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要改革的大明王朝,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
四个字概括,沉疴积弊。
贵族们花天酒地,骄奢淫逸,下面的官员也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样样都来。
如此无组织无纪律的一支干部队伍,能踏踏实实地干事吗?

拿应天府顺天府两个京城衙门的办公情况来说。
官员们上班,点过卯之后不是继续回家里面睡大觉,就是三五成群扎堆聊天说八卦。
上到皇亲国戚权贵大臣的穿衣饮食,下到贩夫走卒的风流韵事,无所不聊。
官僚体系中官员的职责,在古代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如果工作累了,偶尔摸鱼放松也是人之常情。
但怎么在张居正改革前,明朝的官员能够丝毫不干实事呢?

这个现象出现大体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制度腐坏,官员之间朋党相争,任人唯亲。一些官员本身心术不正,不办实事;
另外一些争权夺利的奸佞小人也混入官场,败坏了官场的风气。
不干实事要么是懒,要么是贪,但往往是两者兼而有之。
什么都不用干,还有钱拿的日子谁不愿意过呢?
心中少了一份责任,做人少了一些底线,便会堕落成这个样子。
有钱拿还不够,还想要快速拿更多的钱,拥有更多的权力,更高的地位,受到更多人的仰望。
如果禁不住这个诱惑,便会在因贪婪而导致腐败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小人青云直上忠臣受到排挤,自然会逼走一批忠臣,也会造成一些人堕落入小人的行列。
就算是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臣子,想要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正常的上升之路是走不通的。
要么把一腔热血冷却,把所谓的抱负都放下,要么就去压榨百姓,去给上级送礼。

这一点说起来就有点心酸,有些官员本来想踏踏实实办点事情,但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只能浑水摸鱼,糊弄过去。
张居正改革之前的赋税制度很不合理,各省或多或少都拖欠了赋税。
官员们都是走仕途的,或多或少有着做出政绩升官的想法,怎么会允许拖欠赋税这种大大影响自己政绩评价的事情发生呢?
只能说百姓实在是没钱了,被压榨得喘不过气来,根本就没有钱可以交税,怎么完成赋税任务。
如果你是催缴赋税的官员,你能做到把百姓的活命钱夺过来增加自己的政绩,即使你知道你这样做了之后百姓就会饿死病死吗?
我相信无论是怎样心狠手辣的人都会犹豫吧。
这样矛盾就出现了,作为官员你想做出一些政绩,但现实条件实在不允许。
应该怎么做呢?
看看自己周围的同事,也是能拖就拖,摸鱼和打太极的技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唉,那我也是这样吧。虽然是尸位素餐,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所以说,张居正改革前的明朝官员,其实有良知有抱负的比那些没良心的奸佞小人更加痛苦。
虽然同样都是尸位素餐,恰恰正是因为他们心中还保留了一份良知,并不能说服自己堕入同流合污的境地,对现实还能感到痛苦,因此在这种无能为力的宦海沉浮中倍感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