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山死后遗著引发思考,王近山当年错失上将,原来并不冤枉

有历史深度普及 2024-08-02 00:51:17

王近山中将是我军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争议的人物。

他俗号“王疯子”,谓其作战风格勇厉果决,颇具战斗精神。但令人遗憾的是1955年大授衔,王近山仅授中将。坊间议论纷纷,其中有一些没有常识的八卦专家,说王近山军衔偏低是因为婚姻风波受了影响。其实王近山的婚姻问题出在50年代末,那时军衔早已评定颁授完毕了,王近山是在北京军区中将副司令员位置上被一撸到底的。这种言论是典型的胡说八道。

那么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王近山为何不灵了

55年大授衔主要依据是资历、战功、级别、系统代表性等等,战功和级别是当时核心标准。根据中央军委《军衔指示》,应以干部1952年评定级别为主要依据,并参照编制军衔的规定,从“德、才、资”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衡量,规定了正兵团级以下各级军队级别与上将以下各级军衔的比照标准:

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

副、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余略)……

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上将,有一些甚至可以评大将,比如许光达大将,以正兵团级,因其是装甲兵司令员,又系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故超拔之。

副兵团级评中将是起步线,优异者也可往上跳一跳。

1952年时王近山任志愿军三兵团副司令员,因陈赓病休,实际代行兵团司令员之职。这是王近山一个大好机会,如果在朝鲜打得好,完全有可能去掉这个副字。那样1955年授衔就是铁打的上将。

有一个很好的参照人物,韩先楚。两人经历差相仿佛,王近山的起点甚至还略有过之。

王近山1946年8月升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六纵司令员,1949年2月升任二野第三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1947年9月,才在猛将如云的东北野战军当上三纵司令员,1949年4月任十二兵团第二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是陈伯钧)。

韩先楚由副跃升为正,关键节点就是抗美援朝。十三兵团入朝,兵团机关改编为志愿军总部,韩先楚沾光直接由兵团副司令升为志愿军副司令。但随后一系列战役,韩先楚大放异彩,第三次战役担当右翼突击集团指挥员,第四次战役成立的三个前线指挥所,韩先楚与邓华、金雄(朝鲜人民军)并列指挥三个方向战役。韩先楚的志愿军副司令员可谓名实相符了。

入朝的几位兵团司令,大多有从兵团升格为志司副职的经历,比如宋时轮、杨得志、陈赓等等。王近山于第五次战役前夕入朝,如果打得好,完全有可能复制这样的路径,至少在陈赓病体连绵的情况下,在三兵团由副转正是天赐良机。

怎奈入朝后就赶上第五次战役,三兵团攻也攻不透,撤也撤不好,在杨得志宋时轮两个兵团司令对比之下表现十分拉胯,尤其是180师被打散,使王近山韦杰郑其贵等军事主官军旅生涯遭遇重大挫折。这件事令人很是纳闷,为何近山这样一员骁将,怎么一到朝鲜就不行了?

中野时代,王近山率领的六纵在几个纵队中战斗力是一流的,坊间做过排名,大致是三(陈锡联)、六纵一流,一(杨勇)、四纵(陈赓)次之,二(陈再道)、九(秦基伟)、十(王宏坤)、十一纵(王秉璋)又次之。王近山的特点是勇猛且富有战斗精神,敢冲敢打,冲击犀利。

国内打国民党部队,由于技战术水平和战争烈度都不是特别高,这种作战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胜负。到朝鲜就不一样了。第五次战役王近山没打好,彭总并没有把王近山一棍子打死,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仍令王近山指挥三兵团。

彼时陈赓已回国办校,王近山如果实现救赎打几个漂亮仗,近水楼台先得月,三兵团司令之职谁也竞争不过他。

二、谷中蛟事件的影响

志司也对王近山寄予厚望,把王牌军38军列入三兵团指挥序列,这又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结果38军发动进攻之前发生谷中蛟叛逃事件,38军代军长江拥辉请示王近山,担心情报泄露,是不是推迟进攻。王近山满不在乎地说,你们手里握着一把牛刀还怕什么。命令38军按原计划进攻。

江拥辉的担心不幸成了现实,谷中蛟把38军大量机密供述给韩军,韩军美军迅速作出临战调整。38军以无备打有备,本来是团级规模的战术级战斗,因韩军抵抗极其有力,不得不逐步投入大量兵力,在阵前遭遇严重杀伤,三个师同时失去战斗力,付出6000余人重大伤亡后被迫撤出战斗。

王近山因此再度遭受上级和下级同时质疑。

王近山过于蛮勇早就名声在外,第五次战役时,15军军长秦基伟认为三兵团过于轻敌草率,想请示兵团推迟一下进攻时间好让部队多做一些准备工作,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在日记中说“即使提了,上级也不会作出改变”(见《秦基伟战争日记》下册)。

上甘岭战役前,王近山和秦基伟因为攻打两个美军山头阵地发生争执,王近山要求不符合15军的进攻准备,秦基伟这次没给王近山留面子,坚持按自己既定方案打。王近山气得说让秦直接给邓华副司令报告,邓华接报后,认为秦基伟的理由更充分。

一系列风波,对王近山的影响可谓不小。

我们把目光重点放在谷中蛟事件上,看看这起本来与王近山没有任何关系的叛逃事件,如何影响到王近山的军事地位。

谷中蛟,湖南人,38军第114师第340团3营7连文化教员,据供述报告称在中国南方的中央军事政治训练学校接受政治训练,这个学校不详其名,大概是四野的随营干部短训班,谷中蛟欲自抬身价而夸大其名。

