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悍将郑维山有个古怪爱好,开国诸将很少见,上朝鲜显出威力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08-02 03:38:37

郑维山中将是一位标准的武将,统兵作战骁勇无敌。这位猛将有一个古怪爱好,与他的刚猛人设很不相符。

一、郑维山的古怪爱好

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在于他有许多超出常人的地方。包括性格爱好,如果运用的好,也会成为成就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他有什么古怪爱好呢?

喜欢研究对方将帅的奇闻佚事。

如果只是一般的了解敌情,这属于指挥员必备的功底,知己知彼嘛,倒也不算稀奇。但内行人应该知道,战斗中所谓的了解敌情,大致限于敌方将领的指挥特点、部队战斗力、人员装备数量和质量等等,并不需要很多细节。

郑维山超出常人的即在此处。

观察郑维山留下来的两本回忆录,能见到很多这类搜集佚闻八卦的痕迹。

比如关于国军“二郑”的八卦佚闻。

郑维山回忆录《从华北到西北-忆解放战争》中,曾专有一节记录了这两个人的情况。二郑是谁呢?

一位是华北“剿总”下属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另一位是东北“剿总”下属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两人是堂兄弟,海南文昌人,都是中将军衔。

其实还有一位郑氏名人,名气比他俩还大一些,国防部中将次长郑介民,郑介民原名郑庭炳,郑挺锋的亲哥哥。只不过与华北、东北战局无关,郑维山没有记录他的情况。

记录二郑的时间背景大致在石家庄保卫战之后、杨成武包围张家口之前。

细节包括,郑挺锋偷袭石家庄不成反被傅作义奖赏,与其地下党秘书的交情,听闻堂弟郑庭笈被俘后的悲观,弟兄二人的交流等等。

这些细节大多数与作战无直接关系。似乎纯系郑维山爱打听闲情。

又如涞水战役前后,对三十五军历史尤其是傅作义个人情况的描述。涞水战役华北部队消灭三十五军的主力、有“虎头师”美誉之新32师,该军军长鲁英麐自杀。郑维山从分析鲁英麐自杀为由头,全面回顾了傅作义起家的过程。

尤其是傅作义之于三十五军互相成就的重要意义,描述的很是准确。从文辞润顺看,回忆录大概是郑将军身边工作人员帮忙撰写或修改。但从视角看,一般工作人员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不会关注一个旧军阀的出身既往。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战后追述傅作义三十五军的历史,看似无甚必要,真的没必要吗?其中道理很难说的清楚,至少不会完全没有作用。

三十五军损失了新三十二师之后,傅氏马上这个王牌军进行了整补,恢复建制,重配军长,仍是华北“剿总”和傅系力量首屈一指的王牌。了解这个军的历史、军心士气和作战决心,对筹划和指挥作战,应当是有作用的。

很多时候交战并非全靠物质力量,你有多少兵马装备,我有多少兵马装备,谁多谁胜?不尽然。如果交战双方互不熟悉,其独有的战斗作风、主将独特的指挥思路、部队战斗力特长,都可以起到战斗力放大器的作用,使己方在极短时间内掌握局部或大部优势,造成战斗的胜利。

极端的例子,比如1946年8月的泗县战斗,我军第一次和桂系部队作战。单看敌我兵力对比,我军占优势,但因不熟悉桂军的战斗意志和极善死守的特点,打城欠筹划欠准备,最终造成失利。

二、发育速度奇快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郑维山这些“八卦”爱好,绝非战后闲笔,对其指挥筹划构成极大补益作用。

就以新保安战役为例。

中央军委命令杨得志兵团急行军赶去阻截包围三十五军,只有郑维山三纵及时赶到。三纵兵力虽略多于三十五军,但三十五军东面已有傅作义派来的104军救援。

郑维山在危急时刻,果然作出分兵阻援的决定,从包围新保安的兵力中抽出主力阻击104军。这个决定让杨得志、罗瑞卿大为震惊,如果放跑了三十五军,后果不堪设想。

战局如郑维山所料,104军援军被击退,两支敌军未会合,三十五军也没有全力冲出包围。

若以实际战斗力而言,在郑维山分兵的前提下,三十五军冲破三纵阻击全力东逃应该问题不大。是什么导致郭景云没这么做?毫无疑问,是郭景云的极度自负,以及对傅作义的极大信心,认为三十五军战术上不需要太精准,只要一直朝东打,自然会走得脱。

