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守军3000兵力,距离大陆只有8公里,为何保留台军事要塞70年

双好的是乐 2025-02-20 22:38:36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金门,在内战末期以及台海对峙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为其距离大陆只有区区八公里,因此国民党反动派长期将金门当做监视大陆的前哨站。

不过随着大陆军事实力的提高,金门这座反动派前哨站的军事意义也在发生改变,这里的驻军也从原先的将近十万人减少到了三千人左右。

以至于让台湾退役将军帅化民直接出言调侃,“三千人,能指挥的好交通吗?”

那么,既然金门的战略意义已经消失了,为什么台湾方面还要保留这里的军事设施长达70年之久?

金门曾经发挥出的重要意义

虽说如今的金门丧失了战略价值,但在建国初期,金门的战略意义还是不容小觑的。

由于其岛屿众多,地形曲折,面积狭小,我党一直都对盘踞在此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相当头疼。

但因此放弃收复台湾并不是我党的作风,即便前路困难重重,我党依然是组织了大批军队准备渡海强攻金门。

不过因为当时的海军实力孱弱,我党的渡海船只被国民党炮军全部摧毁,只有率先登陆的三个团成功登陆到了金门。

而这大约9000人的部队也因为后援不足,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是我党自内战以来所遭遇的最惨烈的失败。

诚然,这场战役的失败有着我党准备不足,海军实力孱弱的问题,但金门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地理环境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

因此,在我国建国初期,武器落后,海军实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下,金门毫无疑问是国民党用来扼守台湾最为重要的据点。

金门战略意义逐渐消失

时间在流逝,科技同时也在发展,伴随着我国武器装备的逐步更替,金门的战略意义也在变得越来越淡薄,最早让国民党意识到金门问题的是在1958年爆发的金门炮战。

在1949年之后,国民党多次借着美国的支持,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骚扰和破坏,妄图“反攻大陆”,而我国为了威慑台湾以及美国等西方势力,作为伟人的领导人悍然对台湾发动了惩罚性的炮击。

在炮击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在金门经营许久,其中不仅设有专门的保卫部,还一次性派遣了将近9万人的部队驻守在金门,然而国民党的这些装备在我国的打击下转眼间便被轰得一干二净。

从1958年开始到1979年中美建交停止炮击,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基本上摧毁了国民党在几年间修建的所有军事设施,共击毙国民党军一共7000余人,击沉击伤舰船27艘。

这些损伤也让国民党清晰地认识到了金门的地形已经变成了一种累赘,在我国火力覆盖下,金门大约150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积预示着没有任何战略纵深,只要我国开始进行火力打击,金门的军队将立即遭受灭顶之灾。

于是在后续的时间里,国民党开始有序地撤离在金门的军队。

截止到最近,国民党在金门的驻守军队已经削减到了大约3000人左右,这样的人数在现代化战争的浪潮下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可见在台湾内部已经基本上放弃依靠金门驻守的计划了。

为什么还有军事堡垒

那么,既然金门已经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了,为什么台湾还要在这里留着没什么太大用处的军事堡垒呢?

其实这主要还是有两点原因,其一就是金门虽然作为军事驻地没有什么价值了,但对于台独来说依然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驻守金门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台独的政治立场和决心。

其二就是台湾方面没有必要拆除这些军事设施。毕竟对于台湾来说,金门依然有着一定的政治意义,如果将金门的军事设施全部拆除了,对于台独在台湾的统治来说多少有一些干扰。

因此在这两方面的考虑下,台湾才会一直留着在金门的军事设施,这同时也代表着台湾现在的政治立场,那就是岛内台独一手遮天,不过这样的情况也维持不了多久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岛内民众终究会发现赖清德等台独的谎言。

到那时候,金门可能将来对外示人的现象会从现在的军事基地变成旅游景点吧?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金门炮战

百度百科:金门县

中华网:金门驻军十万剩三千 已不具备战略意义

2 阅读:1897

评论列表

一球成名

一球成名

4
2025-02-23 14:17

只要不给它补给淡水,不给它供电,一天它也待不下去!

双好的是乐

双好的是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