谷中蛟招供的情况,大致有如下方面,大家看好了:

1、340团和下属营、连兵力;

2、38军军属、师属炮兵简要情况、攻击部署位置;

3、通讯联络方式,保密代号;

4、每名战斗兵手里的手榴弹数量,轻重武器和弹药数量;

5、师、团、营指挥所位置,连攻击出发线位置,进攻方向;

6、通过前期演练固定下来的进攻队形和打法(最要命的一条);

7、第340团得到的命令是拿下白马山高地并坚守7天;

8、连队得到的粮食供应只有7天左右,下次供应粮食的大体时间;

9、38军3个师由112师担任预备队,另两个师主攻;

10、38军向下传达的作战决心,人员士气,精神状况;

11、文化教员的主要职责;

12、38军的既往战斗过程等等……(原文5200多字恕不全引)

可以说,这和38军之前预估的危害性差不多。江拥辉从团长、师长和军参谋长一步步成长起来,此时刚刚到代理军长位置上,对战术问题还是比较重视的,多了几分小心。

王近山对此视若无物,固然有一定程度上的大无畏战斗意志,但明显缺乏军事科学思维,缺乏靠精细计算、运筹以提高战争用算的素养。

靠勇猛顽强能打败敌人吗?当然战斗精神非常重要,缺了这一条,再好的武器装备和再精细的军事运筹都是白费劲。但在敌我兵力相当,战斗意志相当,背后政治条件亦相当,军事后勤组织能力和技术条件远超我们的情况下,仍然过度强调精神方面因素,这无异于掩耳盗铃也!

38军打白马山靠着一无往前的战斗精神,在付出重大伤亡情况下一度攻占白马山高地的部分主峰,但我们是摊开了打明牌,处处受制于韩军和美军的支援火力,多达12次的进攻与打敌反扑,终于还是败下阵来。

这一定程度上宣告了国内粗放作战方式的落伍,以及对国内那批靠打国军起家的猛将的时代淘汰。

谷中蛟叛逃固然与王近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责任也不是他的,但局部战术点上的失误被战争无限放大,暴露了很多战略层面的问题,王近山不幸成为其中之一。

三、郑维山遗著

抗美援朝淘汰了一些成名大将,但也有一些人靠强大的学习能力实现了能力跃迁,比如郑维山将军。

郑维山入朝后相继担任十九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二十兵团代理司令员,与王近山在朝鲜时间大致相当。

不同于王氏,郑维山的反应和转变非常快,第五次战役或许还延续着国内作战,经受美军高强度火力吊打后,很快转变成军事技术专家,对现代化战争有了非常敏锐的观察和思考。

打的仗就不细说了,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3000人大潜伏成功打下韩军坚守的阵地,创造了单个阵地歼敌最多最快的范例。

郑维山在国内的特点其实与王近山颇有相似之处,犀利、勇猛、果断,打到关键时刻唯事不唯上,新保安之役顶撞兵团司令也做得出来。

郑维山在朝鲜留下许多战术思考和总结,去世之后,由其身边工作人员整理出版(2006年解放军出版社),内容非常丰富,对美军韩军战术观察非常细致。

在这本遗著中,郑维山的作战笔记包括以下多种经验:

1.步兵战术。包括:步兵冲击战术、攻山头战术、打营以上敌阵地战术、偷袭战斗、脱离战斗、打敌反扑、夜战、狙击战术等。

2.炮兵战术。炮兵火力运用、

3.通讯指挥。步话机的配备原则,营连及以下分队通讯。

4.坦克作战战术。反坦克作战经验、坦克炮使用、弹药量计算。

5.侦察情报。

6.战斗精神。

7.工程作业。坑道工程作业,构筑与打敌地下工事,

8.政治与军事配合。

9.机动行军。步兵行军、铁路行军。

10.部队管理、防务交接、状态保持等。

开国将帅中有文选文集者,元帅、大将几乎是标配,一些上将也有。能称之为佳作的,以粟裕文选、刘伯承军事文选、陈赓军事文选、张震军事文选、李达军事文选,等。上将文选固然也都是宝贵的历史资料,有些元帅、将军的文选细节材料可资作为正史的补充,历史价值很高。但谁好谁庸,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出来,不乏有些将军自己并不愿意附庸风雅,但家人及工作人偏要强行攒鸡毛凑掸子,把一些由参谋和秘书团队代笔的工作性文书当成将军的作品纳入文集,反而是对将军威名的损害。

上述几位文选为何能称为佳作?核心标准是他们在对军事规律进行总结,观察和记录都是既有关键细节抓取又有理论提纯升华。

郑维山这本战场笔记正是此类。

朝鲜战场淘汰了哪些人成就了哪些人?大家可以重点看一看兵团副司令以上的将军们,哪些人更进一步,哪些人上了前线连打仗的机会都没有,哪些人在美军构筑的现代化战争狂潮面前狼狈不堪?

如王近山中将,淘汰固然说不上,但在讲究科学思维的战场条件下,至少他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点。

骑马运矛,挽弓射将,固然很拉风,但在敌人155榴弹炮黑洞洞的炮口之下,看到的更多是悲壮和无奈。

1 阅读:72

有历史深度普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