郑维山揣中郭景云的心理,正是靠他平时搜集的敌将情报,在综合分析上作出的决断。虽说有赌的成分,但他赌对了。

搜集各种偏门情报作用,拉长时间维度,从郑维山早期作战时开始观察,就能看的更明白。

郑维山将军另一本回忆录《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以作战笔记的形式写的回忆录。红四方面军时期,郑维山也记录过一些作战之外的敌将情况,不过比较简单。

以第一篇记录陕军王老虎为例。

王老虎是30年代陕军四十九旅旅长,叫王毅武,为人骁武善战,敢于赤膊扛大刀冲锋,颇有战斗力,人送绰号王老虎。此人率陕军四十九旅驻扎在陕南,多次主动进攻刚刚在川陕苏区立住脚的红四方面军。该旅号称陕西最强,甲等编制(兵员满额、装备齐全等),比较难打。

郑维山记录了这个王老虎的个人特点和战斗作风,不过只有寥寥几笔,没有什么深入了解。如郑维山自己所说,那时才是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大概没有什么综合眼光,打仗只凭一腔血气之勇,登山爬坡“一个冲锋就到了山顶”。

反映出那时红军师、团级干部普遍不是很重视战术的特点。

本文传主是郑维山,我们也不能为了突出传主而过誉之,郑维山身处那样的环境,同样带有时代的痕迹,他的头脑相对后期在华北和朝鲜自然简单的多,不过能有一定的主动意识去观察敌将,在侪辈之中也算不错了。

到了华北解放战争时,郑维山走上一定领导岗位,而且经过长期战争实践,头脑中那点与生自来的敏锐感,越发变得灵敏,大局观也日渐开阔,搜集敌情细节就成为每战必有的本能了。

比如华北国军华北军事长官的换人,郑维山都作过观察。对李宗仁,他分析道,他们这种从旧军阀过来的都有两面性,参加过大革命,后来又成反动派。对孙连仲,又形容为以弱打强打日军颇有斩获,反过来以强打弱战解放军却屡屡碰壁。

郑维山搜集的情报中,对孙连仲的不遗靡细,比如孙连仲为加强河北省当时省城保定的城防,在城周边滥伐树木,破坏文物,引发保定各界名流的抵制。又如,孙连仲不顾社会公论,还采取地主劣绅还乡团那种做法,对待被捕的中共地下党、亲共人员甚至形迹可疑的,往往活埋之以求震慑反侧。

打太原前夕,郑维山更是对阎锡山做足了功课。

不只因为徐向前围城半年没打下来,更因为这个山西老牌军阀名声在外,行事独特,治军自成一套。毛主席“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指示,在郑维山这里真真实实地落了地。

郑维山比较关注阎锡山三点:

一是善抓组织。郑维山感到阎锡山对我党研究颇深,深得以组织对抗组织之窍要,他在山西先后成立过青年救国团、建设救国社、山西人民监政会、晋绥人民监政运动同志会等等,阎还自任建设救国社的社长,此盖沿袭国民党内大佬喜欢兼任社团组织魁首之传统。

郑维山记录了阎锡山的一段妙论:“明知组织起来是个乱子(谓青年有反对军阀政府专制之叛萌),不去组织是个空子(被共党所乘),为了防止人家钻了空子,出了乱子,还不如自己去组织,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可以防乱子、补空子……”

郑维山能注意到阎锡山这一点,其政治头脑可见一斑。

二是统抓经济。山西成立了很多实业,都由阎的省府统管,包括轻工业、重工业,山西的钢铁能做到部分自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他还制定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以造产救国为号召。阎锡山抓经济远不止于此,此为郑维山所了解的部分。

三是民众反共。阎锡山反共从两个层面做文章,一是用共产对共产,在山西搞物产证券、土地村公有、兵农合一等似是而非的所谓共产。另一个用宣传对宣传,阎氏深感国府宣传方面远逊于中共,亲自出手编写六首“防共歌”,极尽俚俗,要让目不识丁的老百姓都能听懂。等等。

