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江浙沪皖疯传的这座古寺,靠两株百年红梅成“流量收割机”!

鱼尔言美 2025-02-21 12:15:05

在前面的文章我曾经提过,梅花一旦和寺庙搭配,就会有一种特别的神韵。这种神韵不仅源于梅花本身的高洁与坚韧,还在于它与寺庙的宁静氛围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清雅的品质,而寺庙则是心灵的栖息之所。当梅花与寺庙相遇时,这种组合不仅赋予了寺庙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也使得梅花的意境更加深远。

其实,离芜湖三个小时的车程的湖州,就有这么一个寺庙,每年到了二三月份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这里便被纷至沓来的游客挤得水泄不通。古寺的门槛仿佛被踏薄,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人声鼎沸的热闹,它就是铁佛寺。哪怕细雨绵绵,都浇不灭涌入湖州铁佛寺的脚步。

这座隐于闹市的千年古刹,仿佛被时光遗忘的秘境,青瓦黄墙外是车水马龙的喧嚣,墙内却是一片静谧的禅意世界。铁佛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原名开元寺,历经一千五百余年风霜,在其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重建和修缮,以一方不足2500平方米的天地,承载着古观音道场的庄严与慈悲。

前殿供奉的铁观音造像,与日本铜钟、赵孟頫手书的巨碑并称“镇寺三宝”,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然而,真正让这座古寺焕发新生的,却是大雄宝殿前两株百年古梅——它们以‌傲骨凌霜‌的红花绝色,将禅意与春色揉合成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卷。

据说,这两株红梅,原是民国初年移栽的野梅。至今也有百年光阴流转,虬曲的枝干如苍龙盘踞,缀满枝头的腊梅红花却似火凤展翼,在黄墙黛瓦的映衬下,更显灼灼其华。听古寺的义工说,这红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之春”,花瓣红得浓烈却不艳俗,仿佛汲取了千年香火的灵气,又浸润了江南烟雨的温润。

每逢细雨霏霏,花瓣上凝着晶莹的水珠,微风拂过,簌簌落下的红雨与青石板上的苔痕相映成趣,恍惚间竟让人分不清是花染了禅意,还是禅化了花色。赏梅的极致,需契合天时。宋人张功甫在《梅品》中道:“澹阴、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微雪、为、晚霞、孤鹤、清溪、小桥、竹边,皆宜梅”。而铁佛寺的红梅,偏偏在春雨中绽放得最动人心魄。

雨丝轻抚花枝,洗去尘埃,花色愈发娇艳欲滴,零落的花瓣随流水蜿蜒至石阶角落,与寺内殿前的“门海”水缸中的倒影交织,恍若一幅天然的水墨淡彩。香炉檐角垂落的雨滴、古梅枝干上斑驳的苔痕、黄墙上摇曳的花影,构成了一场视觉与嗅觉的盛宴——幽香似有若无,如梵音缭绕,须得屏息凝神,方能捕捉那一缕沁入心脾的冷韵。

也正因为这样绝色的美景,每年的梅花盛开的季节,古寺里都挤满了爱梅的人,不远百里千里驱车来到这里,一睹这千年古刹中的百年古梅。而作为外地人最为关心的,便是交通,古寺位于湖州市中心的劳动路中段,如果是乘坐高铁,那下车之后就可以直接打车到古寺,这样会更加的方便。

倘若是开车,可以停到这四个位置的停车场,浙北大厦、新天地、爱山广场,劳动南路的停车场。如今,铁佛寺的梅花已经开始绽放,大约在月底月初就会迎来今年的最佳观赏期,铁佛寺的红梅,就像一面映照湖州的镜子,它承接了历史厚重,也见证了这个城市的发展,虽然古寺空间不大,但却在闹市中坚守本真,在时光里沉淀风华。

古梅的百年花开,不只为报春,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朵梅花,都像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使者,带着岁月的沧桑与坚韧,向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离寺时,再回望那两株古梅,虬枝如铁,红花似火。千年的寺庙与百年的梅树,在春雨中静默相守,仿佛在低语。

真正的美,只需一片黄墙、几滴春雨、数缕暗香,便足以让匆匆过客驻足,让浮世尘埃落定。而铁佛寺的禅梅,终将以它独有的韵律,年复一年,在江南的烟雨中,书写着“刹那即永恒”的偈语,引无数人跨越山川湖海,只为赴一场与梅香的约会!

0 阅读:0
鱼尔言美

鱼尔言美

影像生活的即兴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