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冬至一过就数着进入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了,可是今年的三九天却有点“名不副实”,不仅没感受到预想中的寒冷,反而阳光明媚暖意融融。
看看窗外明晃晃的太阳,来年春天病虫害会不会更猖獗,农作物会不会减产都是横在大家心头上的一个问题。
更让人担心的是,暖冬之后会不会遭遇“倒春寒”的突然袭击,“三九多晴天”,有啥不好的预兆?还是说今年是暖冬?
数九歌谣失灵了?“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首数九歌谣从儿时起就在大家的耳边和脑海里,代表了几代人的记忆。
每年数着九盼着春天,成了冬天里独特的仪式感,可是今年这歌谣似乎唱得有点跑调了。
推开窗本应寒风凛冽的三九天,却意外地迎来了暖阳,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丝毫没有冬日该有的寒意。
往年的这个时候,窗玻璃上早就结满了冰花,用手在上面画画,是童年冬天最简单的乐趣,可如今玻璃上干干净净,别说冰花,水汽也不多。
记忆中每到三九天,家里的长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穿厚点别冻着了,厚厚的棉袄毛裤,还得搭配上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才能出门。
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脸蛋冻得通红,却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就算是南方,空气中也弥漫着湿冷的气息,冻手冻脚是常态
晚上睡觉因为没有东北的暖气和火炕,还得抱着热水袋才能暖和过来。
而今年这熟悉的场景却变了样,北方大地今年的雪都很少,而且也没有那么冷,南方也少了那股湿冷的寒意。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今年三九期间全国多地气温都要比同期偏高2到4摄氏度,还有一些地区甚至创下了同期最高温的纪录。
暖冬背后原因暖冬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它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系列复杂的气候因素。
必须得先说的就是全球变暖这个大趋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塑料膜,把地球罩在了里面,太阳辐射的热量能进来却散不出去。
这些气体贪婪地吸收着热量,而且牢牢锁在地球表面,导致全球气温一年比一年高,冬天自然也就没那么冷了,甚至感觉像是在过秋天。
然后就得说说西伯利亚高压,它可是冬天寒冷的“幕后推手”,每年冬天它都源源不断地把冷空气输送到各地,带来凛冽的寒风和飘飞的雪花。
可今年它似乎有点“掉链子”了,势力明显减弱,冷空气南下乏力,导致很多地方气温居高不下。
具体来说就是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和范围都比往年缩小了,导致冷空气后劲不足,难以抵达更远的南方地区。
当然也不能忽略拉尼娜带来的影响,这个现象通常会带来冷冬,可今年它却表现得比较“温柔”,影响力有限,没能扭转暖冬的局面。
国家气候中心也发布了预测,表示今年冬天大部分地区气温都要偏高,看来这个暖冬的趋势,大概率是要持续下去了。
总之这场暖冬大戏,是多种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变暖是幕后黑手,西伯利亚高压“掉链子”等共同促成了今年不太冷的冬天。
暖冬是一把双刃剑面对暖冬这个问题,有人欢喜有人愁,暖冬带来的好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冬天不再那么冻手冻脚了,大家穿少了也不觉得冻得瑟瑟发抖。
以前一到冬天,羽绒服、棉裤、围巾、手套,恨不得把自己裹成个粽子才能出门,现在好了一件厚外套就能轻松过冬,甚至不用穿羽绒服,行动也更灵活方便。
更重要的是,暖冬可以节约不少能源,以前冬天取暖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嘛,暖气开的时间短了,温度也不用调那么高,自然就省下不少钱。
户外活动也变得更加舒适惬意了,以前冬天冷飕飕的,待在户外的时间很短,现在可以有更多时间去公园散步、爬山、骑行,享受冬日暖阳。
但实际上表象之下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缺点,病虫害可能会更加猖獗。冬天是很多害虫的休眠期,低温可以有效杀死害虫和虫卵,但暖冬气温不够低,很多害虫得以越冬,来年春天就会大量繁殖,这对农作物、林木会造成严重危害。
农作物的生长节奏也会被打乱,一些农作物特别是冬小麦等越冬作物,需要经历低温春化才能正常生长,暖冬会让它们没办法完成春化过程,影响到产量和品质。
暖冬会导致这些作物无法完成春化过程,影响产量和品质,冬小麦在春化阶段需要0到7摄氏度的低温,持续时间需要40到50天。
比如冬小麦在春化阶段需要0到7摄氏度的低温,持续时间需要40到50天,如果气温过高,春化过程就会受到影响,导致小麦后期产量下降。
更让人担忧的是,暖冬之后,可能会迎来“倒春寒”,气温骤然下降,对于已经开始萌发的植物来说,就会是一场灾难。
倒春寒会导致农作物冻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07年春天南方地区就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倒春寒,导致早稻大面积受灾,损失惨重。
其他的农作物也没能幸免,浙江松阳县6万亩的茶叶就遭遇了不同程度的冻害,损失超过了1000万。
结语今年这个暖和的三九天,确实有点让人捉摸不透,虽然暂时逃离了寒冷,但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病虫害蠢蠢欲动,农作物生长周期被打乱,“倒春寒”的可能也存在,这暖冬看着美好,却潜藏着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