郑维山率兵到太原城下时,其实形势已经大大扭转,徐向前指挥华北一兵团围困太原城数月,已把阎军力量耗尽。此时我军增加了杨得志、杨成武两个兵团,和四野一个炮兵师,已具备压倒性优势。而郑维山仍保持着战前研究敌方将领的良好习惯,从他搜集的关于阎锡山的情报看,至少在解放太原战役时,郑维山已具备兵团级指挥员的心胸和视野。

三、专业精深靠什么

不光研究敌人情况,郑维山回忆录还有个习惯,记录我军情况时也力求多多益善。比如记录华北我军,经常能看到罗列我军参战部队序列。

比如1945年底晋察冀组建野战部队,大概郑维山从全国各大战略区大规模调动、升级中预感到了什么,对当时各部队调动、新军区的组建、新的野战部队的编组等等特别关心,详细记叙了很多部队的番号,以及各部队的主官。

当然有人会说,郑将军这写的是回忆录,战后几十年,对这种特殊时段自然会多写几笔,不一定是当时记下的。

笔者一开始也抱有这样的态度。郑维山毕竟当过北京军区司令员,对华北老部队的历史沿革,应该有很丰富的材料可以借阅,列出来不难。

但仔细分析一下他罗列的情况:

一是所列纵队和真正全部纵队数量不一样,比如他列举的冀察纵队,只写了一个刘道生担任司令的,实际上还有一个郭天民担任纵队司令的冀察纵队,两个纵队都是冀察军区部队组建的,刘道生纵队是8旅、10旅,郭天民纵队是6旅、7旅、9旅。

二是所列纵队的主要领导名字,详细程度不一,有的只列政委,有的则列举到副职。

正是从这些细节判断,回忆录内容大概是根据当年郑维山将军阵中所记,兄弟部队比较多,只是根据自己经常打交道的比较熟悉的,且在作战中担当主力的,有选择性地记录下来。若干年后修撰回忆录,可能就是根据这些资料落笔的。

郑维山的作战笔记鲜明体现了他军事生涯后期指挥艺术的空前提高。

尤其是抗美援朝期间的回忆(阵前讲话、战情报告、经验总结等),几乎可以当作指挥员指挥过程的文字范式。诸如如何研究美军作战特点、如何对付美军炮火、如何发挥我军优势、如何组织通讯联络、如何加强坑道防守、如何歼灭敌据守坑道之敌(主要是韩军)等等。

为什么从喜欢研究敌方将领“八卦”转移到研究敌军战术特点了呢?

其中体现了现代战争从准现代化向标准现代化转变的过程。

什么叫准现代化?这是笔者自己归纳的概念。这一时期大概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结束。战争形态已经进入热兵器时代,但指挥员的战争理念依然有冷兵器时代平面二维作战的顽强遗存,既过分依赖人力而不善于将人力和火力有机结合,士兵战术技术训练水平较低,机械化水平低,兵力和火力空间转换非常慢,缺乏甚至没有空地配合作战。等等。

我们在衡量作战双方力量对比时,首要标准是敌我兵力对比。与标准现代化战争作对比,基本是衡量有多少作战单位,而不是多少兵力。比如投入多少步兵师、装甲合成旅、空军作战大队、海军某型作战编队、战略轰炸机大队、常规导弹旅等等。

作战单位即代表装备和兵员的结合体,由于标准现代化战争强大的机械化投送能力,通常是放在一起讲的。

准现代化战争高度依赖兵力,通常作战节奏较慢,因而指挥员的决策水平、指挥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争走向。所以郑维山研究阎锡山、傅作义、郭景云、乃至王老虎,都有其现实意义。

打美军时,经过二战锤炼的美军已完全进入现代化战争模式,其指挥官的特点、作风在决胜因素中只占很小部分,关键部分就是体系作战能力。

郑维山没有沉浸于国内旧的战争范式,没有固执地把美军当国民党军打,从作战指挥到战争思想都转变的很快。

在一众入朝作战的将领中,郑维山这个转身干净利索,可谓华丽!

1 阅读:165
评论列表
  • 2024-08-18 16:32

    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55年开国中将中军事才能是最能打的,大兵团指挥作战也在上乘。

有历史深度普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