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什么时候才配得上这么好的球迷

晓波说说说 2024-06-14 12:52:33

“一个国家想要在体育赛场上成为真正的强国,人均GDP需要达到1.5万美元。”

文 / 巴九灵

一股来自中国的人流挤满了新加坡的一家椰浆饭小店。

他们在小店前排成长龙,手里的手机也没停下,打款到账的提示音不停从店主的账户里响起,店主一度以为遭到了诈骗。

图源:抖音

而事情的起因,却是那个神奇的6月11日的夜晚。

当晚,泰国队对阵新加坡队的赛场上,泰国队共35次射门,13次射正,却一一被新加坡队守门员桑尼的11次扑救给化解,最终比分,泰国队对新加坡队,3:1。

泰国队赢了,却输掉了进军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预选赛18强的名额,而另外一边,以0比1不敌韩国队的中国男足,原以为自己将提前两年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时,却被幸运之神抬着进入了18强。

这位新加坡的守门员,一位40岁即将退役的老将桑尼,同时因为没钱兼职开了一家椰浆饭小摊。他丝毫不知道,在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他已然成为了球迷口中的“门神”“入党积极分子”。

为了感谢桑尼当晚的“天神下凡”表现,也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中国球迷们来到新加坡,纷纷打卡桑尼的餐厅。

在比赛结束第二天的新加坡携程专车订单中,有20%的订单,都是直接从樟宜机场直达到桑尼的椰浆饭餐铺,可见感谢之心多么热烈。

搜索数据也反映了这种心情。根据去哪儿指数显示,6月11日的比赛赛后,新加坡瞬时搜索指数环比上周增长5.2倍。携程数据显示,6月11日晚10点左右新加坡机票搜索达到一天峰值,热度环比前一天增长150%。

大家惊奇地发现,原来以烂著称的中国男足,竟然依然有如此多的铁杆球迷。

那么这样一批球迷,到底是怎样的群体呢?

球迷有梦,男足有希望?

“谢谢新加坡!”这是小巴一位同事在朋友圈发出的呼喊。

他是一位20多年球龄的铁杆球迷,对他而言,支持中国男足几乎是一件本能的事。

他最早从2002年时开始看球,2008年时开始看浙江绿城的比赛,每年光在买球衣上的钱都在上万元。

主场球衣,客场球衣,第二客场球衣,训练服、更衣室款……平平无奇的足球球衣在他嘴里如数家珍;为了支持绿城,只要一有比赛,休息之余他都会到现场,一年下来平均观赛场次有数十场。

对他而言,只有愿意真正为男足花钱的人,才是男足的铁杆粉丝。

这次因为国足出线,而大手笔打赏桑尼的铁杆球迷并不在少数,他们与小巴的同事,成为了中国男足经常沉默、偶尔绽放的死忠球迷群体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这群球迷对男足的爱恨交加,并没有影响他们愿意为男足花钱。

比如在这次中国队面临世界杯预选赛淘汰危机的情况下,为“克服恐韩症”,大量的中国球迷组成助威团,和记者采访团一起前往韩国。韩国足球协会相关人士曾表示:“中国足球协会方面统一购买了3个客场助威区的3300个座位。”

中国队球迷在现场助威

经历过十年前的金元足球时代,和前段时间足协反贪风暴后,如今的中国足球处于一个百废待兴、青黄不接的足球生态中,有这样一群球迷在水面下默默支持,是中国足球最幸运的事。

中国的足球联赛,作为一个并不出色的“产品”,能持续有市场,在商业界实属罕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些球迷不计前嫌,锲而不舍的追求,支撑着中国足球产业的挣扎与进步。

据2024赛季最新数据统计,今年中超是2013年以来平均上座率最高的一个赛季,也是目前上座率最高的东亚联赛。

许多如上海、山东、大连、杭州等地的球市都非常火爆,成都队比赛时场均接近38000人,北京国安主场上座率场均更是超过4.5万人,在亚洲排名第一。

除了中国足球联赛在复苏,足球俱乐部也在增长。

根据企查查数据,我国现存足球俱乐部相关企业6528家,其中2016年全年注册1031家,是近十年注册量最高峰。但去年全年的足球俱乐部相关企业就注册930家,同比增长47.39%,已经逼近2016年的注册量最高峰。

产业的复兴和增长,也出现了正向循环,足球俱乐部与球迷们开始有了更多感人且紧密的联结。

今年4月时,北京国安的铁杆球迷杨雪因病逝世后,俱乐部为表纪念,选择永久保留了杨雪生前所属的109看台7排6号座椅;比赛开赛前,更是出现球员和球迷共同向杨雪致哀的感人画面。

回到那位默默支持着中国足球的同事,当他面对男足很难进世界杯的疑问,回答道:“进不了世界杯并不代表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也多了10场高强度的洲际比赛,能让青黄不接的年轻一代经验不断档,也意味着我们多了5个主场,能让球迷到现场观赛。”

他用笃定的语气补充道:“没有什么铁杆不铁杆的,因为我是中国人。”

有钱有闲的中年球迷们

足球产业与其他体育运动类似,都极其依赖球迷经济。

即将在明天凌晨开赛的欧洲杯,每届的收入基本都由电视转播费、商业赞助费、票务收入和酒店费用。每项收入无论直接还是间接都与球迷经济挂钩。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这群死忠球迷的人群画像是怎样的呢?

