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发布了《猴王归来,妖魔神鬼齐登场,该如何区分妖与魔、精与怪,神与仙?》一文到 “覃仕勇说史”上,文中提到了孙悟空的天生资质——根本无法跟出道后第一个对手混世魔王相比。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是作者在行文着墨时,用力过猛,闹出了适得其反的尴尬局面。
老覃再强调一下,说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那是鲁迅等人的观点,这个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但为了叙述方便,关于《西游记》的作者,本文还是姑且用“吴承恩”这三个字来标识。
按照“吴承恩”的设定,孙悟空的天资应该是得天独厚、超凡脱俗的。
别的不说,单说孙悟空出世,就石破天惊,空前绝后。
是的,在这里用“石破天惊”这个词儿最合适不过。
话说,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时时接受天真地秀,昼夜吸取日精月华,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千亿万年,贯会了灵通之意,暗中孕育仙胞,一朝瓜熟蒂落,因风,化为了一个石猴。
这个石猴,就是孙悟空!
古代史学家著史,每写大人物出生,都会充分发挥想象,煞费苦心地营造出一些惊世骇俗的场景来,以此来烘托新生儿的来历不凡,如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等等,用的都是同一路子。
但这些大人物的来历,都比不上孙悟空雷人。
孙悟空无父无母,用千里眼、顺风耳,以及太白金星等人的话来说,乃是“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属于“天产石猴”。
如此非凡身份,能与之媲美的就只有创世之神盘古了。
孙悟空初到人世,拜过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掌管天庭地府与人间的最高统治者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不得不说,《西游记》这部小说的一开头,就先声夺人,牢牢地吸住了读者的眼球——男主角既然是天选之子,那他后来所做出的事迹还不得和盘古一样?再不济,也得是改天换地另造新世界,精彩!绝对精彩!非要往下读完不可!
但“吴承恩”的笔锋轻轻一转,出身非凡的孙悟空很快就“泯然众人矣”。
虽说他凭借着胆大,成为了花果山的猴王,却也不过是在花果山坐吃等死,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
总算,他的脑袋在某天开窍了,想学长生不老之术,有了出海访仙问道的冲动。
经历了一番苦难,学到了七十二变和筋斗这两项技能。
有了这两项技能,大闹了天宫,护送了唐僧到西天取经。
不是说大闹天宫和护送唐僧取经这两件事不够“伟大”,但以孙悟空的非凡来历相比,这两件事只能算是“高开低走”,很不相衬。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是书的一处败笔。
还有,“吴承恩”把《西游记》第一回书的回目定为“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热情讴歌孙悟空的“灵根”和“心性”,说什么“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称王称圣任纵横”,“天产仙猴道行隆”,不遗余力地强调孙悟空的天资如何聪颖。
但孙悟空所有的本事是从须菩提祖师那儿学来的。
单凭这一点,他的悟性就无法跟混世魔王比。
非但混世魔王,在《西游记》世界里,很多没有后台,没有背景,属于野长野长的妖精,如牛魔王、黑熊精、黄风怪、白骨精、蜘蛛精等等,全都是靠自身悟性,自学成才,苦心修炼,最后无师自通地拥有了飞天遁地、变化无穷的法术。
“吴承恩”无视这些妖精的天资,反而一个劲地夸赞孙悟空,到头来,只能是弄巧成拙。
另外,“吴承恩”写孙悟空大闹天宫,写得花团锦簇,热闹非凡。
但在第七十四回《长庚传报魔头狠,行者施为变化能》书中,他的脑洞一开,又写了一段青毛狮子精早年大闹天宫的事儿——青毛狮子精面对玉皇大帝差来十万天兵,变化法身,张开大口,似城门一般,用力吞将去,唬得这十万天兵望风而逃,偃旗息鼓,关了南天门。
回头再看孙悟空的大闹天宫,就会觉得那不过是个小儿科。
最让人无语的是,“吴承恩”还写了一个本领和手段都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六耳猕猴。
这六耳猕猴同样是没后台,没背景,没有师承,属于自学成才,却在与孙悟空的争斗中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还隐隐压了孙悟空一头。
读来读去,总感到给孙悟空安排这个“天产石猴”的身份是妥妥的败笔,还不如在一开始就把孙悟空设定为一个“丑小鸭”或“笨小孩”,他通过千辛万苦的磨炼,学到了通天的本领,经过无数次生死考验,最终逆袭成为了斗战胜佛。
苦主愁客将不知帅
佛心即天心天心即人心,从来神仙是凡人何见凡人是神仙,不管什么斗争都是人的斗争别管什么出身也离不开人的七情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