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的证券市场波动有点大。
一边是股票市场震荡力度未减;另一边债市则波动加剧,可转债、信用债、长久期的纯债品种,振幅皆超历史平均水平。
震荡若此,大家做投资时安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或许,只有你我拥有足够坚实的盾,才能淡定从容。
在基金市场上,短债基金凭借着整体回撤小同时收益又不错的优势,为投资者带来了良好的投资体验,逐渐成为稳健投资领域的好选择。
01
短债基金差不多是债券大家庭中,波幅最小的基金产品之一。数据显示,短债基金指数最近十年(2012.11.1-2022.10.31)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走势,期间最大回撤为-1.24%,低于权益类基金指数,也低于其他债券基金指数。与低回撤相对应的是,上述十年间短债基金指数的年化夏普比率(承担单位风险获得的收益)为3.35,高于其他类型基金指数1。
来源:Choice,截至2022.6.30
短债基金一方面较好地匹配了个人投资者的闲钱理财需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机构追求较低波动的底仓配置需求,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受益于此,它自身的规模也出现了爆发式增长。
短债基金迅速扩容(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9.30
02
中短债基金,尤其是久期较短的短债基金,优势在于稳健——低波动、低回撤,相比货币基金,它在投资范围、杠杆上限、剩余期限要求等方面空间更大,因此具备更大的收益空间可能性。
以招商基金旗下的鑫系列基金为例,招商鑫悦中短债A近三年回报率11.47%,晨星同类排名前9%(20/238),获银河、晨星三年五星评级;招商鑫福中短债A自2022年5月22日成立以来回报率9.3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5.79%,超额回报3.59%²。
数据来源²
值得注意的是,在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后,近日招商基金旗下又有鑫系列基金正在发行中,它们是招商鑫嘉中短债(代码:A类017307,C类017308)、招商鑫利中短债(代码:A类016790,C类016791)。两只基金既不投资于股票等资产,也不投资于可转换债券,以长期稳健的收益为目标。
03
证券投资,恰似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
越是资深的参赛者就越为清楚:胜出的关键,不是冲刺阶段的竭力狂奔,而是赛前长期反复不断地练习。在这方面,招商鑫嘉、招商鑫利的拟任基金经理李家辉一直做得不错。
2017年初入招商基金时,李家辉从基层起步,担任固定收益部研究员,从事信用评价研究分析工作。
截至2022年8月末,招商基金的固定收益团队,揽获了15座固收金牛奖杯,管理的公募规模也超过了5600亿。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团队中脱颖而出,李家辉在痛下苦功,练好内功。
2021年9月,由于表现出色,李家辉开启了基金经理的首秀,开始管理招商鑫福中短债基金。该基金本身业绩不错,在李家辉接手之后,表现愈发亮眼,最近两年回报率8.22%,晨星同类排名前7%(23/367)3。
有道是“厚积薄发”,李家辉在出色发挥之后,将再度展开新的征程,拟任招商鑫嘉中短债(代码:A类017307,C类017308)、招商鑫利中短债(代码:016790,016791)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秉持着一贯的投资理念,不出意外的话,李家辉在招商鑫嘉、招商鑫利两只新基金未来的管理上,仍将重点放在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上;在防控风险的基础上,他也会适度挖掘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过去很长时间,为了做到“稳而向上”,李家辉采取了多种投资策略相结合的方式,这些策略还将延续到新基金的管理上。
比如,在久期策略方面,他将结合期限结构配置、信用债投资和类属资产配置,运用量化分析,确定合理的债券组合目标久期,通过久期控制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他致力于在充分利用信用利差曲线策略时,要做到精选个券,利用团队内部的信用评估体系,对发债主题企业进行深入的基本面分析,趋利避害,增加信用利差的收益。比如,他的组合只投资于AA+及以上级别的信用债,其中评级为AAA的占信用债50%以上。
为了控制风险,他拟将组合资产配置得较为均衡: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都有涉及。
与此同时,他还将流动性管理和杠杆策略相结合,将资产集中于流动性较好的债券标的,可以有效防范运用杠杆工具时的流动性风险。比如,遇到信用风险时,它能够及时卖出债券缓解较高杠杆时的资金紧张。
以上种种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多策略的共振让李家辉具备了做好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实力。
04
据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李家辉在管的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221.98亿元。
对于未来债券市场的机会,李家辉的看法:虽然并不悲观,但仍需要长期密切关注,方能得出具体操作策略。
在招商鑫福中短债的三季报中,他对于宏观经济的看法是这样的:2022年三季度,国内经济处于低位震荡状态,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保持强势,消费出现修复,但地产投资依旧对经济形成拖累,全球经济趋弱也导致出口增速承压。整体来看,随着稳地产政策频出、基建投资持续发力,预计2022年四季度经济增长将处于边际弱复苏状态。
鉴于上述预断,他立足于短期和中长期的两大时间维度积极关注着投资机会。短期而言,他将密切跟踪金融、经济数据以观测经济复苏持续性,后续是否连续降息或降准,关注MLF/LPR等指标。另一方面,他还将视野扩展到了海外,密切关注美国通胀数据和美联储加息节奏、缩表进度。
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他把关注的重点放到了经济目标的实现节奏及变动上,也落到了“宽信用”政策落地情况上,比如地产的边际宽松和基建的托底作用;还有就是各地疫情进展及防控政策。
总体来说,他认为:当前主要宏观逻辑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社会融资规模的总量和结构有待改善。以基建为主的实物工作量的形成需要更长的时间,经济缓慢恢复的大背景决定货币政策将大概率维持宽松状态,叠加疫情因素,总量货币政策不具备大幅度收紧的条件,仍支撑债券市场。
行至文末,笔者不禁又要感叹一番:市场震荡若此,投资安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