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广济桥,位于广东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就形成了梁桥与浮桥并存的结构,明正德八年(1513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石墩)”的格局,2003年按明代风格进行修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广济桥全长518米,东边梁桥段长283米,有桥墩12个和桥台一座;西边梁桥长137米,有桥墩8个;中间浮桥长98米,由18只木船横列而成。
白天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联结东西两岸;傍晚上演“过河拆桥”一幕,拆除中间浮桥,放行夜间通航。


广济桥于2007年作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开放。我们从桥西端入口进入,走到桥东端后返回,走一个来回。桥上的游人很多,当流量饱和时会限流。

桥亭,只建在桥墩上,形态多种多样,大小不一。桥亭互不相连成廊桥式样,而是独立、通透,有利于排水、通风,韩江汛期洪峰过境时常常漫过桥面。
桥亭的屋顶采用强度高、耐腐蚀的坤甸木,这种木料一般用于制造航海船舶。粗大的石柱支撑木构大屋顶。殿式阁匾、黑底金字,楹联直接刻在白色花岗石柱上。





浮桥,由十八只木船横向并排连接而成,船长14米、宽3.6米,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桥面宽约5米。
浮桥两侧用铁链固定在梁桥的矶头墩,可启可闭,闭合可连接两端梁桥,开启能通行大型船舶和快速排洪。



古石梁,长约14米左右,宽、厚约1.2米,每块条石重约五六十吨。在古代架设这样巨大的石梁,其难度超乎想象。
桥墩,用韩山大青麻条石叠合而成,采用卯榫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海风侵蚀和海潮冲击。

广济桥浮桥段于傍晚5:30开始清场,游人被赶至浮桥两端梁桥的矶头墩上,很多人已经占领最佳机位,准备拍摄“过河拆桥”。

我仅拍摄了视频,没来得及拍照片,只好从视频中截取几幅图片,图片质量稍差一点。


“过河拆桥”这一成语,据说是源自元朝大臣彻里帖木耳废除科举制度的故事,我觉得或许是出自广济桥千年过河拆桥的传奇。
很多事情没有什么对错,敢想的人很多,敢想也敢做的人就少多了,不但成事而且还能够一眼望千年,真的令人拍案叫绝。
题小诗一首《潮州广济桥》:
行人航运各逍遥,聚散离合抗海潮。
风浪千年依旧在,过河哪日不拆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