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心中的张居正是一个什么形象?
有人说他舍身谋国,一手开创了万历中兴,也有人说他贪污腐败,任人唯亲。
如果要谈论张居正,就不得不提他在神宗朝大力推行的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的这次改革,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改革的力度之大,直接将明朝推上了万历中兴,国库存银六百多万两,储存粮食一千三百多万石,足够整个庞大的王朝使用十年。
但他也因为改革太彻底,动了统治阶级的蛋糕,此后惨遭清算。

张居正刚接手的明朝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每个省或多或少都有赋税拖欠,各地也因为百姓已经穷苦到根本活不下去。
导致了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日渐骄奢淫逸的宗室和官员明朝的皇室贵族生活奢侈的风俗由来已久,在度过了创业初期艰难困苦不得不勒紧裤腰带生活的朴素阶段之后,飘飘然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除了还姓朱之外,身上哪还有半分当年乞丐出身的太祖皇帝的影子?特别是到了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商品经济进一步兴盛,奢侈繁复的刺绣陶器等用品层出不穷。

以隆庆帝的一顿早饭为例。
吃饭的地点是讲究的。数九寒冬的腊月天里,百官上朝时穿得厚厚的都冷得直跺脚,但乾清宫里一直烧着地龙取暖。
吃饭的碟子是有讲究的。声要清脆,敲击时整个盘子都在颤抖;色要素白,通体几乎透明;形要纤薄,好比包裹鸡蛋的薄薄一层膜,这就是景德镇的上上精品二十四只尺八月色素盘。
光是这一套碟子,就要六万两白银。
什么概念?
宁夏一年一个省的赋税收入不过是两万多两银子,贵州一年一个省的赋税收入三万多两银子。
光是一套摆起来看的碟子就要花掉整整两个省一年的赋税。

最后是早饭的规制。
一个早饭就要琳琅满目摆了几十种菜品,刚出锅的二米粥趁热加了蜜枣枸杞,随时准备着的清凉牛乳,等等等等。
过度纵欲若光是骄奢也还罢了,对国家的危害还小一点。
但要命的是还沾染了骄奢淫逸的这个淫字。
合理的生理需求自然无可厚非,但是隆庆皇帝无疑做得太过分了,在史书上他也是因为好色而出名的帝王。

在皇帝居住的乾清宫里面,饮食用度所需要的碗碟器皿,无一不精巧地画上了春宫图,气得皇帝老师高拱差点摔了碗碟。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面的红男绿女,都是纤毫毕现。
因为过度纵欲,隆庆帝的健康被早早损坏,三十五岁便撒手人寰。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作上行下效。
通俗来说就是上面的人做了些什么,下面的人也会跟着干。
这个词呢,是一个中性词,因为上面的人干的事情是好事,下面的会效仿;上面的人干的是坏事,下面的人也会一股脑地模仿。
这个词要是放到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情况来看,那绝对是一个贬义词。

作为万民之首的皇帝,大家也都看到了,又奢侈,又好色,那么下面的人,便也解放天性。
皇上身边有点权力的太监们可了不得,即使是堂堂的南京工部主事也会花大价钱包下妓院去讨好一个太监。
光是被派遣到杭州负责督造给皇帝做龙袍的太监,打着皇帝的旗号金山银山也花下去了。
在这样上下一条藤的骄奢淫逸之中,国库怎么会不空虚?百姓又怎么会不被压榨?
那么大的一个王朝,连四十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之前却硬生生拨了六十多万两白银,为后宫的妃子置办首饰头面。
这便是张居正改革之前财政面临的窘迫情况。

这也不奇怪,为什么对于广西的剿匪,整整剿了三年,把原本一万的土匪剿成了十万。
若是百姓真的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即使不是丰衣足食,大富大贵,也至少是可以填饱自己的肚子,谁又愿意铤而走险落草为寇呢?
这便是张居正改革之前,大明王朝的财政所面临的一塌糊涂的情况,简单概括来说就是哪里都没钱。
上面的国库没有钱,连四十万两白银都拿不出来,下面的百姓更没有钱,都被逼到去落草为寇打家劫舍。
那么钱去了哪里呢?
钱去了那些贪官污吏以及皇室贵族的口袋中,成为他们骄奢淫逸花天酒地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