根据懂球帝平台数据,2022年中国足球球迷接近3亿,其中近9成都是男性。

25岁—44岁的球迷占比接近7成,这些球迷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大学本科学历,而且接近一半都居住在一二线城市,平均个人月收入为10766元,并且有6成都是未婚。

把这些数据拼凑在一起,是不是会让你联想起身边那么一位身居高线城市的朋友,收入不菲,却生活潇洒,愿意为爱好肯花钱的单身中年男性。

这样的画像,也符合吴晓波频道对新中产人群的定义。

新中产的10个主要特征

换句话说,作为新中产的有钱有闲的中年男人,成为了支撑中国男足的坚实底盘。

那他们怎么偏偏会喜欢上足球呢?

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在《消费社会》中提到:人们对物的消费,实质上是对物背后所承载的符号意义的消费。

换言之,这群球迷愿意为足球消费,是认可足球背后的价值观。

足球的特点在于,低门槛性,对身体没有太多要求;其次是,队员数量多带来的团队分工必要性。

作为新中产的男性,足球对身体不限制的背后,意味着机会平等的价值观,人人都有机会干出自己的事业;而足球看重协作分工的一面,象征着对规则和集体的尊崇,通过群体的力量来获得个体难以获得的成功。

球迷经济的溢出效应

关于足球有一本现象级的畅销书,叫作《足球经济学》,里面提到了一个足球强国,或者说是运动强国的规律,即一个国家想要在体育赛场上成为真正的强国,人均GDP需要达到1.5万美元。

去年我们国家人均GDP为1.27万美元,还没有达到人均GDP1.5万美元的标准,换句话说,中国男足水平烂,或许还得怪我们不够有钱。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还是足球产业需要充分商业化,能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吃到“蛋糕”,大家才会自发一起推动整个产业向上发展。

这其中比较经典的例子是足球的赛事经济。

6月11日,美加墨世界杯韩国Vs中国,

现场大屏幕显示观众人数为64935人

比如在2016—2017赛季,西甲和西乙共为西班牙带来156.88亿欧元的经济效益,占当年西班牙GDP的1.37%。

在这156.88亿欧元的经济效益中,分为四部分组成:

1.直接效应,30.1亿欧元。

2.间接效应,指对供应链产生的经济效应,55.94亿欧元。

3.牵引效应,指其他销售带来的增加值、就业和税收,39.98亿欧元。

4.诱发效应,指薪资收入提高带来的家庭消费、总增加值、就业和税收,30.86亿欧元。

足球赛事除了有产生的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相关的工作岗位。

比如西班牙职业足球总共覆盖了18.4626万份工作,直接效应47674份,牵引效应创造58945份,间接效应带来49145份,诱发效应覆盖28863份,相当于解决了西班牙2016和2017两年平均就业人口的0.98%。

有人计算过,西班牙职业足球每产生1欧元就额外贡献4.2欧元,每1份工作额外带来4份工作,杠杆效应明显。

相比国外,我们的足球商业化已到尽头。根据《经济学人》观点,体育产业的经济越发达,那么体育产业在GDP的比重就越大。

英法德意等足球强国的国家,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3%之间。虽然2022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总规模是3.3万亿,占GDP比重2.7%,但足球产业的占比比例却并不高。

这其中或许有一大原因是,足球产业在我们国家的普及程度不高。

虽然前面说到我们有许多铁杆球迷,但在总量上,目前还并不高。根据Fast date极数发布的《2022年中国足球球迷营销价值报告》,中国拥有广义球迷2.89亿人,其中资深球迷有3620万人,但是能够在足球爱好中投入资金、时间和情感支持的“狂热迷”仅有870万人。

图源:《2022年中国足球球迷营销价值报告》

再来看学校教育,当年拿过4次世界杯冠军的意大利只有5894万人口,却拥有8000多所全欧顶级的足球学校,注册的职业和业余球员多达100多万人。

而中国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高校只有114所,差距约70倍。

或许还是那句老话,国家队的成绩只是产业化商业化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中国的足球发展,依然还需要逐渐推进。

本篇作者 | 梅浩宇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0 阅读:38

晓波说说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