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和“非洲”差别可太大了,你得说清楚是哪个非洲这个问题才有意义。
目前非洲饥荒问题最严重的萨赫勒地区,非洲之角,纳米比亚和苏丹自然环境就这样,怎么看这都和“土地肥沃”四个字不沾边。目前这些面临极端干旱威胁的地区“贡献”了整个非洲差不多一半的饥荒人口。这是第一类地区。

刚果盆地和西非,马达加斯加的热带雨林可以算是第二类,这种地方看起来不缺水也不缺日照很适合农耕,但是在常年热带雨林淋溶作用下,土壤基本都是不适合农耕的“红壤”。当地农业一般要么停留在“刀耕火种”模式,依靠放火烧毁树木来给土地补充一点肥力,要么就出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经济作物换取外界粮食,挨饿的概率取决于经济作物的价格走势。

包括尼日利亚南部在内的西非沿海地区还有东非的肯尼亚,坦桑尼亚和马达加斯加可以算是第三类,农业潜力不错而且人口相对密集,一般来说国内对非洲“宁可挨饿也不肯去种地”的印象都是从西非几个国家来的(比如这个问题下面说当地人不用种地也有得吃的几内亚ip老哥)
平心而论当地的农业禀赋确实不错,问题当地一是极端缺乏农业基础设施,遭遇气候波动就会出现大规模的减产,如果丰年没有积蓄足够的粮食就会出现饥荒,比如马达加斯加最近连年遭灾,粮食产量相对于高点减产10%以上。二是近年来这些地区人口急速增长导致农村失业问题严重,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寻找工作,当前尼日利亚城市人口占比已经过半,仅第一大城市拉各斯就号称有两千万人口。但是当地二三产业不发达提供不了足够的岗位,导致相当一部分城市人口常年处于极端赤贫中。

真正水草丰美+人口密度低的南部非洲大陆,除了自己玩脱的津巴布韦以外和极端干旱的纳米比亚之外这一地区基本没有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