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这里的HIV携带率是25%,平均寿命35.5岁。
在非洲人身上的潜伏期可能比你们想的要长很多,有些人到了五六十岁才发作。
所以比HIV可怕的东西还很多:
1、疟疾。这里都入冬了,还是可能会被蚊子咬几个包。疟原虫分什么一月疟,两月疟,六月疟,被蚊子咬了体内就会有疟原虫,身体虚弱的时候赶上发作就会很严重,发作的初期靠青蒿素可以治好,入脑基本上救不活。但在非洲人的普遍认知中,疟疾发作就是死路一条。
2、饥荒。气候堪比云南,花期很长,一铲子下去就能挖出肥力很足的黑土,竟然有一大半人(国内总人口不到一千万)填不饱肚子。主食是白玉米糊糊,一天只吃两顿,需要依赖进口。

首都内罗毕拍摄的基贝拉贫民区一日只能吃上一顿饭。
3、贫穷:因为气候宜人,盛产黄金和钻石,当年英国女王唯一一座海外行宫就是在这里,七八十年代路上就都是私家车了,经济比咱们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本国货币是贬值贬值再贬值,无论是在超市还是路边小摊买东西都是用美金,一美金的钞票都脏到不敢上手。黄金产量世界前几,已探明储量号称世界第一,且黄金交易被垄断,为什么国库里没有黄金,此处不宜展开…
总而言之,AK47给了非洲人民独立的勇气,但是带不来发展的智慧。
新冠病毒大家都没忘吧。 当年360度无死角防控,几乎算是人类与病毒的巅峰一战。
但是在非洲,这事连个泡都没冒,就是一个小感冒。
艾滋病毒也一样啊,非洲病毒圈的小卡拉米,跟埃博拉、登革热、疟疾、霍乱、黄热病以及拉沙热这些大佬比起来,根本就不够看。
南非总统祖马说:“艾滋病有啥可怕的,洗个热水澡不就完事了。”
还有更猛的,冈比亚前总统叶海亚·贾梅直接宣称自己集无数非洲先贤神明于一身,治疗艾滋病那是手到擒来。这个老登甚至还规定了具体的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四治疗艾滋病,周五至周六治疗哮喘病等。
对于平均寿命也就30、40的大非洲而言,只要活得够短,艾滋病毒就相当于益生菌。
翻车鱼大家都知道吧,那惊人的繁殖能力。每当繁殖季节来临,翻车鱼会一次性产下上亿枚卵,这些卵如同繁星点点,散落在广袤的海洋中。尽管这些卵的存活率并不高,但架不住人家基数庞大。即便存活率仅为百万分之一,那也能有上百条小鱼幸运地存活下来,继续在这片蔚蓝的海域中繁衍生息。

这是一个女人生的所有孩子
而非洲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一直居高不下,长期维持在6.2的高水平上。这一数字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就像翻车鱼一样,所以一个区区的艾滋病根本不会影响非洲的人口。
最后,再从基因的角度讲讲。 非洲人群的基因,已经和其他大陆人群的基因很不一样了。
艾滋病虽然够狠,但是基因变异起来可就更狠了。
据联合国及临床trials网站的统计数据,在南非,有10%的HIV携带儿童未经治疗也不会发病。这些儿童的免疫系统采取了“包容”HIV病毒的态度,而不是像通常那样攻击病毒,从而有效防止了恶性疾病的发生。
除了不发病的基因,还有一种针对艾滋病的精英控制者。
这是一类携带HIV病毒但自身免疫系统能够对其进行抑制的个体。他们从未接受过抗病毒疗法来对抗这种病毒,并且在他们的血液中没有显示出感染的迹象。
研究人员筛查了刚果民主共和国的10457人,发现了429名精英控制者,估计在该国存在2.7%~4.3%的HIV-1感染者是潜在的精英控制者。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
说不定未来攻克艾滋病的希望就在非洲了!
你看不见我
来中国上探探勾搭中国女人传播艾滋不就活下来了[得瑟][得瑟][得瑟]