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姆佐夫:因没接班叶利钦,和普京作对15年,后在街头遇袭身亡

藤萝绕古木 2025-02-11 20:26:33

2015 年 2 月 28 日,俄罗斯前副总理、反对派领袖涅姆佐夫正在莫斯科河旁散步,一辆车缓缓跟上,旋即开窗向涅姆佐夫连开七、八枪后逃离。涅姆佐夫不治身亡。

涅姆佐夫的一生充满传奇和迷幻色彩,也充满争议。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关系极其复杂的大国,用短短 15 年被推举为国家最高领袖候选人,旋即进入叶利钦的核心圈,成为第一总理。

并且作为俄罗斯新派领导人,其组织多次集会,揭露俄罗斯官员贪腐,尤其指责索契冬奥会中俄罗斯政府大肆投入、浪费无度,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俄罗斯的贪腐问题;举行集会反对俄罗斯参与乌克兰战争,也一定程度上维护俄罗斯不被拖入战争泥潭;

但同时作为叶利钦时代的第一总理,由于其在1986 年反对并迫使俄罗斯建立核电站,导致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却一度能源缺乏,多次电荒。其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且20 世纪 90 年代所操刀的经济"休克疗法"引发俄罗斯无可挽回的通货膨胀,导致俄罗斯一下子从经济强国沦落为经济二流国家;

直到 2015 年遇刺身亡。他的信仰及服务对象仍然是个谜。

作为俄罗斯人高层,他为俄罗斯的内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作为一名犹裔俄罗斯人,其如上做法对于俄罗斯的伤害却也不可被忽视。但死者已矣,关于其遇刺动机的揣测却从未停歇,主要有三种揣测……

第一揣测为"与涅姆佐夫当晚一起行走的乌克兰模特有关"

有消息称,涅姆佐夫遇刺当晚,与其一起行走的是比他年轻30岁的乌克兰模特。虽然这名模特的身份仍然未对外公开,但这种说法实属无稽之谈。

假如该模特没有强硬的背景,那么又如何得知一位国家总理的行程,又如何确定他的具体位置;又如何一把枪打出 6 枚不同的弹壳,完全扰乱了查案的线索;假如有这强硬的背景,那么试问在俄罗斯这样一个权利超越一切的国度,又有哪个有力量家族愿意为一名模特而毁灭自己家族的未来。

但是尽管如此,奇妙的是,这位模特的身份从未被公开,而且其"乌克兰"的身份为这场刺杀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

第二揣测为"批评并试图阻止俄罗斯介入乌克兰战争有关"

涅姆佐夫曾对 "西方主流媒体 "BBC 表达过自己的担忧:"因为自己反对乌克兰战争,他担心普京想要他消失。"这种说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深入想来,不符合常理。

第一,吃瓜群众现在都已经免疫了所谓"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其用心险恶无人不知,其歪曲事实的能力也是无人不晓。凡是 BBC 的报道,无不带有明确的邪恶动机,这种动机无不是唯恐天下不乱,而结果就是报道与事实差异巨大。

第二,在俄罗斯这样一个国度,如果普京想要消失一个人的前途不是什么难事。何必非要选择这种手段;

第三,熟悉西方体制的都有一个常识,西方的反对派是非常普遍存在的,他们的工作多数是以攻击当下的各项措施。但是都相安无事。

普京在国内的影响力如日中天,其国内支持率更是到了 86%,即便涅姆佐夫作为反对派的做法未免过火,也断不至于"消失"涅姆佐夫,影响大局;再一个,涅姆佐夫消失了,反对派会马上再推举一个新任党首上台。而其做法不会有太大差别。

因此这种揣测是无法站住脚的。

第三揣测为"西方某势力制造恐怖气氛令俄局势动荡"

试想,2015 年俄罗斯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是北约利用乌克兰的土地东扩其军事势力。

而俄罗斯为对抗北约首要更要与反对派,尤其是占据议会席位的反对党搞好关系,以促成国内稳定,一致对外,又如何会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挑动反对派的神经。

北约东扩的图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从其组织建立之日起便是野心勃勃。一面不接纳俄罗斯加入欧盟,一面还要避免俄罗斯失控,对北约构成威胁。

而俄罗斯作为一个从东欧边陲成长起来的国家,其文化根源上从来都对自己来源于欧洲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更兼俄罗斯历代领导人都曾尝试脱亚入欧,这些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历代领导人与西方的会晤都有记录的,只是没有成功罢了。而俄罗斯多次入欧的失败,加重了自身的危机感。

相对三种揣测,西方某势力背后谋划,借机分化俄罗斯内部团结的做法,才更加接近事实。

0 阅读:0
藤萝绕古木

藤萝绕古木

藤萝绕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