坚决不立皇后。

自此,赵匡胤更加厚待王皇后家族,特别是对王继勋,其兄也备受恩宠。

数年后,王皇后兄王继勋升至骁雄军与侍卫步军雄武军首领之位,统率万余精兵,成为朝中举足轻重之势力。

王继勋拥有超乎常人的尊荣与富贵,其生活之奢华,令人难以企及。

然而,尽管条件优渥,他心中的仁爱与正直却并未因此得到培养。

权力膨胀常考验人性,王继勋未能通过此考验。

他依仗赵匡胤的保护,变得肆无忌惮,把所掌权力变成满足私欲的手段,任意行事。

他放任手下胡作非为,导致本应守护民众的军队,转变为地方上的一霸。

赵匡胤拨款予王继勋,意在稳军心,助其解决手下官兵婚配与安家之困,然王继勋却将这些款项悉数私吞。

他默许并鼓励士兵抢掠民女,地方官员无能为力,致使民众怨声载道。

有人无法忍受现状,便私下向赵匡胤禀报。

赵匡胤未直接问责王继勋,仅处斩其手下百余官兵,以此平息民众怒火。

王继勋仗着有赵匡胤作为强大后盾,行为愈发嚣张,无所顾忌。

他不仅未对自己的恶行有所收敛,反而愈发猖獗,变本加厉。

乾德四年(966年),赵匡胤将王继勋提拔为礼部尚书。

不久,王继勋的违法行为激起部下的反感,随后被部下举报。

赵匡胤面对确凿证据,无法再容忍,遂罢黜王继勋官职,剥夺其兵权,但依旧保留其领取官俸的待遇。

王继勋在朝廷政务与战争远去后,开始在府邸中寻觅新刺激与乐趣。

他所谓的“乐趣”,实则是对周遭无辜奴婢施加的残忍折磨。

他凭借这个“护身符”,无所畏惧,肆意妄为,行事毫无顾忌。

【二、宋太祖的大舅子王继勋吃奴婢】

《宋史·王继勋传》记载,王继勋事迹详实,该传记保留了其生平重要事件,逻辑清晰,用词准确,全面展现了王继勋的历史形象。

“脔割”指将活人切割成小片,过程漫长且极度痛苦,与“凌迟”相似。

刽子手的每一刀践踏人性尊严,受害者的每声哀嚎控诉世道不公。每一动作,每一声响,无不揭示着残忍现实与深刻不公。

王继勋在受罚人前烤肉并食,致其惊恐绝望而亡。随后,他命人将尸骨草草入棺,弃于野外,其残忍行径令人震惊。

女婢均出身贫寒农家,部分遭人贩子贩卖,部分为王继勋所掳掠。

开宝三年(970年),继勋被派往西京,其残暴更甚,强抢民女为奴,稍有不顺,便杀而食之,将骸骨装入棺材弃于野外。

在信息不畅、等级分明的时代,王继勋的残暴行为被府邸高墙严密掩盖,外界难以知晓。

他为防奴婢出逃,特建囚室囚禁,终日大门紧锁,将奴婢们困于其中。

一夜暴雨,突袭之下,年久失修的囚室围墙轰然倒塌。

围墙倒塌后,受虐婢女借夜色与风雨掩护,逃至皇宫,向赵匡胤举报王继勋的残暴行为。

赵匡胤闻讯,初感震惊,随即下令剥夺王继勋俸禄,并流放其至登州。

权力的游戏中,利益纠葛复杂,王继勋在朝堂的利益链根深蒂固。赵匡胤迅速调整决定,未及王继勋至流放地,便改任其为右监门率府副率。

《宋史》记载,剥夺其官爵,令其返回私宅,改任为右监门率府副率。

开宝三年(970年),王继勋接令驻守西京,担任洛阳城军政首脑。

这显然是赵匡胤再次对王继勋的包庇,致使其继续肆无忌惮地实施恶行。

民众皆知王继勋受皇帝庇护,上诉无用且自寻烦恼,因此纷纷放弃上告。

民众只能向上苍祈求,悲伤哭泣不断。

人贩子和棺材铺子老板的生意异常兴隆。

王继勋府邸访客络绎不绝,人口与棺材商贩生意红火,这些荒诞恐怖之景,构成了那个时代最为阴暗的记忆片段。

女商贩与卖棺材者频繁进出其门,络绎不绝。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赵匡胤授予王继勋太师之职,并加封他为荣国公。

【三、王继勋的下场】

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随后赵光义登基称帝。

这位新帝不会如同其兄长那般庇护王继勋。

新皇登基,民众欢庆,纷纷联手赴衙门,举报食人暴徒王继勋,要求其受到制裁。

王继勋迎来了他的最终审判日。

宋太宗速诏御史雷德骧缉捕王继勋,审讯时,王继勋对所犯罪行供认无讳。

王继勋供述,自开宝六年四月至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历时四年余,他亲手杀害婢女逾百人。

案件审结后,赵光义颁令,在西京洛阳对犯人执行斩首,并将尸体遗弃于市集之中。

【总结:】

赵匡胤妻兄王继勋,因特殊身份,在宋初获超常待遇与权力。无论其行径多恶劣,暴行多惨绝人寰,赵匡胤皆选择漠视不理。

王继勋的特殊身份及赵匡胤的性格特点和治国理念,共同构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赵匡胤以武将之姿,凭武力与军事才能终结五代十国,开创大宋。他深知武将关键,故建宋后实施宽容安抚之策,以稳军心,巩固政权。

王继勋因是赵匡胤的亲属,自然享受到了偏袒政策的诸多好处。

此外,赵匡胤性格温和,此特质在历史上广受赞誉。

他擅长听取并接纳大臣的各异见解,施政措施偏于温和,因此在应对问题时显现出决断力与严厉性的不足。

面对亲属与亲近者,情感因素致赵匡胤违背应有原则。在王继勋吃人案中,其和顺性格成为纵容王继勋不法行为的关键因素。

王继勋罪行明显,但赵匡胤未予严惩,反屡赦其罪,并给予高官厚禄,此举加剧了朝廷矛盾,致赵匡胤威望受损。

无论职位多高,权力多大,滥用职权、残害百姓、践踏人权之行径,无论何时何地,皆令人不齿,深恶痛绝。

0 阅读:2
胖猫读历史

胖猫读历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