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邦不明察毅果,张良陈平也不会追随,但张良萧何是厚道人,且明哲保身。陈平周勃则是相反,刘邦吕后能镇住场子的他们甘心辅弼,倾心谋划,惠帝如果不是吕后完全镇不住这些人,惠帝和吕氏后人被清盘,这两个人完全不顾念旧主恩义,之所以选代王本以为代王好控制,好在汉文帝不简单。
惠帝死后,是张良儿子提醒陈平上疏,让吕后弟弟侄子接管南北军以解除吕后对功臣集团的担心。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不可能有此智慧,肯定是张良的计谋。这说明汉初功臣集团是团结的,张良虽然号称云游,实则眼睛就没有离开过朝堂。
古可鉴今,史可增智。陈平与张良无疑都是聪明人。但张良是大智慧,陈平只能算聪明人。二人的本质区别是张良是按因果规律谋事行事,涉嫌、避祸先绝其源;而陈平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按辩证法观点分析就是,张良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观察天下大势,思考谋划天下大事,注重事物的因果必然联系。而陈平则相对少些这种历史自觉。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贤臣择主而事、男要入对行,女要嫁对郎、久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脚、人的各个重大选择适合自己就最最好的都是讲的这个因果联系。“因”是大方向,在错误的因里面,聪明和技巧作用有限,不起根本作用,犹如女子嫁错人,而要玫变对方是很难的。天下熙熙,是非名利,阅读此文当有借鉴。
但陈平和张良好像并没有相斗,都是功臣集团的代表,利益是一致的。商山四皓的事我有不同看法,四个老头根本无足轻重,重要的是出主意的人是张良,吕氏一家和张良基本属于盟友的关系。刘邦死后是张良的儿子代表吕氏给陈平递的话。张良隐在朝堂,影响力从来没有消失过
陈平多次救刘邦外,后来除掉吕氏,迎来文帝,这才奠定了大汉朝的基础,对于汉朝来说,对于民族来说,陈平的功绩比张良只高不低,只是一些野史传闻,拉低了他的历史形象。但陈平是小聪明吗?他用四万金挑拨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是何等的大智慧!只不过——这点他自己也承认了,他用的是阴谋,张良用的是阳谋而已,两者互为根本,缺一不可,缺一就没有大汉,就没有大汉民族!
历史上确实存在阴谋家和阳谋家在世人的眼里平衡时阴谋家大部分占着优势。但是人类的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进。至于说陈平,还扣不上阴谋家的帽子,他只是和曾剃头比较幸运也好。
张良与陈平都是大智慧,我们没有什么资格说他们,没有他们任何一个人便没了大汉王朝,刘邦如果全用张良之策也难统一,如果专用陈平之策也是难以得到这么多人的追随。阴谋阳谋我们都分不清,因为我们没有那种智慧!张良主要是从战略层次上谋划,而陈平主要是从战术层面上施策。人无完人,各有侧重,互济互补。好在主帅从善如流,成就了一番伟业!从古到今,中国人才辈出,不缺智慧,才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