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其背景复杂,过程曲折,结果令人深思。
在这一时期,毛主席虽然遭受排挤,但他的智慧和战略眼光仍然是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
在第五次反“围剿”即将失败的时候,毛主席曾经向中央提出过一条足可以反败为胜的计策,但是最终未能被采纳。
那么,第五次反“围剿”为何会走向失败呢?毛主席又提出了一条什么样的妙计呢?
毛主席
一、第五次反“围剿”的背景与毛主席的处境
第五次反“围剿”是中国工农红军在1933年至1934年间与国民党军队的一场关键战役。
当时,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但是前面的四次“围剿”全部以红军胜利告终。
不甘心失败的蒋介石于1933年9月集中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推进,步步为营”的战略,对中央苏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
可以说,蒋介石发动这一战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其威胁不容小觑。
可是,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毛主席却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当时,毛主席的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甚至遭受了不公正的批判和排挤。
作为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的博古等人认为这次反“围剿”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阶级决战,所以拒绝了毛主席提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继续实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指导,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打算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
博古此举正中蒋介石下怀,因为他为了能打赢这一仗,做出了很多关键部署,并且改变了之前的很多策略。
博古
二、蒋介石的部署与策略
蒋介石此次放弃了前几次“围剿”的速战速决策略,转而采取了持久战的方针。他强调通过建立碉堡和封锁线,逐步压缩红军的活动空间,以此达到消耗红军力量的目的。
在前几次围剿中,国民党军队虽然也投入了大量兵力,但是所用部队多为杂牌军,他除了想“剿灭”红军外,也想利用红军削弱地方军阀的实力,以达到排除异己的目的。
但是在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并且大量任用黄埔系的军官,这令国民党军的战斗力相较于前四次“围剿”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升。
除了军事上的部署,蒋介石还对苏区实行了经济和交通封锁。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夕,中央苏区的物资已经到了极其紧缺的程度。特别是食盐、糖等战略物资,几乎消耗殆尽,很多战士和苏区老百姓都因为缺乏营养而出现了身体浮肿、低血糖、夜盲等症状。
在政治策略上,蒋介石也有所变化,他从前四次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每到一个地方,国民党就大举收买意志不坚定的小资产阶级和富农阶级,这令苏区的群众基础产生了动摇。
面对蒋介石如此系统全面的部署,如果我军继续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也许还有一战之力,但是偏偏这时却采用了正面作战,这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蒋介石
三、博古的应对与错误
博古虽然在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在军事方面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白”,因此他在军事指挥上只能依赖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
但是李德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其战术指导并不适合红军的实际情况。而且博古也未能有效整合红军内部的军事人才,导致了在军事指挥上出现了的大量失误。
在国民党军队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和重兵进攻时,博古未能及时有效地组织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准备,反而命令红军继续在闽西北地区和抚河与赣江之间地区对国民党军实行不停顿的进攻,导致红军在持续作战而未得到休整和补充的情况下仓促应战。
在红军北线进攻受挫后,博古转而采取了消极防御的战略,要求红军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以制止国民党军的“围剿”。这种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短促突击”的战术,使红军在反“围剿”中只能继续执行错误策略,遭受更为严重的损失。
而博古所犯的最为严重的一次错误就是在红军即将落败之时,拒绝了毛主席的正确建议。
博古与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的合影
四、毛主席的“围魏救赵”之策
当时,中央苏区已经是到了最为危险的时刻,但是即便如此,我军依然在绝境中有一线生机。
那就是驻福建省的国民党军第19路军于11月20日发动了反蒋介石的福建事变。蒋介石得知后,不得不慌忙从“围剿”红军的部队中抽调11个师前往镇压。
当福建事变的消息传来,毛主席立即提出让红军主力突进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赣地区,转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与第十九路军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夹击蒋介石的老巢!
这一计策其实并不新鲜,是我国古代的经典计谋,即“围魏救赵”之计,是当时打破“围剿”的最佳机会。
而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军事总顾问施特恩也几乎在同一时刻提出了该计策,但遗憾的是,毛主席的这一计策没有获得博古和李德的同意,施特恩的提议也未被共产国际采纳。
由于我军错失了最后机会,第五次反“围剿”最终走向了失败,我军不得不开启长征。
不幸中的万幸是,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毛主席重新获得了领导地位,他最终在红军最为危难的时刻力挽狂澜,带领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
毛主席
五、总结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中国革命所遭受的重大挫折之一,但是毛主席在这一时期的策略和思想依然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他在挫折中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更是值得大家敬佩与学习。
尽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但是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重新获得了领导地位,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得到了党内的广泛认可,这成为了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这也是我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高俊
这不是围魏救赵,而是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