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在月头,要冷在年底”有啥说法?今年是冷在几时?有道理吗

青丝评文化 2024-08-05 13:44:51

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其深厚的底蕴与璨若星河的文化内容更是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与故事,每一根枝条都交织着历史的脉络与智慧的传承。尤其是二十四节气,作为古代生活与生产的重要指导思想,可以说是古人智慧结晶的最强体现之一。

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之一,历来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古代,立秋在生活上被视为天气由热转凉的标志,在生产上被视为万物从生长到成熟的黄金时节。

所以在古代,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立秋当天都会有隆重的祭祀活动,以此来祈愿丰收。

节气在古代主要作用于指导农耕,作为古人对天气与物候的经验总结,节气无疑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们降低的减产的风险。同时,节气也是古人关于天气预测的指南针。

就“立秋”而言,民间流传着“立秋在月头,要冷在年底;立秋在月中,无雪也没霜;立秋在月尾,要冷在正月”的俗谚。听起来让人一笑,就一个立秋还能预测未来小半年的天气?这其中又有哪些故事呢?

俗语大多都是古人长期观察总结而来,思索起来也并不复杂,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这句俗语也不例外,古人将立秋的时间作为未来天气冷暖的判断依据,这样的做法在古时候是非常普遍。

顾名思义,“立秋在月头,要冷在年底;立秋在月中,无雪也没霜;立秋在月尾,要冷在正月”所表达的是立秋的日子处在当月上中下三旬中不同含义,这里的月头、月中、月尾指的是农历七月。虽然立秋在农历七月中旬和下旬的年份不多,但由于闰月的存在,终究不可避免,例如在2006年,由于当年有闰七月,立秋落在了农历的八月初一。2009年,同样因为有闰五月,立秋出现在农历七月十八。

所以,就俗语而言,如果农历七月上旬立秋的话,冬季的严寒要到年底才会到来。如果在农历七月的中旬立秋的话,冬季便少有霜雪,意味着不会太冷,是个暖冬。

如果在农历的七月下旬立秋,那冬季的严寒将推迟到正月。

此外,民间还有“立秋在月头,无衣使人愁;立秋在月尾,冻死没人知”的说法,所表达的意思与上文俗语基本一致。

说的还是立秋出现在当月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含义,在月首就象征暖冬,在月末就预示冷冬。如今看来属实有些夸张,但在古代却成了人们提前备冬的重要参考。

不过,我国地大物博,同一时期的气候在南北地域的表现多有不同。俗语“立秋在月头,要冷在年底;立秋在月中,无雪也没霜;立秋在月尾,要冷在正月”也因此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只能作为某一地区的气候现象的总结。如果一概而论则必然使得其准确性大打折扣,甚至截然相反。

虽然俗语大多有着地域性的特征,但“夏九九”的适用范围要远比“冬九九”更为广泛。“夏九九”涵盖了整个夏季和孟秋时节,覆盖了除去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分地区等地区外的大部分地区。之所以如此不同,是因为我国南北的温差呈现夏季小,冬季大的特点,所以“夏九九”的准确性要比“冬九九”的范围更广。

立秋作为“夏九九”中的一环,对秋后天气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毕竟立秋和末伏的间隔,以及秋老虎气候的影响都对秋后的气温有着你来我往的时间关系。今年立秋时七月初四,属于“立秋在月头”,虽然以此预测年底的气候有些夸张,但末伏的延后及秋老虎的影响,冬季严寒气温延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0 阅读:0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