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外蒙古的独立,对我国而言,无疑是一块“消失”的国土,始终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这片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是华夏大地版图上的大草原,却随着晚清政府的衰落,与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蒙古国建国至今,从背靠苏联,到在中苏两国中夹缝求生,再到现在的“去俄化”,是否意味着蒙古国已经开始后悔当年的独立抉择?

蒙古国的独立,与大部分在二战后的独立建国的国家不同,当年这些国家都是在“去殖化”运动中获得的独立。
而蒙古国的建立,表面上看起来是民意的选择,实际上却是大国博弈下的产物。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而沙俄也趁火打劫,怂恿蒙古贵族宣布自治。

辛亥革命爆发后,虽然北洋政府名义上仍享有外蒙古的主权,实际上那时候北洋政府已经丧失了对外蒙古的控制力。
后来,斯大林曾指出过外蒙古的地理战略优势,他提出要把外蒙古建成一个中苏之间的缓冲带。
1921年,也就是苏联成立之前的一年,苏联红军直接介入了外蒙古的内战,并扶持了一批亲苏的贵族掌握了实权。

而外蒙古的独立,在1945年那一场所谓的全民公投发生前,一直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在公投之前的几十年里,外蒙古发生了什么?
亲苏政权掌权后,当时的外蒙古仍然有许多人想要回归祖国,然而他们却遭到了血腥的镇压,后来亲苏派还强行推行西里尔文字、篡改历史教科书。

就这样,新一代的蒙古青年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文化改造中长大,使得他们十分坚信脱离中国,民族独立才是正确的选择。
因此,到了1945年,在苏联的强权干预下,民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协议》,被迫承认了外蒙古独立。
也是在这一年,蒙古国才实现了接近100%的独立公投,从而使得外蒙古独立变得更加名正言顺。

独立后的蒙古国在苏联阵营中的地位,十分尴尬。
他既没有像中国一样,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又不像苏联的15个加盟国那样,享受着苏联帝国的恩泽庇护。
相反,蒙古国深深地陷入了苏联的控制之中,真真正正变成了斯大林所期盼的“缓冲带”。

光是“缓冲带”字面上的意思,就可想而知,它的作用仅仅是用来战略缓冲,因此在经济上根本不可能得到多少援助。
在苏联控制时期,虽然蒙古国成为了“经互会”的成员国,但是比起同是成员国的朝鲜,蒙古国得到的“互助”少之又少。
朝鲜在苏联的扶持下,获得了廉价的石油能源,同时在苏联农业技术的带动下,实现了石油经济产业,曾经在六七十年代,朝鲜的发达程度一度超过了韩国,接近日本。
而蒙古国相比较起来就十分可怜了,他们除了能够为经互会成员国输血提供矿产资源外,可以说苏联对他们十分抠门。
这种背景下,使得蒙古国的经济只能依赖单一的矿产出口,同时因为地理位置受限,蒙古没有自己的出海口,他们的出口贸易更多地只能依赖苏联,因此苏联也获得了蒙古国矿产资源的绝对议价权。

苏联对外蒙古的这种负面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从2023年蒙古国和内蒙古的经济数据对比就很容易看得出来。
2023年,蒙古国GDP只有205亿美元,人均5764美元;而内蒙古GDP高达3520亿美元,人均1.47万美元。
蒙古国350万人口中,近1/3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与内蒙古的城镇化、工业化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位乌兰巴托市民曾感叹:“我们的教科书说中国是敌人,但看看内蒙古的发展,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近年来,蒙古国似乎已经在开始反思被苏联“同化”的历史,独立虽然带来了主权,却被苏联锁死了自身的发展空间。
2025年1月,传统蒙古文被蒙古官方重新定位为官方文字,这一决定不仅被外界解读为一种“认祖归宗”的行为,更多的被看作了一个“去俄化”信号。

然而实际上,我们也不能通过这单一事件去评判蒙古国是否后悔了。
因为,是否后悔对于不同的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比如蒙古国的精英阶层,在他们眼中这只不过是重拾民族文化的象征。
相反,这些上层精英内心深处必然是不愿意回归的,毕竟这样一来,他们的官衔就会从“国”字头,降级为“省”字头。
但是,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确实也有部分蒙古人对内蒙古人的生活心生羡慕,因此在外蒙古这种贫富悬殊巨大的体制下,也偶尔会有蒙古人在网上讨论“回归”的话题。

蒙古国的独立已经过去了近百年,蒙古国人会不会后悔这个问题,或许真的很难通过只言片语下定论。
然而,通过蒙古国的独立历史,更应当值得人们思考:当一个民族的命运被外部力量所挟持时,他们是否拥有真正的的“民主”和“自由”?
参考资料:
1、环球网:苏联操纵的外蒙古独立公投:秋海棠变雄鸡
2、齐鲁壹点:回归“回鹘式蒙古文”,蒙古国要找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