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易经》说“否之匪人,不利君子”何意?到底好不好

青丝评文化 2024-08-03 13:44:32

秋蝉因为阳光的炽热,在树枝上的鸣叫格外的撕心裂肺;闷热的天气中时不时拂过一缕给人丝丝清爽的凉风,让人的思绪情不自禁地找寻着秋的踪迹。

不知不觉,秋季真的要来了。每年太阳黄经位于135度时便是阳历的8月7日前后,这一天通常就是立秋的日子。立秋的到来,意味着即将度过难熬的三伏,同时也是收获的时候。古代历书关于立秋的定义非常形象:“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古代观天授时对于我们而言多少有些玄奥,而当下的划分要比古代直接许多。如今只需要测量并记录当地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即可,如果在22摄氏度以下,秋天便是真的来了。

实际上,我们的切身体验中,立秋后的天气并没有书中讲的那般。说的是秋季到来的标志,但气温的炎热却丝毫没有减弱。立秋似乎有些名不副实。在古代,这样的现象也非常普遍,民间与之相关的俗谚如“秋后一伏热死人”等等大多都是真实写照。也因此诞生了一个传统说法叫“秋老虎”。用老虎来生动形象的比喻孟秋时候名不副实的酷热天气着实让人记忆深刻,以至于时至今日,“秋老虎”依旧让人为之发愁。

今年立秋也不例外,虽然即将立秋,但天气炎热的情形显然没有减弱的迹象。关于这种现象,易经八卦也有相关说法,虽然不似“秋老虎”这般通俗易懂,但细嚼之下同样让人回味无穷。

七月在干支历中称为申月,申五行属金。金五行于此则被视为安静与肃杀的代表。在易经六十四卦中还有专门关联节气的十二消息卦之说,而立秋则属于否卦,这里不要读成否定的否,应当念否极泰来的否。就其名称而言,似乎不是好卦,因为否极泰来表明事情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只有等这个过程发展到极限后才能“泰来”。如此一来,与之对应的秋季是否也当如此理解呢?其实不然。

十二个月在易经中有十二个卦象与之对应,称作十二消息卦或者十二辟卦。它们是复,临,泰,大壮,央,乾,垢,遁,否,观,剥,依次对应十二个月。其中第一卦为复卦,象征一阳复起。是农历十一月对应的卦象,卦爻五阴一阳,虽极冷,却有一阳渐生。这便是周易的精髓所在,互为阴阳相互转换。行至立秋,为天地否,卦爻为主卦三阴,客卦三阳。虽然“秋老虎”当道,但天地气候的变化正逐渐被阴主导。

七月申金为否卦,处暑与之对应,卦辞上说‘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日: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翻译过来就是说造成阻塞的人出现了,对君子很不利。就像大的出去后小的进来了,即好的出去了而坏的进来了。天地阴阳于此阻塞而无法交接。君子要在此时以节俭为德才能避开危难,不要在此时追求荣华禄位。其主卦三个阴爻和客卦三个阳爻对于立秋而言可谓是形象生动,象征立秋至白露的这段时间过后将否极泰来。

因为七月申金之时阴爻将逐渐取代阳爻,天气虽然热,但由于主卦为阴,所以仍然容易着凉。客卦三阳爻虽然居上但下无根基,没有支撑便会逐渐消亡,看似属阳,实际是消亡的标志。所以民间常有“多事之秋”一说,因为阳爻不稳,阴爻取而代之。所以秋季历来被视为阴盛肃杀的时候,“秋后问斩”“秋后算账”等等传统说法大抵也是因此而来。

民间还有"七月半”为鬼节的说法,其实都是源于天体运动导致气候转变,使得人们产生了许多与之关联的解释。用现在科学的解释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立秋时太阳直射点逐渐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离开,北半球的天气逐渐由热转凉,位于北半球的中国此时便是秋季,直到北半球的夏季正式结束。

这也是周易智慧的体现,这些卦象没有好坏之分,彼此在阴阳交互中不断变化。所以否卦名义上表示事物发展到了尽头,看起来似乎不好,继而让人感觉秋天也当如实。其实不然,秋天属否卦,并不代表秋天注定悲凉,这只不过是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都必然经历的阶段,天体、自然、人无一不在这个规律当中,从无到有,从有到盛,从盛到衰,从衰到无,又从无到有,万物转化生生不息。

0 阅读:12

青丝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