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鱼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医生提醒:尽量少吃

沈哥养护 2024-12-17 14:20:43

“医生,我听说吃鱼对身体好,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可最近看到有人说有些鱼会致癌,这是不是真的啊?”

一位50多岁的张阿姨一脸紧张地坐在我诊室里,手里还拿着一篇“鱼致癌”的科普文章,语气中透着焦虑。

“鱼不是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物吗?怎么又和‘致癌’扯上了关系?”

张阿姨的问题,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困惑。

鱼肉作为公认的“健康食材”,富含优质蛋白、Omega-3脂肪酸、维生素D等,对心血管健康、脑部发育都大有益处。

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鱼因为污染、加工或含有特殊物质,的确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甚至被科学家列为“致癌高风险食物”。

今天,我就以医生的身份来和大家聊一聊——哪4种鱼最好少吃?它们究竟为什么会被“盯上”?

一、第一种:咸鱼——腌制鱼类

“咸鱼香不香?” 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里,腌咸鱼是老一辈人的最爱,搭配白粥,味道十足!

但很遗憾,咸鱼的危害也是最大的。

危害解析:

含有大量亚硝胺

咸鱼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亚硝胺的致癌物质。

长期食用咸鱼,亚硝胺进入体内,容易导致食道癌、胃癌、鼻咽癌等癌症。

高盐分,伤害血管

腌制咸鱼的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盐,长期食用不仅会升高血压,还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对心血管健康极为不利。

尽量少吃咸鱼,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有高血压、胃病史的人群,最好远离腌制鱼类。

二、第二种:淡水大鱼(草鱼、鲢鱼等)——重金属超标风险

张阿姨听到这里,疑惑地问我:“那淡水鱼是不是安全些?”

淡水鱼虽然看起来“天然”,但如果食用来源不明或生长环境受污染的淡水大鱼,健康风险同样很大。

危害解析:

重金属污染

部分淡水鱼体型大、寿命长,容易在体内积累重金属,尤其是汞、铅等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受损,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寄生虫风险

淡水鱼更容易携带寄生虫,尤其是生食淡水鱼(如刺身或醉鱼)时,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大大增加,严重者可能诱发肝胆疾病。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淡水鱼,尽量挑选小而新鲜的鱼。

避免生食,煮熟煮透才能保证安全。

三、第三种:油炸鱼——高温加工的健康陷阱

“那我不吃咸鱼,改吃炸鱼、烤鱼总可以吧?”

张阿姨似乎找到了“对策”。

然而,油炸鱼、烧烤鱼虽然香,但吃多了,健康风险更高!

危害解析:

高温产生致癌物

鱼肉在高温油炸或烧烤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破坏细胞DNA,增加癌症风险,尤其是胃癌、肠癌等消化道癌症。

高油高脂,增加心血管负担

油炸鱼吸油量大,热量高,长期食用容易引发高血脂、肥胖,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少吃油炸鱼、烧烤鱼,尤其避免焦黑部分,那是致癌物质的“集中营”。

健康烹饪方法推荐清蒸、煮汤或炖煮,营养保留得更好。

四、第四种:大型海鱼(鲨鱼、金枪鱼等)——汞含量超标

大型海鱼,如鲨鱼、金枪鱼、剑鱼,虽然肉质鲜美,但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可能暗藏健康危机。

危害解析:

汞含量高

型海鱼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体内往往积累了大量的甲基汞。

汞是一种神经毒素,长期食用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增加孕妇和儿童的健康风险。

长期摄入,可能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甲基汞列为潜在致癌物,长期摄入高汞含量的鱼类,可能引发癌症和慢性中毒。

尽量少吃鲨鱼、金枪鱼等大型海鱼,选择小型海鱼,比如鲅鱼、鳕鱼、带鱼等。

孕妇和儿童要特别注意,远离高汞鱼类!

五、鱼虽好,但要吃得“科学、健康”!

听完我的讲解,张阿姨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所有的鱼都能吃!那我以后该怎么吃鱼呢?”

1. 选择安全、低污染的鱼

淡水鱼: 选择小型、新鲜、来源明确的鱼类,如鲫鱼、鳜鱼。

海鱼: 多吃小型海鱼,如鳕鱼、秋刀鱼、三文鱼。

2. 烹饪方式要健康

清蒸、煮汤、炖煮是最健康的吃法。

避免油炸、烧烤,减少致癌物质的产生。

3. 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只吃鱼

再健康的食物,也不能天天吃、过量吃。

搭配蔬菜、粗粮,营养更均衡,健康更有保障。

结尾:鱼虽是好食材,但也要吃得“明白”!

鱼肉营养丰富,是餐桌上的“健康之选”,但一些鱼因为加工方法、污染问题,已经不再“安全”。

咸鱼、腌鱼、油炸鱼、大型海鱼,高血压、慢性病人群和普通人都要少吃,吃鱼一定要讲科学,避免吃出健康隐患。

最后提醒大家:健康吃鱼,从源头选起,从烹饪方式开始!

把这篇文章转发给家人朋友,让大家一起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关注我,免费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

1 阅读:1120

沈哥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